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论文【5篇】

时间:2023-09-22 来源:职业教育 点击:

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职业教育的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随着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终身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谈论了笔者在终身教育的思想下对职业教育在概念、使命和分类方面的认识。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发生着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下面谈谈终身教育思想下笔者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权利。

3.广泛性。终身教育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形式、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现代终身教育可以随时随地为需要的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教育服务。

5.实用性。终身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受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学有所用。

可见,终身教育是人们追求人性的完美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概念历来受到争议和讨论,众说纷纭,未有统一定义。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职业教育是指对进入所有职业(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个体所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因此它包括全部的教育过程;如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这一术语仅指那些在许多学校中开设的具体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们直接进入具体的技术性职业而进行准备。

社会上的人们几乎都要参加工作,并且花费大半生的时间在工作上。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精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想通过职业实现自我价值,谋求自我发展的人们来说,职业教育必不可少,且可能在工作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接受职业教育,力求在某一职业做到完善、满意或者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如此,在个体一生的所接受的教育中,大部分都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的思想中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部分人都需要在工作中通过不断接受职业教育去适应职业的变化、谋求工作的晋升或者转行,并且实现个人价值。可见,职业教育并非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循环发展的,伴随着人们整个职业生涯。所以,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科技进步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创新,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合格职业人和后备职业人的循环发展的教育活动。

终身教育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也关注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第一,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分工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的职业人。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一致,与最新应用于生产的技术一致,确保培养的职业人是符合行业规范和要求的。第二,职业教育要提供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创新培养,促进行业发展。既要有一线工作人员的培养,也要有管理人员的培养,更要有行业创新思维的培养,以确保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后继力量。第三,职业教育必须承担社会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着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让职业人懂法、敬业、诚信、知廉耻,甚至能将道德风气延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以确保社会有序生产和和谐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分类与其使命是紧密相关的。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专门化的以就业为目的职业教育,是指个体初次进入某个行业领域参加某种工作所需要参加的专门化的职业教育。这类职业教育让个体对即将参加工作的职业在方向上有明确的把握和理解,并对所需要的各种专门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第二类,专门化的以职业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谋求发展的再造性职业教育。科技的更新替换、行业环境的变化、自身晋升的需求都让职业人必须不断接受新一轮的专门化职业教育,这些职业教育的内容对于职业人来说,必定是本职业更尖端、更高层级的。这类教育将伴随职业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第三类,非专门化的基础技术职业教育,是指没有确切职业领域的基础技术类的职业教育。这类教育让人们掌握因社会发展而必须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属于特定的职业领域,却是大部分职业领域的必备内容,甚至是现代社会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掌握的,比如:网络技能、驾车技能等等。

第二篇: 职业教育的论文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1)“走出去”培养法。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俱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办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笔者学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深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1)“互补缺失”法。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新老互动”法。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

一是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

二是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三是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四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五是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六是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对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使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并能在教学中予以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第三篇: 职业教育的论文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建设互补型专兼组合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一种新模式。这个模式强调“双师型”师资不局限于个体,而是一种互补型的组合,即理论型教师和实践教师互补整合构成一个“双师型”团队,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是指:理论教师由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历和经验的专职教师构成,实践教师由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构成。两支队伍围绕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以及市场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在互动交流平台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1.1专职教师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认同感。在具有强大惯性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制度下,专职教师作为学校的“在编人员”,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他们的思维中兼职教师似乎只是自己专业教学的辅助人员,有的甚至因为兼职教师占去了自己的三分地而产生强烈的排斥感。

2.2兼职教师缺乏自主意识。尽管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就因为一个“兼”字,这些教师就会忽视自己在高职教师队伍中与专职教师同样的主体性存在。兼职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任务,而极少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不同于专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解决问题时主动避免自主意识。

2.3学校缺乏对兼职教师的有效管理。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下,高职院校没有及时进行管理模式的转变。无论是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工作业绩的考核,学校主要针对的还是专职教师而不是兼职教师。由于兼职教师不属于在编人员,其管理、考核、培养工作不到位,导致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出现师德师风欠佳的现象。

在这些问题之下,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势必只是一种外显行为的聚合,而缺乏伴随着情感融通的思想“共谋”,无法发挥这一组合的整体效应。所以,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以促进这一组合群体的有效合作。

3.1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单单指支付足额酬劳。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淡化学校与兼职教师的雇佣关系,调动专兼教师合作培养髙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兼职教师的自主意识。

3.1.1成立由本校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共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两个互补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3.1.2将兼职教师放在学校的重要职位上。让来自企业的专家型兼职教师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主管学生实训。

3.1.3制订兼职教师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

3.2约束机制。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互补型专兼组合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专兼教师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 兼职教师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指学校与兼职教师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 学校还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按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

3.3情感机制。专兼教师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特别是兼职教师作为编外人员在^养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推动专兼教师之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

3.3.1要加强专兼教师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专兼教师在围绕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针对具体任务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使兼职教师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3.3.2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如学校经常走访相关的兼职教师,定期不定期召开兼职教师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

3.3.3是经常征求兼职教师的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教学工作。

第四篇: 职业教育的论文

生态保护并不违背经济学上追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只不过效益在这儿的涵义更丰富,也更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利用经济上的外溢效应来分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生态经济学重点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平衡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即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只有求得生态经济平衡,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合理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开采与更新,容纳与排放的关系,只有对立双方平衡,才能保证资源的合理供应。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应该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以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与生态经济的良性互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维持生态经济平衡的关键因素是人,职业教育阶段的生态教育对资源的保护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其次,这种教育的本身就体现了生态与人之间的和平关系。

第一,筹建职业与生态教育基地。建设以现代生态文明和职业发展为核心,以倡导天人合一为理念,集生态观光、职业培训、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实训境区,同时申报“青年学生职业教育基地”等项目,将项目建设成为资源独具特色,区域优势明显的超大型生态旅游园和职业素质教育基地。采用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理念进行综合规划,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应按照职业与生态教育项目完美对接,整体规划发展区域最大,景观环境品位最优,项目参与性最强和教育与科技含量最高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建设,建成能够体现职业与生态旅游文化的标志性项目。项目主要功能应为两大方面: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和农业参与性旅游项目;职业与生态教育基地,遵循“职业求技、科学求真”的现代“绿色教育”理念,创办职业与生态教育试验基地。

第二,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培养体验式生态教育新理念。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不是启发和开放人的纯真天性,而是变成了禁锢人创造力的枷锁,这样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培养出有朝气和创造力的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有全新的理念,“自然与回归”,也即零距离接触与体验。人类思想文化的发源起初与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密切相关,其后便是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从事有创新的工作。职业教育应该追本溯源,还原其原貌,让受教育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一,依托职业学校办好科教培训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进行政策、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学员的政策水平和文化技术水平,增强他们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达到培训距离近、周期短、效率高、技术推广快的效果,让职业教育在培训中得以延伸。

第二,依托已建成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举办夜校,传播职业教育信息和新技术,实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合一”。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生态经济建设服务。

第五篇: 职业教育的论文

职业教育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劳动力的教育。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用功利主义价值观来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满足企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上,而没有把职业教育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置于应有的地位。在满足职业教育需求主体时,更多地考虑企业甚至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忽视了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选择者——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而职业教育要真正体现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满足经济需求和个人需求,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

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周济部长在最近的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教育部制定的(20***--20***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将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人一生的就业能力,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职业教育在满足经济需求时更具有入文性。就业导向的实质是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完成某种职业所需的娴熟技能,以便走出校门就有岗位,保证学生今天的就业。而且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职业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就业。

因此,职业教育以就为为导向,不仅是一个口号的提出,更是一个观念的更新,制度的创新,必将使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1.就业导向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推动力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五”期间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新一届政府也把就业问题作为本届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在走出校门之后,面对企业转岗、下岗及分流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多重夹击。及时谋得就业岗位。并能在岗位变换时顺利适应新的岗位或职业.就成为衡量职业学校质量的关键,成为促进或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低潮期,仍然有一些改革力度大、观念更新快、市场意识强、就业有保障的职业学校飞速发展。这些职业学校以就业导向指导办学,贴近市场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与时俱进地进行专业改造和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又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较高的就业率;良好的就业前景又吸引了大批的初中毕业生报考。充足的生源为学校集中精力抓质量、创品牌提供了条件,从而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践证明,只有适合经济发展、就业率高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才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和旺盛的生命力。

2.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职业教育如何服务经济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四个服务,反映了现实的要求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通过培养劳动力和吸收劳动力而发生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直接服务是有限的,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就业而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个人服务也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就业、再就业及提高就业质量来体现。因此,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就成为了四个服务的核心,成为其他三个服务的前提条件,就业也就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结合点。职业学校必须抓住这个结合点,找准经济的增长点,尤其是地方经济增长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服务面向,积极发展面向地方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三农”的专业与培训项目。

3.就业导向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生活的时代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发展模式已发生革命性变化,职业世界的变化加剧,职业结构的稳定性打破,新的行业不断兴起,旧的行业不断衰退并退出竞争领域。因而.现代社会中劳动者不可能选择一次职业并做到从一而终,劳动者不断转换或改变职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关注是学生一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学生走出校门的一个就业岗位。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满足个人需求的表现,是职业教育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回归到人的发展这一价值目标上的表现。

职业教育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企业需求导向转向个人就业需求导向,必然引起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推进职业学校的管理创新,集中反映在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就业指导、办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

1.在教育目标上就业导向赋予职业教育的内涵,把单纯技术目的的职业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教育,增加人文目标的要求,既体现生存、实用、职业的特性,又不忽视教育的生活、发展的方向。这样,职业教育才能“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办学理念上就业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教育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12大类别中居第5类。职业学校的产品是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其客户主要是学生和企业。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就要努力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把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就要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上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为企业提供相关、优质、高效的服务。

3.在专业设置上就业导向要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过去一些职业学校是资源导向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专业,导致一些职校的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就业市场,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每个发展迅速、深受欢迎的职校必定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4.在课程内容上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的课程,构建不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通道。就业导向强调给予学生宽泛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一般性认知技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和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扩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满足学生未来从事多个相关职业领域的需求。

5.在教学方法上就业导向要求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行为导向教学法。即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6.在就业指导上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加强职业咨询。由于中专毕业生年龄尚小,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都不甚了解,使学生最初的职业选择未必是与学生个性最适合的职业或最愿从事的职业。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强化职业咨询功能,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使学生能按自身特点和社会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合理选择,最大限度的达到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7.在办学质量评价上坚持就业导向就要坚持以“就业率”为职业学校办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这种评价不仅仅要看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要看毕业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情况,看学生总体的工作业绩,看所有接受过本校毕业生的企业评价及与其他学校毕业生的比较评价。还应包括学生再就业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层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的论文【5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xkj/354154.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职业教育热门文章

职业教育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