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以作夜|《日以作夜》影评10篇

时间:2020-10-08 来源:考试类 点击:

《日以作夜》影评10篇

  《日以作夜》是一部由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杰奎琳·比塞特 / 瓦伦蒂娜·格特斯 / 达尼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以作夜》影评(一):《日以继夜》

  一

  5月26日中心书城尚书吧观影《日以继夜》。

  本片还有《戏中戏》和《白天不懂夜的黑》两个名字,据说英文名day for night的是个电影术语,指在白天拍夜景效果的镜头滤镜。我个人更喜欢《日以继夜》这个片名,片名好像在说,白天连接着黑夜,黑夜连接着白天,这样循环往复。黑暗不同于虚无,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本片讲述了拍片过程中的种种波折,但却是个轻喜剧片,似乎是在表明导演对拍电影和对待生活的总结和态度,那就是有苦有乐、苦中求乐。

  特吕弗是个希区柯克迷,希区柯克可算是个镜头调度的大师,他的《电话情杀案》中七八成的镜头都是在一所房子里拍的,但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闷,特吕弗似乎也学到了希区柯克的这种技巧。在《日以继夜》中,有很多次反复拍摄的戏,但几乎每次都采用不同的视角,用这种反复来反映拍摄的复杂和丰富的过程,表现出戏里戏外的纵深和层次。即使是同一视角拍摄的重复画面,他也会变换一下节奏,好像融入了音乐的旋律。这一点和《橄榄树下的情人》相比较,阿巴斯的电影语言就简单得多,基本上就是一个机位固定在那里反复的拍。这种差别有点像中国木匠和德国木匠的差别。一个中国木匠的工具箱里,大概全套家什也就两三个手刨,到了德国木匠那里,打开他的工具箱,据说得不下二百个各式各样的手刨。不是说工具少就出不了好话,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少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如工具多的时候做出来那么细致。《橄榄树下的情人》拍于1994年,《日以继夜》拍于1973年,在电影的拍摄技巧上,看来两者的差距恐怕不止二十年。

  特吕弗选择的男主角艾方斯,外形酷似年轻时的特吕弗,好像之前此人还曾在特吕弗的处女作《四百击》中扮演男主角。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选角,选择的也是酷似他少年时期模样的演员夏雨,王朔编剧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同样选择了长相酷似王朔小时候模样的演员。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果问这是为什么,恐怕只有遗传学才能给你个有说服力的答案,简单的回答是,你听说过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像隔壁邻居卖豆腐的王小二吗?一个都没有。

  人最重要的生物功能就是繁衍后代,从后代的数量上最能体现出动物的生命力。前段时间,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上说,根据DNA测试统计,全球大概有6000万成吉思汗的后裔。《裸猿》一书中曾分析道,人之所以长着所有灵长目动物中最粗大的阴茎,是因为狩猎民族的生存习性跟很多动物的生存习性相类似,尚处于大杂交的阶段,人为了能够战胜竞争对手的精子获得更多的使雌性受孕的机会,才竭力的向从深发展,逐渐进化成了这样一个灵长目动物中的巨无霸。

  二

  拍电影,和做其它任何事情一样,一定会穿插着各种意外,这些意外影响了也构成了电影的拍摄过程。

  胶片冲洗时因为停电报废,女主角因为有精神病史保险公司不同意投保,亚历山大的出车祸死亡,场记莉莉安的跟着特技演员离开剧组,扮演女秘书的演员史黛西的怀孕,朱丽跟艾方斯上床后艾方斯冲动的一个电话,哭哭啼啼不肯见人也不知如何是好的朱丽,等等,无数的意外都在等着导演来处理来调整。朱丽跟导演费朗索要第二天拍摄的剧本台词,费朗说晚上才能给她,他很无奈的告诉她,台词还没写好。他接着安慰朱丽说,睡前念一遍,然后把台词压在枕头底下,第二天就滚瓜烂熟了。

  “拍电影就像以前的西部赶驿车一样,开始时,你希望能有一趟心旷神怡的旅程,但很快的,你只希望能平安到达目的地。”导演接着独白说,“电影终于拍了一半。一开始我下定决心要拍一部好电影,但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我只有降低标准,只要顺利拍完就心满意足。拍片拍到一半,我告诉自己,你应该更加努力做的更好。现在要着手拍摄下半段,我还有机会亡羊补牢。于是我便更加努力的把画面拍得更富生气。遇见潘蜜拉一片终于步上正轨。演员已经彻底融入他的角色,工作人员也上下一心,私人问题暂且摆一边,电影才是主宰。”这多像是一个人人到中年后对他生命的回顾和展望?人生终于过了一半。一开始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一番事业,活他个轰轰烈烈,但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我只有降低标准,只图能安安稳稳活完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人生过了一半,我告诉自己,我应该更加努力做的更好。现在要开始下半生了,我还有机会亡羊补牢。于是我便更加努力的把生活计划出个条理来,剔除掉那些把时间浪费了的虚妄的幻想。我的生活终于步上正轨。我已经明确了该扮演什么角色,也拥有了扮演好这些角色的技能和愿望,别人的问题和爱情的问题暂且摆一边,把自己该担负的责任先担起来才是主宰。等等。

  “我们有时就得相信命运女神”,特吕弗说。命运女神不会脱光了衣服躺在你的床上乖乖的等着你来干她,她只会骑在你的身上作威作福,她有时也让你爽歪歪,但更多时候,是把你折磨的筋疲力尽、痛不欲生。

  片子的最后,电视台现场采访,竟找不到一个有代表性的剧组成员愿意谈谈看法,后来还是管道具的伯纳德兴冲冲的跑出来对着镜头说了几句。

  “你们可说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完成这部影片。本片拍摄期间,历尽诸多困难、问题和压力。”采访者引导着说。

  “哪有什么问题?拍片顺利的很。电影现在已经杀青了!我们拍得很开心!希望观众也能看得开心。”伯纳德总结道。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做的时候好像百折千回千辛万苦,做过了,再回头想想,就是那么回事儿,做什么事情不是那样?

  河流在第一股水流冲下山谷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会沿着什么路前行。它在沿途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直到最后,才形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

  影片的镜头三次给出黑白的画面。到第三次的时候,观众才看到那个拿着拐棍走在深夜里的小孩是去偷影院里张贴的电影《大国民》的海报。那是导演的一个梦,也是导演之所以历尽千辛万苦却还要执著追求的东西。

  三

  “女人真的很神奇吗?”这是艾方斯反复追问的问题,也是本片中重复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艾方斯年少痴情,把女朋友莉莉安拉到剧组当场记,只想着跟女友早日成婚。女朋友跟剧组的几个男人胡搞,后来直接跟着剧组请来的特技演员马克开溜了。莉莉安临走的时候跟朱丽的解释很有趣,她说,他很幼稚,很蛮横!他根本不是个男人!为什么因为他童年失欢我就得陪上我的下半辈子?

  “没错,但并非所有的女人都如此。”亚历山大回答。亚历山大20年前在好莱坞拍片时,曾跟在现在这部片子里扮演女主角的瑟薇琳有过一场轰轰烈烈也异常惨烈的爱情,离过两次婚,现在爱上了年轻的小帅哥克里斯钦。他每天跑一趟机场,去等待他的即将到来的爱人同志。年轻的帅哥来了,脖子上系了条丝巾,颜色和质地跟亚历山大的衬衣完全相同。他只想着能把外籍的克里斯钦过继到自己膝下,不幸死在到机场接送克里斯钦的路上。

  “整体而言不是啦,但我一看到女人的美腿就情不自禁,女人的美腿最神奇。”道具伯纳德说。伯纳德跟场记裘儿搞过一次,也跟服装师上了床。

  “不,她们一点都不神奇。男人也一样。若有女人告诉你,她认识很多出色的男人,只是表示她跟很多人睡过••••••”说这话的副导演大概已经是过来人了。

  崔健在其《这儿的空间》的副歌中反复唱到:

  这儿的空间,没什么新鲜

  就像我对你的爱情里没什么秘密

  我看着你,曾经看不到底

  谁知进进出出才明白是无边的空虚

  就像这儿的空间里

  男人和女人,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说穿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永远都是那么回事儿。

  场记裘儿是个精明强干的女孩子,她可以很随意的跟男人上床,路上车子爆胎,她便跟帮忙的剧务伯纳德在小河边的树丛里搞了一下,还说,你们男人都一样,会叫的狗不咬人。朱丽告诉她艾方斯德事儿,她自言自语道,要我为电影放弃男人还行,要我为男人放弃电影根本是不可能的。当软弱的艾方斯跟她说要退出影坛时,她很不客气的回答他说,好啊,你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外景总监拉尚的太太不放心丈夫的工作环境,跟过去每天搬个小凳子手织着毛线守着,不容她的丈夫走出视线之外,好像天底下的女人都在对她的丈夫虎视眈眈,怎敢有半点闪失。

  扮演女秘书的单身女青年史黛西怀孕了,她也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老女人瑟薇琳再次跟20年前的老情人亚历山大演对手戏,这让她感慨万端,忍不住跟旁边的人说,“不管他有没有留胡子,却一样演大情人。看看我,我这次只能演个被打入冷宫的妻子。”她接着说,“我是个人老珠黄的老太婆。”她如今的生活,只剩下了一个得了白血病正在奄奄一息的孩子在家里等着她照看。

  朱丽的爱情才有点爱情的意思。她跟艾方斯上了次床,被艾方斯闹到她丈夫那里,她立马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闭门不出,什么人也不见,独自饮泣。他的丈夫麦克为了她放弃了20年的婚姻和孩子,在她得精神病期间细心呵护她,帮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她独白道,也许他会原谅我,但我不会轻易原谅自己。我决定自己活下去!人生真的很痛苦!麦克赶来了,什么都没说,喊着她的名字,服药给她吃,只字不提刚发生过的丑事。朱丽也没有自己活下去,她还是跟着她的丈夫走了。临行前,麦克还示意她去跟艾方斯道别,受到了丈夫的鼓励,朱丽没有握艾方斯伸过来的手,她亲了艾方斯的双颊,道别再见。

  据说,法国人讥笑美国人没历史,说美国人喜欢追溯历史,但追溯到爷爷那一辈就追溯不下去了。为此,马克•吐温反唇相讥,说法国人喜欢过家庭生活,但是总是没有人搞清楚自己的父亲到底是谁。大概如此。

  电影中有几段穿插着看毛片的镜头,放映机吐出枣红色和黑色的两串胶片,弯弯曲曲的像两条河流汇聚到箱子里。有人说,那两串胶片是在隐喻着生活中的男女主角,他们汇到了一起,才构成了电影和生活的全部。

  四

  有个寓言故事是这样讲的,说从前有一条小狗,常常被主人在傍晚的饭后带着它到一片很美的草地上溜达,每次去小狗都撒着欢跑来跑去四处抬起腿来撒泡小尿,以表示这是我的地盘,再习惯性的凑上鼻子去闻一闻,然后心满意足的一溜小跑跟着主人走了。后来这主人搬了家,就很少再散步到那片草坪上,好久都没去过一次。过了几年,这主人有天闲下来时,忽然想故地重游一下,小狗也顺便带着去了那片他们以前常光顾的草地。小狗的鼻子很敏锐大家都知道,据说要比人的鼻子敏感上百万倍,它也用这样的办法来认路。小狗也有个习惯,每次到了老地方,总习惯性的嗅来嗅去,一闻到味道不对,它就会示威般的叫几声,用恐吓声来驱走那些侵犯了它的领地的狗。这次就是,这小狗刚一到,就很敏感的叫起来,“这是谁的尿骚味啊,怎么这么难闻?这地方还怎么来啊!”这时旁边一条正在打瞌睡的狗听到不愿意了,它从草丛里钻了出来说,“这是我尿的,怎么了?看A片看多了的狗尿出来的尿都这个味,有什么不妥吗?”两条狗一来一往咬到了一起。看到两条狗这么烦人,那位女主人不乐意了,她训斥道,“不就是尿吗,有什么好计较的?你把尿当做尿就不会那么介意了!”小狗听了很生气,暗暗嘀咕道,“你还真觉得人是人狗是狗啊?别人不是常骂你连猪狗都不如吗?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我喜欢撒尿,撒尿对我很重要,怎么了?起码我能看清自己的样。照你这么说,把尿当尿,把A片当A片,根本互不相干,但是很明显,看过A片后撒的尿跟没看过的撒的尿的确不是一个味么,你的鼻子吃屎去了?”

  这个故事出自古希腊名著《啰嗦寓言》,绝非本人杜撰,摘引时略有删节改动,此书最新的译本已由狗屎出版社出版发行,各鸟书店有售。

  杨丽娟没把电影当电影,没把影星当影星,这不仅葬送了自己的青春,连她父亲的命一起葬送了。5月13日刚去世的演员陈晓旭,据说也是因为扮演林黛玉入戏太深,演绎了一幕现实生活版的林黛玉式的悲剧。是这么回事么?得出某种简单的结论或者说句箴言类的短句子总是容易的,但要阐述清楚就很难,要有理有据的说的大家都认同就更难。这有学养和认知上的差异,也有趣味上的不同。就像说把电影当作电影这句话,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比如不把电影当作电影,不把人当人。因为表达的简单,所以就很模棱两可,关键在于你如何解读如何解释说明阐释举例来支撑这个观点。比如说,把性当作性,把爱当作爱,这种表达和观点说出来,肯定有人赞成,肯定也有人反对,但他们的赞成或反对都是基于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你把他没理解到的另外一面的意思解读给他听,那他的赞成或者反对可能恰切会反过来。我要说的是意思是,我不太赞成简单的下结论,或者替别人下结论,站着说话不腰痛,这种方式态度既不诚恳,也不设身处地,有点居高临下的架势,似乎还是一副代表全人类最先进生产力对什么都不屑一顾的样子。每个人只需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好了,感觉好得说好,感觉不好得说不好,用最具体的例子说出个米和豆来,别含糊其辞的一棍子打死,或者没来由的捧上天,还非得逼着别人也这样做。

  人的爱好,往往会被赋予形而上的内容,很难只是简单的娱乐,就像习惯上大多数人会给性赋予爱情的理想一样。

  道可道,非常道。人可人,非常人。人各不同。

  五

  有次看片后一起吃宵夜时,有位朋友谈起星座的话题来,当时在座的水瓶座很多,一位朋友谈到水瓶座的特点,说水瓶座的人聪明且低调等等,我根本不信这个,就调侃说,说得也是,这个聪明就是不知道怎么高调的时候能保持低调的姿态,比如说我,我不是不想高调,但实在高不起来,高起来就走调,没办法,那就只好低调了。这时,有位天蝎座的朋友寒碜我说,你现在已经很高调了,一下子发了那么多贴,惹得很多人知道了你。我说,我很清楚这一露头就可能成为靶子,不过这跟高调低调没什么关系,我喜欢这个,所以就想把自己的真实感觉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找到交流的对象,我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瞎琢磨了。

  交流需要对手。这个对手一方是那些跟你志趣相投水平相当的人,另一方是那些跟你格格不入对着干但素养并不比你差的人,这样的交流和碰撞才有收获。想交流的人,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奉承,也不是简单的摇头,这些东西对爱好的深入和提高没有多大用处。在爱好上,人都希望可以从里面学到些新鲜的东西。碰到有水平的人,我只会洗耳恭听,碰到咬我的,我也跟他一通乱咬。而且,往往是在跟人乱咬时收获最大,因为参与其中,无法隔岸观火。浑身的毛都竖起来,抖擞精神扑上去,感觉很爽。就跟上了拳击台一样,蹦蹦跳跳的,挥舞着拳头,嘴里挑衅着,“来啊来啊,出拳啊,出拳啊”,然后较量它几个回合。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你的拳头是多么的疲软。记得很早以前看过的一个片子里有这么一幕,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新人被派给一个老警员手下做助手,两人深入敌穴,刚一进门,窜出一个匪徒,年轻的警员一路直拳打过去,五十拳之后,那个匪徒倒在了地上,这警员得意地挥了一下拳头,很自豪的瞄了老警员一眼,老警员也不作声很漠然的没有回应。继续往前走,就在年轻的警员尚未觉察之际,忽然又窜出来两个匪徒,老警员简单的挥舞了两下手臂,两个匪徒顿时躺在了地上没动静了。目睹了现场的年轻警员,在旁边吐了下舌头,说,“我还得拼命的学。”人最糟糕的不是丢人现眼,而是连丢人现眼的勇气都没有。你把我全身的毛都咬下来,起码我可以咬下你一根来,扯掉的毛还会长,有什么好怕的?这叫实战较量,人在战斗中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

  相互乱咬的时候,最常用的办法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就像把一张照片拿过来,咔嚓咔嚓几剪刀下去,单拎出生殖器那部分来,指着跟别人说,你看你看,这么小这么丑的鸡巴也敢露出来丢人现眼。孰不知人家的鸡巴跟他的身体是配套的,这完全是正常尺寸,颜色是不对,但你也不能要求一个黑小子长个白鸡巴吧。有不少人怀疑过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杰作大卫的鸡巴是不是太小了,小的不合比例,后来经过精确的测量证明,那家伙一点都不小,可能是因为雕塑太大了,人看的时候要仰视,仰视看到的不全面且有视觉误差。如果有人单拣出我的鸡巴照片来笑话我的尺寸,我可以善意的辩解,说拍照的那天天气冷,小家伙缩起来了,或者说,不好意思,真的就是这么小,我也可以不善意的说,老子的家伙平常就这么小,大的时候恐怕你也见不到。我很反对断章取义,这种方式很低级,貌似抓住了别人的命根子,看见了别人露出的马脚,其实根本没抓到要点。

  特吕弗以前是写影评的,经常对着某些电影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他老丈人对此很看不上眼,于是便刺激他,说既然那么多电影你看不上眼,你何不也自己拍一部出来看看?于是就有了特吕弗的第一部影片《四百击》。以前我也经常看影评看游记,看多了也难免牢骚一大堆,似乎看上眼的文章不多,也是有朋友刺激我,说你嘴巴这么刁,何不自己也到厨房里做两样菜露一手看看?没想到,这一进厨房就出不来了,虽然专做些无人问津的菜也在所不惜,谁让我从此喜欢上当厨子呢?一个颇没有成就感的厨子还能做下去,如果不是谋生的计量,可能唯一支撑他的就是对将来可以变成一个好厨子的信念。

  2007-5-28

  《日以作夜》影评(二):幕后

  特吕弗在拍摄《日以继夜》之间充分发挥了他对即兴创作的爱好。在拍摄过程中演员不用对台词死记硬背,据说他的演员们也已经习惯了在拍摄前一天晚上才读到台词;其次,那些认识特吕弗的人已经习惯于从跟他的谈话中引用言词;最后,拍摄工作越向前推进,时间与财务方面越紧张,电影的制作就变得越来越即兴化。

  ·《日以继夜》又被翻译成《戏中戏》,有趣的是如果将特吕弗拍摄影片本身也算进去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变成了三个套层空间——拍摄《日以继夜》的特吕弗、拍摄电影的导演、电影股市。因为拍摄期间,特吕弗爱上了扮演茱丽的女主演雅克琳·比塞特(Jacqueline Bisset),显然特吕弗并没有将这段插曲放入故事中,而让比塞特与男主演雷奥发生了一场闪电般的一夜情。电影中的失控是假,而现实中的失控才是真实。现实与电影到底哪个更精彩?

  ·这部电影是献给Gish 姐妹的(Lillian Gish and Dorothy Gish)

  ·《日以继夜》与《狂人夏洛特》Madwoman of Chaillot用的是同样的工作室甚至还有些同样的布景。

  《日以作夜》影评(三):煎锅上的导演在舞蹈

  曾经看过科恩兄弟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即使在片场, 你并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你必须装作你对什么都有把握,对什么都很确定的样子,即使错了,你也应该说,没错就是那样的,然后在某个时间点再说,我们来尝试另外一种方法,以回到正轨。而这,正是在说,如何拍摄一部电影,如何当一名导演。特吕弗扮演导演当然,比科恩兄弟或是那个让演员吞蛆的导演要和蔼可亲多了,但是,仍没有回避,导演对于影片无知层面的把握,电影实在是一个太繁杂的综合体,在我曾经拍摄短片作业的时候,曾经礼朗帛就跟我说过,拍电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一切都能按照你所预期的来,而是在现场的各个可能性中,你只能选择相对更好的结果,总会有很多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有的会不如人意,而有的则会带给你很多惊喜,在伯格曼的第七封印里,最后一个场景被带走的六个人,在山顶上跳舞的剪影,刚好拍摄时有一朵云飘过,给整个画面和黑白片的构图加分许多,这就是惊喜之所在,当然,很多情况,我们没法去设计到最好,而只能根据现场的情况退而求其次,但即使是那样也要制造出尽可能好的效果,比如我拍的不值得一提的短片中,也会遇到很多场景上的问题,在拍摄的前一天我得知我所安排好的场景出事情而不能用了,同学家有老人去世了,家里被设成了灵堂,,,,所以只能被迫换地方,而在已经确定好的日程里,我不可能调整演员的时间,否则我必须再等上五天,于是我到处找人家给我提供拍摄场地,一个人身处异地不容易啊,当时就感觉,出门靠朋友这一说了,没3个小时,我就找到了一处特别令人满意的地方(有时候拍片真的是要靠人品的,平时人品好,在关键时刻就会爆发出无比的作用力,而不靠人品的办法,那就是周全的安排好所有事务,当然,意外常常有)拍摄的过程无比顺利,你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要求尽可能的好,却不能一味的只去追求你需要的效果,否则反复的来无数遍会让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疲惫不堪,效果更加不如从前,所以,一切之能,尽可能的好。我一直疑惑,人类通过文字,图画,表演,等形式能表达出多少程度的脑海中的影像和故事呢,如果在一个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人,一个没有经过文字舞蹈声乐表演训练的人,有百分之几十能够输出?在我看来,一个绝好的想法,会在各种形式的输出中损耗,损耗率越低,要求我们越具备更完善的表达能力,我曾经想去学画画,就是想能有朝一日把自己脑海中的构思和画面直接的画出来,后来发现,好莱坞有专门的分镜画师,这样,我又能节省一部分时间,专注于我的构思而不是去学画画了,当然,我还是很想学画画的,如果空闲。

  关于特吕弗的日以作夜,他只是很直白的描绘了拍片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最有意思的是,当记者采访到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们都很随性的说,哪有遇到什么困难,一切都非常的顺利,大家关注这部影片吧。

  特吕弗当然有强化这部片子的困难,几乎从门停过,男主角遇到情感问题,女主角又遇到精神崩溃,几乎攒齐了所有片场能遇到的奇葩问题,而演员们和工作人员们确实会遇到无法避免的生理问题,并不是说这个职业的人道德层面就又多败坏。初中我们就知道,钢铁厂和纺织厂就是要建在一块儿的原因,就是因为两个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都面领着单一性别问题,而这个问题没法解决,只有工厂搬到一起之后才有缓解,减少了暴力和动乱,片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说演员导演们道德沦丧,那么纺织工人和钢铁工人也是同理的吧。其实没有必要如此拿道德给谁人上纲上线,人人都是动物来的,只是在动物本性之余,人还多了一层责任。如果一定要问这部影片表达了什么,我想这个无聊的问题,只能交给无聊的人去回答了,一部影片表达了什么,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答案。

  那么,说点有水平有见地的话吧,日以作夜,把最复杂的主场景最后做成的了夜晚的效果,当然,滤镜的原因,然后把出现的一切bug合理化,亚历山大死了,他的戏份无法继续,于是他必须在之前就死掉,于是立马把场景做成下雪,夜晚,枪杀。所以在电影没有关机之前,导演或许都不知道,这会是一部怎样的影片,虽然没有按计划的进行,但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对于那段导演特吕弗的梦,为什么老出现,在童年,他拿着一根手杖,最后去电影院里把电影的照片都拔了下来,自己拿着跑走了。在这个长条形的过道里,导演没有安排其他人路过,但是在孩子跑走不见的前两秒,横向背静的街道有一个人路过,这个人是画面合理正常化的必要人物,这个梦反复出现的原因,简单点解释就是,他很小的时候就对电影充满了无比的向往,这个偷照片的举动也显得十分可爱和有意义,对电影的痴迷表露无遗,就在导演劝导男主角的时候,导演说,我们是那种只有与电影共事才能获得人生快乐的人,而男主角最后想通了,人生并不只有电影这一件事,而是有更多,和其他。确实,很自然的,在片场,不仅在片场,在人聚集的时候,你都会发现,每个人会透露出他们自己不同的人生观,而这种人生观,是在某个事情发生后,人们必然会流露出来的。男主角的女朋友跟特技演员(很像克劳德勒鲁什的一部片子的人物结构)特吕弗的女助理很不可爱的说了一句,要让我为电影放弃男人还行,要我为男人放弃电影,那不可能。在这里,我按了暂停键,并且回看了很久,发现,这个女人甚至在做爱的时候,都带着那种,放一炮就快走人的腔调,着实是电影害了她,也着实是电影塑造了她,一个我最怕自己也成为的形象,可是,只要你是爱电影并作电影的,最终,都会走向这一步,每个人处理事情节奏快的根本连打哈欠的时间都没有,更不可能关注谁的内心,谁的状态,男主角要退出影坛,助理说,好啊,对的选择。男主角要女主角留下,女主角说我要化妆做头发,甚至我觉得是女主角为了让男主角不逃走,而留下跟他睡了一夜,让电影拍摄正常进行,她是带有个人牺牲精神 的,而男主角,太任性太幼稚,最不上道的,却是影片中最真实的最可爱的。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比他复杂比他想法更多的女人, 他是搅局人,他带动了影片的情节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个角色。不想写了。。。

  《日以作夜》影评(四):La nuit américaine

  日以作夜是一个电影技术术语,意思是指在白天拍摄夜景,本片讲的就是一个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故事。电影《Meet Pamela》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摄中,导演Ferrand(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饰)不仅要处理电影拍摄的事情,还要忙于照顾演员们的情绪。其中就有脆弱敏感的男主角Alphonse(让-皮埃尔•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饰)的感情问题,还有精神受挫的女星Julie Baker(杰奎琳•比塞特 Jacqueline Bisset 饰)。电影还要赶在约定的时间之前完成,拍摄的进展也不甚顺利,一切看起来如此糟糕,《Meet Pamela》还能拍完吗……本片精彩地以“戏中戏”的结构展现了一部电影拍摄的过程。

  本片获19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日以作夜》影评(五):特吕弗的人生

  想必很多影迷朋友都梦想拍一部电影,可能题材比较私人,也可能比较大众,但内容都是你心里所想的,你可能会想拍一部类似于变形金刚的爆米花大片,看着擎天柱和威震天不在是敌对,而是在搞基;也可能是疯狂动物城的续集,朱迪和狐尼克在一起,生了个兔狐兽;也可能是百分之九十人都看不懂的私人电影,心里想着这逼不装更待何时。总之,心里想的往往充满乐趣,但是真要你拍一部,想必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

  日以作夜是一个电影技术术语,意思是指在白天拍摄夜景。今天介绍的这部《日以作夜》,就是一部讲电影的电影,故事的内容就是电影片场的故事,准确的说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次纪录,一次电影拍摄的纪录。特吕弗在成立组织新浪潮后,电影就在国际上声名显赫,60年代是他事业的上升期,比如《四百击》的后续安托万系列,讲婚姻出轨的《柔肤》等等,可以说,特吕弗基本上是新浪潮五杰中最大众的一位,他的作品基本没有过多的隐喻,没有过多的政治因素,也没有让人难懂的哲学术语,他的电影还是以剧情为主,很好理解,这部《日以作夜》虽然也不算特别难懂,但风格确实是他电影生涯中最特殊的一部,因为电影说白了,没有剧情,没有主人公,就是一次片场纪录。

  拍一部电影最困难的是什么?资金?剧本?还是日后发行?或许都是,也或许都不是,当你觉得这些是困难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这些或许都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也许就是拍摄中发生的事。比如你如何去调教一个名气非常大的明星,如果让他在片场过的舒服;再比如戏里重要的演员发生了事故,你如何去拍完接下来的戏;还有如何去掌握演员们的性格,让他们发挥出最佳状态。导演永远是片场最忙碌的一个,所有的事物都要去参与,特吕弗在片中就扮演了自己,他用自己的目光是观察片场的故事,去审视片场的一切。

  这部电影算特吕弗中后期的作品,在经历了60年代的辉煌后,70年代初期,他逐渐想抛离自己以前的风格,想更多尝试些新的创作,所以拍摄了《美女如我》,《黑衣新娘》等不同风格的电影,《日以作夜》可以说是他一次风格上的实验,因为这类风格在当时是很罕见。也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生涯的一次总结,因为从片中可以看出他对电影的热爱,虽然拍电影是辛苦的,但热爱的心还在。这部电影其实很像费里尼的《八部半》。

  讲电影的电影有很多,但真正谈得上就那么几部,《日以作夜》就是其中之一,特吕弗告诉你什么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是,生活可比电影难多了。

  《日以作夜》影评(六):借我点钱嫖娼吧

  关于电影的电影不胜枚举,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一长串:《天堂电影院》、《八部半》、《大玩家》、《艾德伍德》、《改编剧本》、《雨果》、《艺术家》、《如果·爱》等等,但这一题材中我最爱的还是特吕弗的《日以作夜》,它是一部少有的详细表现了电影制作过程的剧情片,可以说是此类片中片电影的代表之作,获得了197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该片中我们也可以一窥电影制作的奥秘。

  电影讲述了一部叫《遇见帕米拉》的电影的拍摄过程,影片开拍就不顺利,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导演费朗忙前忙后一心想使影片顺利拍完,而此时影片的男演员阿方索的感情遇到了问题,同时也给女主角朱莉造成了了极大的困扰。特吕弗的御用男演员让-皮埃尔·莱奥扮演阿方索,杰奎琳·比塞特扮演朱莉,特吕弗也本色出演了片中的导演费朗,这部电影戏中戏结构的巧妙就在于他们扮演片中角色(《遇见帕米拉》)的同时也在扮演自己(《日以作夜》)。

  《日以作夜》并不是特吕弗第一次主演自己的电影,之前的《野孩子》里他就亲自出马扮演了主角之一的医生,据他自己说这只是“把执导演员的工作从摄影机后放到了摄影机前”。特吕弗也通过这部电影致敬了自己的偶像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

  这是一部群戏为主的电影,有三个主角和多个配角,重点说一下杰奎琳·比塞特扮演的朱莉,这个角色与特吕弗之前电影里的女性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特吕弗电影里的女性大多性格决绝,带有一种毁灭的气质,像安托万系列里的克里斯蒂娜则完全是少数,而朱莉与克里斯蒂娜一样带有一种母性的包容和克制,同时由于角色的复杂性,朱莉这个人物有着比克里斯蒂娜更多的维度,也就使人更加印象深刻。朱莉与她扮演的《遇见帕米拉》里的角色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遇见帕米拉》是讲一个女子爱上了自己的公公,即自己丈夫的父亲,而戏外的朱莉却有一个年纪比自己大很多的丈夫,并在工作中与年轻的男演员发生了婚外情,戏里戏外的两段忘年恋发生了颠倒错位。

  《日以作夜》可以看作是安托万系列的一个番外篇,这部电影仍与安托万系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皮埃尔·莱奥扮演的阿方索依然有安托万的影子,就连阿方索这个名字本身也和《床笫风云》中安托万为儿子起的名字一样。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飞逝的爱情》中,对安托万前半生的人生经历做了一次充满怀旧气息的回顾总结,其中插入了一个《日以作夜》的镜头,这两部电影中都有一个叫丽丽安娜的角色,也都由同一个人扮演,而两个丽丽安娜分别与朱莉和克里斯蒂娜告别时说的话如出一辙,都表明自己厌烦了阿方索(安托万)的幼稚,不想为他的童年失欢买单。

  《日以作夜》影评(七):生活远远比艺术精彩的更多

  太多的背景资料,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电影就要从电影表现的出来的东西来看。

  电影一开始,画面就是两条音轨,背景音就是几个人在讨论音乐的制作。这样就开始电影制作啦。

  随后就是一个感谢的画面: 两个胆小的小姑娘一个叫 桃乐丝一个叫莉莉安,他们是谁? 往下看

  接下来:记者在开头的时候采访,演员对不同电影的认识。

  然后描述,导演忙,制片人忙,演员忙,化妆忙,道具忙,场景忙,群众演员忙。

  然后每一个工种一一展示出了自己超高的技巧。

  没有接触过电影的人,这完全就是一本教科书,但是没有接触过点电影的,怎么可能会把这个电影好好的看完呢。

  电影分为两个场景,一个酒店,一个片长。 一个代表工作,一个代表生活

  电影中不断出现 艾方斯和莉莉安的低俗动作,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 描述这个孩子分不清楚工作和生活,最后只能靠莉莉来抚慰他那年少无知的心。

  而莉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演的电影不是一样吗 ? 爱上了一个和自己父亲一样的男人。电影给人最好的感觉就是都代入感,代入感就是来源于圣后的。当莉莉哭诉着向导演说了那些话,导演当即就把他们写成台词,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对白才不会让观众感觉假大空。

  说说导演的梦。 分为三段,这个表现手法是希区柯克的手法。 这是再向希区柯克表示致敬。从收到音乐小样的时候翻开的几本书就有希区柯克。

  导演用讽刺,暗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爱,对前辈们的尊重。

  最后用哪个家庭父母的一句话,电影人,四处风流,四处谎言,你们真是无耻。

  是的,演员就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职业。 好的演员,你说他是谁,他就是谁。

  电影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不知道观众如何理解和解读你的电影,当你看到是什么的会后,就是什么。

  《日以作夜》影评(八):Few People Could Ever Love Films More Than Truffaut.

  ext time when you are ready to criticize a bad film, watch Day for Night, watch how hard it is to make a movie, even a bad one. Hidden under his calm facial expression is Truffaut"s extreme love for films. His nightmare sequence is treated in such a beautiful way--a teenager Truffaut sneaking into the theatre to steal pictures of Citizen Kane. No matter how much reality tries to tear his dream apart, he still keeps the most genuine and sincere love for films, the love he has been having since childhood.

  We lost Truffaut too early, otherwise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see what he could make at such on old age, just as Godard and his newest Goodbye to Languages. Few people could ever love films more than Truffaut. Few.

日以作夜|《日以作夜》影评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81585.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