[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时间:2021-07-07 来源:综合课件 点击:

  摘 要:本文根据杂交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逐一剖析、探讨,分别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水稻生产上为更好地防治好病虫,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为害;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水稻在苗期至成熟期都有可能不同程度的发生病虫为害,特别是孕穗至抽穗成熟期是病虫综合普遍发生,主要有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一代螟虫、稻纹枯病等。为害的主要原因:受气候因子、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害虫致害力的变化、长期滥用农药造成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加上防治技术不到位造成的防治失败,形成了病虫害的为害。
  1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
  水稻病虫害极易在中后期重发生或偏重大发生,将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出米率。主要有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一代二化螟虫、稻纹枯病等发生为害,以2009年在水稻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调查数据为依据。
  1.1 稻瘟病
  1.1.1 预计属Ⅲ级发生
  发生面积5%~10%左右。其中:叶瘟轻微发生,老病区危害稍重,预计发生面积将达33.3hm2左右;穗颈瘟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3.3hm2左右,发病盛期在7月中下旬水稻孕穗至抽穗杨花期。
  1.1.2 品种
  近几年推广的杂交组合稻个别品种不抗稻瘟病,如:泰优99,发病较重(对照品种本地糯稻);中优9号,病叶2%;冈优501等品种上有叶瘟病叶。感病品种仍占5%左右,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预计发生程度1~2级,防治指标:1%剑叶有急性型病斑。病源菌基数高。由于头季稻在收割时有病原菌留在稻桩上或在稻草秸秆还田时留存病菌等因素,均有不同程度发病,个别田块受害较重。一般受害病株率在1%~5%。
  1.1.3 施肥
  过量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致使稻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极易侵入。同时,过量偏施氮肥,可能导致水稻个体、群体失衡,贪青晚熟,为病菌繁衍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1.4 气候条件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受温湿度、阴雨寡照的影响更大。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90%以上,更利于稻瘟病发生。
  1.1.5 其他不良因素
  过度密植、长期深水灌溉、荫蔽等其他不良因素均可能加重病害不同程度的发生。
  1.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有远距离迁飞性和群集特性。近年来在水稻上为害日益加重,对水稻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受害严重的稻田田间一片白色,空壳率增加,稻谷减产严重或造成个别稻田绝收。以2009年数据记载重庆地区稻纵卷叶螟曾大发生,造成水稻产量大幅减产。稻纵卷叶螟有转株为害的特点。根据发生程度,为害严重度制定防治方案:看田间虫卵量,虫量基数;根据气候条件。据预测,7月高温多湿,不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外迁,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就地繁殖为害,应严格把握最佳防治适期。
  1.3 稻飞虱
  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轻发生自然田块及重发生防治田块百丛水稻虫量为50~550头,平均240头,为大发生年(2007年)的64%;危害盛期在7月上、中旬~8月上旬,优劣种群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主危害,占80%以上,其中成虫占25%左右。依据:
  1.3.1 迁入情况
  迁入量较常年大、早。检测虫量为200~12000头/百丛以上,严重超出防治指标。
  1.3.2 田间虫口基数较大
  田间虫量偏高,已为害种植水稻田块,虫口一般自然田为100~15000头/百丛,高的超过100000头/百丛。
  1.3.3 气候条件
  由于前期气温高,湿度大,与綦江比邻,受贵州气候的影响,高温多湿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和虫口基数的积累。
  1.4 一代二化螟虫
  二化螟虫只为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害虫。由于3~4月雨水较多,气温偏低,少数品种发芽率低,造成部分烂秧死苗,成秧率低,生长势、秧田分蘖较差,加之每年种子价格不断提高,农民用种量减少,育秧不足,导致栽秧少、栽得稀,使得水稻大面积稳产增产形势严峻。据调查:第一代二化螟于4月10日初见,5月10日达到高峰。按往年的资料综合分析,400m以下的村社,防治适期为4月25~30日;对于海拔在400m以上的村社,二化螟的防治时间适当推迟10d左右,在5月5~10日前。其发生主要有2个特点:发生期比往年偏迟,发生期偏长,这主要是受4月份低温天气因素的影响。孕穗到破口期为螟虫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直接原因。
  1.5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的病原主要受真菌寄生引起。由于在栽秧时雨水偏迟,造成很多田块推迟栽秧,栽老秧,秧龄期长。加之栽后管理水平差,7、8月份的连续高温伏旱天气,使纹枯病发生时间推迟,对纹枯病发生虽有一定控制,但重点发生田块类型为历年的老病稻田以及高密度种植的机插秧类型田。预计发生程度为2级,防治指标:病丛率20%~30%。
  2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2.1 稻瘟病
  2.1.1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种植2~3个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根据土壤供肥特性和种植栽培技术,调整供肥模式,采取水稻专用复合肥,对于高肥力的田块适当稀植;选用包衣杂交水稻种;抓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
  2.1.2 化学药物防治
  每667m2用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或用枯草芽孢杆菌2包,兑水喷雾。
  2.2 稻纵卷叶螟
  2.2.1 施用时期   对稻纵卷叶螟发生,在初期使用对口农药1~2次,就能较好的防治虫害发生。发生特点:为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4~6代,适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7月上旬,突击主歼“2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兼治其他重要病虫。根据田间调查与分析,预计稻纵卷叶螟防治最佳适期为:平坝浅丘区(海拔400m以下)7月10日,海拔400m以上的村社推迟7月15日。同时也是控制稻飞虱、兼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最佳时期。
  2.2.2 药剂防治
  使用“20%康宽”( 氯虫苯甲酰胺)5mL兑水15kg喷雾;使用“10%稻腾”(氟虫酰胺・阿维)15mL兑水15kg喷雾;每667m2用40%毒死蜱乳油100mL+70%吡虫啉粉剂2g(毒死蜱对鱼类毒性大)。
  2.2.3 施药方式
  宜采用细喷雾和弥雾为好,使用机动喷雾器防治时应加大农药使用量。
  2.3 稻飞虱
  2.3.1 农业防治措施
  适当密植,采取规范化栽培,栽培方式可采取旱育稀植、水稻抛秧、机插栽秧等方式,使栽植水稻早分蘖,多分蘖。消灭越冬虫源,水稻收获后将病稻草集中烧毁,减少菌源基数,保证植株生长健壮。
  2.3.2 化学防治措施
  做好水稻稻飞虱测报及田间调查,掌握稻飞虱的发生情况,每5d调查虫情一次,做好详细记录。选择药剂:单治稻飞虱每667m2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g(2包),当稻飞虱成虫量大时,再加入80%敌敌畏乳油200mL混用;主治稻飞虱,兼治一代二化螟虫。每667m2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g+40%毒死蜱乳油150mL。
  2.4 一代二化螟虫
  2.4.1 消灭越冬虫源
  在水稻收割后,及时将病稻草烧毁;采取药肥混施防虫除草。在防治适期内,当二化螟枯鞘株率达3%~5%时,进行化学防治。根据今年水稻大面积栽秧迟的特点,便带来“草虫兼治,药肥混施”技术在时间上的吻合。除少数机插秧外的绝大多数栽秧田,在栽秧后7~15d基本上都是在除草、治虫和施用追肥时期内,均可采用“草虫兼治,药肥混施”的方法,能达到除草、治虫及施肥一道清。
  草虫兼治药剂:每667m2用40%乐果250mL+12%苄・乙漂浮剂(除草剂)35g,兑尿素5~10kg撒施;或用90%敌百虫晶体150g+25%乙・苄可湿性粉剂25g,兑尿素5~7.5kg撒施;或用90%杀虫单原粉+20%稻隆粉剂30g,兑尿素5~7.5kg撒施。
  2.4.2 单治螟虫
  每667m2用90%杀虫单原粉40g(对鱼类安全,对蚕桑毒性大);或用20%3唑磷乳油150~200mL(对蜜蜂、蚕、鱼毒性大)。
  以上药剂配方视具体稻田类型,合理选用,进行撒施、机动喷雾或常规喷雾均可。施药后保水5~7d,水层深3~5cm,施药时注意人畜及其他作物和鱼类等安全。
  2.4.3 稻纹枯病
  适期移栽,采用机插栽秧或宽窄行移栽,保证行间通风透光良好。浅水分蘖、足水孕穗、适时晒田。化学药剂防治:每667m2用10%井冈霉素水剂150mL或10%粉剂50g;或40%菌核净200~250g喷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不论采用哪种 方法防治稻纹枯病都应在孕穗期前施用,以免发生药害。
  2.5 强化综合防治力度
  树立从虫口夺粮的观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是关键。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特别是生物农药的推广示范和技术指导。突出重点病虫、重点村社,实施重点防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积极抓好综合防治措施,指导农民科学防治。水稻中后期,重点抓好4月底5月上中旬(一代二化螟虫)、7月10日前(稻纵卷叶螟、稻飞虱),7月下旬至8月上旬(稻飞虱、兼治穗颈稻瘟、稻纹枯病)这3个关键时间段,及时控制突发性、暴发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灾害。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综合治理措施

http://m.cubkforchild.com/jxkj/97990.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综合课件热门文章

综合课件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