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民国往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时间:2021-06-07 来源:考试类 点击:

《民国往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民国往事》是一部由连奕名执导,黄志忠 / 赵会南 / 连奕名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往事》影评(一):感慨在电视剧之外——还是那座桥

  感慨在电视剧之外——还是那座桥

  每次看关于上海的战争片,总会看到那座铁桥。不知道好几座还是就那么一座,位于什么地方?一款“血战上海滩”的游戏也涉及到了这座桥。看到这座桥,就联想到了民国的那段乱世。后来经过网友提示,——那是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яidge of Shanghai ),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

  可是就是这座条外观看似平凡的铁桥,它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扬起民族的不屈之帆。去过的人可以在历史之外,用真实的双眼去感悟眼前的景色,因为它贯串过去与未来;而我这个没有去过的人,只能在历史之内去品味,去触觉,如果时光倒转,数过外白渡桥的层层钢筋,还能感受到这里的硝烟战火。

  实在是想不到小小的一座铁桥竟然也在上海滩诉说那动人的种种传说,我在不少关于民国的电视剧里,都看了这座桥,看到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十九路军在桥边坚决抵抗;看到成群逃难的难民,扶老携幼,挤上桥去,到英租界躲避战火:看到了大学生抗丅日游丅行的队伍。

  经过这座桥,呼吸的却是百年来的历史气息。我曾经在梦里梦见过它,耳畔总会传来外滩轮渡拉响的汽笛声,想起脸颊拂过湿热的风,还有那段不能遗忘的历史。

  《民国往事》里一样看到了外白渡桥,十九路军奉蒋不抵抗政策,在桥边布防。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面对日寇的进逼他们不敢发一枪。少时,大学生游丅行的队伍到来,几声抗丅日的呐喊,唤醒了士兵们的斗志。战争剧有它的残酷,有它的悲壮,往往演着演着不得不觉和民族大义挂上钩了。民族大义的片子,也许我们真的看够了,每次此处总会无心的去嘲讽一般,不过看着看着就会投入,我挺羡慕那些演员,戏虽然是假的,情却是真的。我却每次看到类似的情景都会有些激动,就感觉要操起什么家伙冲出去干点什么。

  外白渡桥虽然没有去过,可以想象站在桥上的情景,时间在凝固,任何的动静都不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向前眺望,苏州河,江水滔滔;黄浦江,日夜奔腾。流去的是时间,承载的是一段历史。

  2011-01-07

  《民国往事》影评(二):民国往事不如风

  最近看《民国往事》,寻找出淡淡的历史感觉。上海滩依旧是那么的尔虞我诈,邪恶的势力依旧是掌握实权。玩转世界的都不是义人。那么,混迹江湖都是这样的吗?或者,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台下的观众觉得十分精彩,大呼过瘾,那么台上的演员呢?他们是否也在阐释自己的角色?对正义的否认是权势取得的保证。

  那么试问,我们的道德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又有什么意义?如何权衡?相信在商业化的年代,大家很好抉择。一个时代的风气,是一个暂时性社会的体现,是否说明,我们的民族在永恒追求正义的过程中总是与利益纠缠不清?民国时代的豪放,英雄辈出,我们是要歌颂,但是,我们还要反思,我们的影片能够给后代带来什么?是铁血换来的利益,还是要予以守护正义的精神?

  《民国往事》影评(三):《民国往事》:没有民国味儿的民国戏

  陈丹青先生曾在接受杂志访谈时提到一个词:“民国范儿”,大概意思是民国时期的人无论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在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优雅自不必说,“细看进去,一本正经的天真淳朴”。这样的东西随着“民国人”彻底逝去,在如今已经无迹可寻。

  所以,我个人觉得那些爱拍民国戏的导演,或多或少还是有一点儿民国情怀。《民国往事》在命名上就有那么点意思,故事背景设在二十年代的上海滩,人物造型和场景设置也尽量在还原当时,情节却仍然是打打杀杀的谍战,缺少真正的“民国味儿”。剧情围绕着张铁樵、沈啸尘、严韧这三个人物展开,有光荣与梦想,有奋斗与背叛,最终兄弟三人因为信仰的差异,殊途同归,死死伤伤惨淡收场。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的戏其实更激烈,也更耐看。这种三兄弟从结拜到一起打拼,再到分裂乃至残杀的戏剧模式其实并不少见。远有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近有TVB经典家族大戏《创世纪》,哪一个不被影迷们所津津乐道?而且大家仔细一看便知其中规律:三兄弟中必然会有一个喜欢耍小聪明、做事过于自私、好表现自己的人,这人就是那个反骨仔。在本剧中,赵会南饰演的严韧就充当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他个人的心理变化史就是这部戏戏剧冲突的演变路线,所有的矛盾点几乎都是从他这儿引出的,并随着他乘坐的飞机失事而终结。如此复杂的角色对于赵会南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之前看过他演的《父爱如山》,感觉比较稚嫩,这次也就凑活。

  而故事另一主演兼导演,连奕名中规中矩到有些平庸了。对于一个拥有如此俊朗兼个性外表的演员来说,如果遇到一个好导演好本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成就高过孙红雷的演员。让我搞不懂的是,他总喜欢去作导演的工作,而且导的还净是些革命抗战题材的片子,时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或烈士,却使得戏路越走越窄。反观与之搭戏的黄志忠,脸正,戏却宽,从《大明王朝1566》里刚正悲情的海瑞,到《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阴柔冷酷的杨立仁,再到这次义气霸气并济的沈啸尘,一路走来扎实而矫健,让其他演员只能是羡慕嫉妒恨。

  再说回来,近年的民国戏一部接一部,做工也越发考究精良,却让我感觉离“民国”越发遥远。对文艺创作者来说,民国时期的兼容并包、自由随意、激情澎湃、坎坷多难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当然我们不是要倒退回去,而应该通过忆旧来思考和提供更多的选择,毕竟民国题材不仅仅只有谍战和抗日吧?

  《民国往事》影评(四):感慨在电视剧之外——租界

  感慨在电视剧之外——租界

  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曾经是帝国主义瓜分的中国的桥头堡,巴掌大的地方划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租界,英国的、法国的、美国……,不用说现在,单从民国回首晚清,这里其实是一个国家耻辱的象征。《民国往事》涉及租界的戏份不少了,以英租界为例,国民党政府要用权力干一些不要脸的事儿,往往到了租界需要大费周章。这个是租界有的时候那真是中国人受外敌欺侮的证据,想其他就能想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了,也许是百年的过往对那些英美法人有一些很刻意的丑化。

  也就有这个租界,鲁迅才能躲在这里到“怒向刀丛觅小诗”,在小日本到来的时候,这里偶尔也能换来一些逃亡的百姓的片刻安宁。租界有的时候是国人的心头之痛,但是也正因为有它才有上海的发展。严韧抓张铁樵,起码要江鹤龄买通了巡捕房,如果没有这个租界,恐怕真是想杀谁就杀谁。

  在上海陷落时不知道多少人躲到了英美法的租界才得以活命,有的时候我们真得感谢租界,那些西洋古典主义和早期现代主义建筑,至今还有者较高的艺术价值。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情,并不是说我们身处的年代就不好,因为是怀旧是一种很自然情绪。民国的范儿,用不着刻意的去留恋,像陈丹青那样的情有独钟我看那真简直是病态,也许民国是知识分子的天堂,可以去饮马快意恩仇,可以在时代吹起号角,可以卖弄民国的范儿。不过那是老百姓的噩梦,军阀乱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可以怀旧切莫留恋,不然这样的人应该去中东才对。

  可能是若干年后,我们的后辈,也许会在如今这个年岁里去中寻找我们曾有过的风情,不过只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感觉不到它好在哪里。

  2011-01-07

  《民国往事》影评(五):民国往事剧评,张铁樵情感篇,往事有本心

  题记—— 月亮渐渐升起来了,暖灯,好戏,音乐,太平盛世的闲情,在最透明的晨曦里排列成行。半个冬天之后,写这些字给一个故事,给自己,给你们……

  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把《民国往事》完整的看完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男人戏,时间拉回到1926年,这一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十里洋场,龙蛇混杂,各种势力,纵横交错,那属于一个混乱的世道吧,兵荒马乱的世道里从来多出英雄枭雄狗熊与传奇,张铁樵,沈啸尘,严遇春,三个曾经歃血为盟的兄弟因为各自信仰与志向的不同终于从同生共死的亲密走向了渐行渐远的离去。

  看电视剧如同看一本书,如果情节够精彩,人物够鲜明你才有想看完它的动力,至少让你在闲暇时能有看完它的决心。至于那些瑕疵,漏洞我不是批评家也没有必要去为一部还算精彩的戏挑骨头了。但凡男人呢大概都有挥之不去的英雄情节,连导也不例外,这样的男人的世界里是少不了信仰江湖与道义,刀光剑影的险象环生,但一部长达四十集的电视剧若是没有一点胭脂水粉的点缀,没有那些女儿情长的挂牵显然也会少了一些余味,所谓英雄与美人,美酒与夜光杯才能成全一部好戏紧锣密鼓的开演。

  首先急于要写的自然是张铁樵,一个有自己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故事的开场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行动。张铁樵为刺杀勾结外国势力、妄图阻止北伐军东上的毕成元回到上海滩,只身混入宴会,伺机行刺,却被军警罗宗伟发现开枪射击,晚宴一片混乱。但张铁樵凭借机智仍然得手,换装之后顺利逃脱。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连奕名扮演的侠客杀手是让人惊喜,谁说杀手会写在脸上,就像坏人一定是脸谱画的贼眉鼠眼?

  张铁樵他有一张温润沉静的脸,带着几分的儒雅,波澜不惊的处事作风,他更像一位文人墨客,他是一个最不像杀手的杀手,他的侠肝义胆,他的嫉恶如仇,他的深明大义,他的百转柔情,正是那份恰到好处的收敛与沉稳让我悄然喜欢上这个叫张铁樵的男人。

  张铁樵一辈子有两个女人,第一个是谢若冰,这个温婉的女子如她的名字一般是安静的,隐忍的,却也有些不够勇敢的,她的信仰是基督,她向往安静平淡的日子,这这显然是胸怀天下的张铁樵无法给予的,有人说谢若冰比梅绍贞更爱张铁樵,因为她是张铁樵的初恋和张铁樵有过七年的相恋。更有人说梅绍贞是第三者,如果没有梅绍贞或许她和张铁樵是能够走进婚姻的。

  我想说的却是初恋或许是美好的不可被遗忘的,却未必是唯一的,多少人不是要经历几次甚至多次的恋爱才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七年前她与张铁樵的离别并说自己嫁做他人妇就是一种退缩与逃避,七年后再相见,张铁樵却先遇见了梅绍贞。

  梅绍贞的出场是鲜活而耀眼的,一张从脸谱揭开那刻就定格的娇俏模样,仿佛春暖花开般,当她手舞足蹈的说出嫁人就加你这样的男人行侠仗义还保平安的话时,张铁樵温柔的笑了,所有的人都开怀的笑了。

  再后来张铁樵也再遇见了谢若冰,他试图和她再相恋,回到从前,但是和谢若冰在一起的张铁樵是不够快乐的,一段感情,若是有人重要改变和妥协总归是不够轻松的,又怎么能长久?

  梅绍贞却不一样,她勇敢热情的追求着自己的所爱,当她孤零的望着在谢若冰与张铁樵约会,当她看见张铁樵因为谢若冰的犹豫而坐在路边抽着烟斗时,她一定是多么恨自己比谢若冰晚到了那么多年。当她用充满稚气的声音对张铁樵说:“大哥,我要作你的女人,永远和你在一起”,张铁樵不是没有心动的,所以他才会轻斥:胡说八道。并重复的去强调,说她是小丫头,黄毛丫头,用所谓辈分和年龄来刻意强调梅绍贞这种爱的不可能性。

  他曾经告诉梅绍贞跟踪他不要超过三次,可是每一次他都将梅绍贞留在了身边,他甚至记得她的要求们带着她去戏弄祝厅长,如果仅仅是为一个小妹妹,他的关爱其实已经超乎寻常。当戏弄完祝厅长两人坐在回程的面包车上会心的一笑,梅绍贞轻轻把头侧进张铁樵怀里,张铁樵的神情分明是掠过了几缕异样的温情,只是,那是他还未曾发现罢了。

  因为那时他的眼里心里还有谢若冰,一个给了自己七年岁月的女人,他们有共同的过去美好的回忆,张铁樵觉得七年后的重逢来之不易,他想给这个女人幸福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于是给她承诺,如果上海复兴成功那他就放下“屠刀”去过谢若冰向往的安宁的生活,没有血雨也没有江湖,可是有谁见过在结婚前夜还吞云吐雾,眉头紧锁的新郎官呢,张铁樵的纠结与无眠有为自己果真能放下江湖的犹豫,谁说又没有一点对梅绍贞的悄悄的喜欢呢?

  梅绍贞出现在张铁樵婚礼有人说是搅局,可是如果一个男人真的是义无反顾爱一个女人,婚礼完全可以继续举行。张铁樵没有,其实这里忽然让我想起《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与周芷若婚礼里赵敏来搅局,若是真的坚持,张无忌与周芷若婚礼怎么不可以继续?谁说英雄就非得没有缺点。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这样的张铁樵是可爱的,是一个也会犹豫会有缺点的普通的男人。

  现实里谢若冰那样的女人是更多的,就像人们常说这是传统妇女的优良美德,她隐忍,她善良,她大度,但她也不够勇敢与坚持,每一次的别离在关键时刻其实是她自己放手,再离别,至于那封让梅绍贞留下的信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也就是一个时间进程的关系。聪明如张铁樵还能猜不到她的小把戏。

  如果说谢若冰是平静的湖水,若湖面是镜,照亮的可能是一张脸,一间屋子,也有可能是游子整个的黑夜;但你看的见她的却是微笑与甘愿,或者于她这也是最好的选择。

  而梅绍贞是烈火,梅绍贞对于张铁樵的决心与坚持,明晃晃的仿佛生命初始时无邪的眼睛,她让我总愿意相信那些未来的,要来的,都将是更美好的,一定会实现的。包括张铁樵对她的爱。

  回到张铁樵,他对两个女人的爱的表现也是截然不同的,对谢若冰他们在一起的调子始终是惆怅而感伤的,七年的离开,或许爱还在,但有些爱的错过不是来不及,而不是再也回不去。。。

  而和梅绍贞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看过的人都可以肯定的说,他和她在一起是笑的多么爽朗与惬意,仿佛一切都是风轻云淡,也唯有对待梅绍贞他才会体现一个热恋中普通男人才有的宠溺宽容与温柔的霸道,所以他对她说,只要你天天跟着我什么都不要做,所以他会对她说:只要是你犯的错,天大的错我也会担当。。。。。

  全剧里我认为连导演的最出彩的部分是在香港得知自己心爱的女人为阻止自己冲动已经牺牲时的表情——张铁樵看上去什么都没有说,但眼里却满是悲怆与止不住的哀伤,他是那么无助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影里分明是内心在惊涛骇浪的翻滚,那些与梅绍贞相知,相识,相爱的每一个镜头都那么刻骨铭心的从他的眼前滑过。。。。终于,一行清泪从他凝重的脸庞悄然的滑落,至此我知道,梅绍贞无可替代。

  有人说谢若冰是不幸的,没有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最后却抚养了他的孩子。其实未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谢若冰的性格与信仰其实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曾经爱过,不再拥有但她和他却分明多了一份兄妹或亲人的信任,她带着心爱男人的孩子长大何尝不是一种寄托和幸福?或者这也是求仁得仁的一种啦!

  最后说到争议最多的结尾,我只能说这是连导的高明,因为十年后那个熟悉身影和声音的出现是在是时曾相识,严韧的飞机被炸让张铁樵死与活成为了悬念。个人认为教堂里张铁樵唯有死才是最好归宿。因为但凡悲剧美学总是最能让人难以忘怀的,犹如白骨上盛开的滴血杜鹃。犹如哀思里光荣绽放的永垂不朽。

  有句话说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些认为张铁樵活着的人可以理解为张铁樵也是一种前赴后继精神的传承。

  草木有本心,往事有本心,民国往事。往事如烟花灿然也如烟花散去,但总有生命如斯,不败不开。那里一定可以留下些什么,那是他们来过永生的迹象,也是我们不灭的信仰。很多年后,我们走了,它们还在。。。。。

  《民国往事》影评(六):江湖的传说

  快看到结尾的时候,被某豆提醒,才意识到这三个人的原型,王亚樵、杜月笙、戴笠也好,张铁樵、沈啸尘、严韧也罢,这三个民国时代的拜把兄弟的关系才是整部戏的灵魂所在。在那样一个大时代,谁也说不清历史到底会向那个方向发展,谁也都好像说不清谁对谁错,但是,这一切好像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叫你一声“兄弟”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我到底想说些什么。

  但是,又是这么一个大时代,不允许人们太有感情,理念不同,所以,走的轨迹也就不同。

  张铁樵,一个铁血男儿,侠骨柔肠,出现在故事中,有那么一股子“乔峰”的气质。他是真正的侠客,他理想远大,胸怀天下,绝对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他活着,是为了未来,虽然偶尔也会感怀于旧日恋人不在身边,但是,这短暂的踌躇,完全不能使他分心,他手里握着的是单程直达的票,他只能向前。从这一点来看,他又似乎有些自私,为了民族大义他可以太理智的牺牲兄弟之义,也并不热衷于解释,也怪不得让兄弟寒心。

  再说沈啸尘,这个人,出言狂妄,浓重的青帮做派,纵情声色,有时候又会打些小算盘,确实更真实更可爱些。在他眼中,民族大义确实重要,不过,绝不能坏了江湖的规矩,也最好别伤了自己的利益。他和张铁樵他们不同,他没什么信仰,也没多大顾忌,完全为自己而活。他活在过去里,他更注重感情,命过命的兄弟情最大,为此,他可以为张铁樵或是严韧一再妥协退让,女人可以让,汉奸的罪名也可以担,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失去自己的结拜兄弟。

  要说严韧这个人的设计,确实有些奇怪,可能也是由于戴笠这个军统头子太神秘了,以至于编剧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开始还是一个满心抱负的青年,后来就完全被黄埔军校洗了脑,变成完全服从忠于校长的虚壳。这也可以说是现实,也许他这种人才是真正适合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懂得顺应当下的变化,党国对我有恩,我就为你抛头颅洒热血;娶了戏子有碍前途,那我就斩断情丝;你张铁樵三番五次的不顾及兄弟之情,我就也撕破脸皮。这一切的相机抉择似乎都说得通,却又不得不让人鄙视,毕竟只活在这一秒,少了坚持,少了认真,就也没什么魅力了。

  三个人,都活在不同的时间里,时代太混乱,太多试探,终于还是经不起考验,江湖真的只能当做传说了,不过,还好,我们有过那些豪情,有过那些浪漫。

  看这部电视剧,还真得耐着性子,开头的时候拍得倒也痛快,结尾更是壮怀激烈、可歌可泣,只是中间部分实在拖沓得很,逻辑又有些混乱,不过,瑕不掩瑜,整部剧的男人味和浪漫主义倒也没被糟蹋掉,也算是值得看的一部。

  《民国往事》影评(七):民国

  一个神秘的杀手潜入了上海,他的目的是要借北洋督军毕澄元召开四国公使会议期间,刺杀毕澄元。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北洋各界地恐慌,淞沪警察厅更是忧心忡忡,因为这个刺客非同凡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刺客张铁樵,警察厅派出了骁勇的黑骑警在路上劫杀张铁樵,可是令黑骑警迷惑的是,他们一共劫杀了三个张铁樵,到底谁是真假?正当他们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已经全部死在了张铁樵的手下…… 他们根本没有力量能阻止张铁樵,此时,张铁樵已经悄悄的潜入了上海……

  而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张铁樵在什么地方,什么模样。张铁樵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自己的旧部手下,原来张铁樵所领导的斧头帮的兄弟,当年因革命而失散,如今又回到了张铁樵的身边,张铁樵开始实施刺杀毕澄元的计划。

  浦江饭店,四国公使会议只得在戒备森严的状态下如期举行,张铁樵安排好了一切刺杀的计划和步骤,但是老奸巨猾的毕澄元也防了一手,在刺杀得过程中,张铁樵发现了来参加会议的并不是真正的毕澄元,而是一个替身,计划陷入了僵局,此时,张铁樵结识了饭店的服务员严遇春,在严遇春的配合和帮助下,张铁樵用调虎离山之计,杀死了躲在总统套房里的毕澄元,同时也对这个小伙子严遇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国往事》影评(八):能不能再烂一些

  就目前来说,我最喜欢民国时期的历史了,那段历史,还有因为历史而产生的各种人物,即使是一个小人物都会因为那段历史而变得伟大。然而这部所谓的民国往事也太垃圾了,真不知道剧本是咋写的。

  思维混乱。看完后,我根本看不出这部连续剧在表达什么? 看不出什么意思?? 在表达三民主义吗?还是共产主义?什么都不是,只有仇杀的反复,翻来覆去的疑问。三个兄弟在表达三个主义吗?

  我根本看不出他们在表达各自的主义和信仰,把老大演艺太神话,共产主义不该如此的。老三一直想干掉老大,我能感觉到导演是要表达老三为了自己的信仰,在我看来是在表达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个人利益而如此做。要么我误解导演的意思,

  相对于另一个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同样讲述的是那段历史,为什么《人间》会如此美好呢。

  《民国往事》影评(九):民国杀手王和特工之王的几个梗

  这部剧历史跨度不小,时代背景从26年北洋政府统治上海开始,到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4.12"老蒋反共,32年"1.28"第一次淞沪会战,再到37年"8.13"第二次淞沪会战,而最后结局的时间是46年。

  主角是三个把兄弟,大哥张铁樵,号称民国杀手之王,老二沈啸臣,是上海帮会大佬,老三严韧,是国民政府的特务头子。大部分故事情节和人物都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身影,下面来说说这些梗。

  张铁樵,不用废话,原型肯定就是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剧中的几个情节与历史的关联,首先,杀手王起于安徽,响应革命闹独立结果让同盟会给黑吃黑了。剧中黑他那15个兄弟的同盟会骨干叫万霈霖,此人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原型,即,同盟会成员孙品骖,孙品骖源码叫万星,后来改了个名叫万騬,和剧中的万霈霖同姓万。当然,万騬并没有在上海光复之前如剧情般的去炸军火汽车而牺牲,他后来是国军15师的师长,直到50年才病逝。

  说回来杀手王,从安徽来上海以后,成立了斧头帮,暗杀了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之后,逃离上海,去了湖州,就是在湖州,结拜了了几个兄弟,这也扣合了剧情。

  27年回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但是在4.12后,因不满老蒋屠杀工农,一是感老蒋背信弃义,二是同情弱者,开始倒蒋的漫漫之路。之至最后死于结拜兄弟之手。

  剧中第二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严韧,此人的原型是民国特工王戴笠。戴笠死后,时人评价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但是戴笠确实是老蒋的忠实信徒,在反共抗日中均贡献卓绝。戴笠与王亚樵,胡抱一,胡宗南

  结拜为兄弟,后来戴笠在广西梧州,将兄长王亚樵暗杀。46年戴笠乘飞机从青岛飞南京,但南京天气不好,飞机转飞上海,不巧上海天气也不好不能降落,又改飞徐州,最后在南京附近的岱山坠毁。戴笠因护蒋而与王亚樵决裂,死前军衔为中将,与剧中严韧最终军长的职位吻合。

  把兄弟中的沈啸臣是最不好印证的角色,推测来自两个原型,一个是王亚樵戴笠的把兄弟--胡抱一,这个人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或者说是那几个把兄弟太出名了。胡抱一也是个杀手,但也是洪帮任务,这和沈啸臣的角色有吻合之处。第二个原型应该是杜月笙,杜月笙在抗日方面那是相当积极踊跃的,和沈啸臣的剧中表现相似。杜月笙最后终于香港,和剧中最后的情节沈啸臣的所处是一致的。

  再说几个配角。

  剧中有个华先生,是我党同志,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就与张铁樵合作了。其原型是华克之,早年也是个杀手,后来加入我党,跟着潘汉年在秘密战线上战斗之至全国解放,98年逝世。

  剧中刺杀汪精卫的记者孙岐山,后来改名孙战。原型是孙凤鸣,他朝汪精卫开了3枪,其中一枪打中了汪的脊椎,终身无法取出,导致了汪在9年后手术时毒发身亡。

  剧中有个反蒋的国民党元老胡楚夫,原型是当时的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为老蒋所排挤,长期从事反蒋联盟的合纵连横。

  刺杀日军大将白川义则的朝鲜志士尹昌浩,原型是朝鲜人尹奉吉,用的确实是定时炸弹。

  江鹤龄,原型是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青帮在王亚樵的斧头帮面前确实是吃过亏的。在4.12 中也充当了老蒋的急先锋。

  宋思成,剧中被张铁樵炸死的,历史上没有准确的人物匹配,但王亚樵曾在上海火车北站刺杀过宋子文,也算是扣了剧情。

  总的来说,从影剧艺术的角度来说,人物刻画的和历史比较接近,张铁樵是一个讲江湖义气的有正义感和民族大义的旧时代侠客,但过于信仰铁血手段,当然后期有所改变。严韧的人物形象亦正亦邪,和特工王的定位也很接近,既有对领袖的忠诚,又有兄弟情义的眷念,还有大义灭亲的狠毒。沈啸臣作为无奸不商的帮会大亨,演绎的尤其出色,整部剧感觉最出彩的就是黄志忠了。

  《民国往事》影评(十):还原一位曾被正史湮没的一代中华英杰

  一位铁血义士的仰天长啸,一代英雄豪杰的浴血悲歌。连奕名、黄志忠等硬派小生以血肉丰满的鲜明形象,在波橘云诡的历史风云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民族危难的生死场中,映现了一个真实的、曾被正史湮没的民族义士,曾有“民国第一杀手”之称的抗日英雄王亚樵(剧中主角张铁樵)等人的伟岸形象。使我们得以重温那段民间义士炼狱浴血、为伸张正义、谋求尊严、独立、自由而矢志奋斗,百战赴死,至于不朽的野史。在热血纷飞,心怀激荡的同时,我们不能不回顾那段不见正史的真实历史,缅怀一切为了这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繁衍生息而喋血疆场,奋勇献身的英雄。尽管他们,由党人、帮会而最后无党无派。他们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子,我们民族的脊梁。

  王亚樵不是党人,而是民国时期的游侠。尽管在外儒内法的中国专制社会里,常以“侠以武犯禁”为由而禁止张扬歌颂他们的行为,甚至正史不屑于为他们立传。但是,太史公却以他那大无畏的勇气,如椽之笔,第一个于正史立过《游侠列传》。虽然,游侠以不为专制统治者喜欢而最终远离正史,但他们却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繁衍子息,将这个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士为知己者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亮节从社会底层繁衍到二十世纪。从曹刿、豫让、聂政、鲁仲连到郭解,王亚樵可以说是他们最后的代表。

  乱世出英雄,板荡识忠臣。辛亥革命之后的半个世纪,是现代中国最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时期。尽管,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在改朝换代中轮流坐江山;或者趁乱世乘火打劫,优游人生;混迹江湖、侪身行伍,谋个功名富贵;中国人中的人中龙凤自然是人尽其才,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王亚樵是他们中卓然独立,笑傲苍穹的异类。他既不为坐江山,也不为功名富贵,更不卖身一党一派、或依托任何舶来主义和外国大哥。他就是他,一个光明磊落、笑傲江湖的世外英杰。他只为苍生黎民请命、只为正义、自由、独立和民族尊严喋血。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奇男子。尽管他的游侠和刺客行为,孤军奋战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能否为民族谋得光明出路值得商榷。但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他于心无愧,对得起这个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得起生他育他的这片土地,对得起这里生息的袍泽兄弟和姐妹乡亲,就成了,就完成了一个伟岸人格的升华,一个赤子的人生使命。他也将与山河同寿,与日月争光,在野史中,以中华游侠第一人彪炳千秋!

民国往事|《民国往事》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92035.html

推荐访问: 民国往事百度影音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