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_《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精选10篇

时间:2024-03-29 来源:考试类 点击: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精选10篇

  《伊斯梅尔的幽魂》是一部由阿诺·德斯普里钦执导,马修·阿马立克 / 夏洛特·甘斯布 / 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一):疯吧 浪吧!一起来!

  哈哈大爱德斯普利钦

  疯疯癫癫地带领一众大牌明星也跟着他痴头怪脑,而观众亦抓狂头大的同时也大呼过瘾(比如我)

  此片片中俩2男主 锋头完全改国俩大牌女星,一直擅长神经质狂野角色的甘斯布反而是此片中最正常的一位职业女性,冷静独立干练,而美丽性感的马良诠释不在状态、脆弱敏感倒反而有种别样反差美、一个出走的迷茫女人,在他国改头换面以另一种身份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段时光,阅尽人生各态和男人,20年后又突兀随心所欲回归,角色设定颇似《完全陌生》中的蕾切尔.薇兹的那个角色:冥冥中她就是想出走,离开赖以熟悉的庸常的、过腻的生活,去远方,在别处 ,扮演另一种角色,过另一种生活…

  而亮点反而在扮演丈夫的阿马立克和岳父

  一个手舞足蹈发嚎发癫

  一个咆哮愤怒无措

  俩个人亦师亦友 又互相折磨冲撞 骂骂咧咧

各种奇嚎笑崩的情节 对话 表情 肢体动作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二):戏如人生(影评,Les Fantomes d'Ismaël)

  每次观看法国电影,总有一丝很奇妙的感觉(难以用语言形容),一种由“文化差异”而生成的“奇妙魅惑”,或许这就是法兰西作品秉承的独特风味。

  法国电影《Les Fantomes d'Ismaël》(伊斯梅尔的幽魂)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Mathieu Amalric(饰演Ismaël)、Marion Cotillard(饰演Ismaël失踪多年的妻子Carlotta)、Charlotte Gainsbourg(饰演Ismaël的情人Sylvia)

  故事概述:讲述电影人Ismaël在创作新电影时,所经历的迷幻人生

  上映时间:2018年3月23日将在美国上映

  “戏如人生”、“良莠不齐”、“精神食粮”,以三个词汇,开启本作点评。

  “戏如人生”篇

  Ismaël就是Arnaud的幽魂

  Ismaël:影片的主人公(一名导演)

  Arnaud Desplechin:本片的导演

  通过对比,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人的共通点。

  a,都是“导演”。只不过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导演,一个是虚拟影片中的导演

  ,都来自于法国城市鲁贝

  c,两人(Ismaël+Arnaud)都拥有电影人的怪异特性——癫狂、孤寂、好色、不羁

  三点比对,让我们不难看出,影片中的Ismaël,实际就是现实中Arnaud。导演将自己化身于Ismaël其人,并赋予这个角色特有的属性(即:本体属性),在荧幕中随性、随意,豪放洒脱,尽显癫狂本色。

  “良莠不齐”篇

  演员优良

  Mathieu Amalric+Marion Cotillard+Charlotte Gainsbourg

  三位大牌齐出镜,为本作增添了不少筹码。

  Arnaud的御用男一号Mathieu,继续展现高超演技,游走于两大女主之间,时而疯狂、时而痴狂、时而孤独、时而颓丧、时而矢志、时而静默,彻底演活了Ismaël这一角色。

  曾在《间谍同盟》中与Brad Pitt演对手戏的性感女星Cotillard,依然有出位表现,演绎Ismaël失踪多年的妻子Carlotta(全裸出镜),姣好的面容、完美的身材,法国“性感女神”完美回归。

  被誉为“法国最有气质的女人”Gainsbourg,在片中出演Ismaël的情人,一个一心照顾自己残疾的弟弟、随意交际(迷恋已婚男子)的女人。角色所散发出的隐忍、坚守、温暖的气息,让观众记忆深刻。

  线索散乱

  影片由两条线组成

  第一条,现实版。讲述现实生活中,Ismaël的境遇,他与两个女子之间的纠葛,与岳父、制片商的牵连。

  第二条,戏中戏。讲述Ismaël所构思的作品中,一个精通六国语言的神奇外交官的故事。

  两条线索,出现的频率、出现的时机,都十分怪异,两者之间的切换也是相当随意,如果不仔细看,或者稍不留神,一定会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导演执念

  导演Arnaud一直试图将自己华丽的梦境、浪漫的心绪、及现实的压抑结合在一起,转化成实体影像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很可惜,这次尝试并不成功。散乱无序的叙事风格、凌乱无章的线索交替,令观众看得晕头转向,整部作品基本上依靠三个演员的极致演绎托了起来,剧情啥的就如浮云一般,亦像幽魂一样。(其中深意,自己体会)

  “精神食粮”篇

  ①秀色可餐

  盛世美颜,风流倜傥的Amalric+性感泼辣的Cotillard

  ②咬文嚼字

  字字千金,精美的台词+巧妙的语言

  ③海天盛宴

  风景如画,迷人的光影+自然的色调

  ④精神粮食

  探讨“关系”

  a,Ismaël与两人女人的关系

  ,Ismaël与岳父的关系

  c,Ismaël与制片人的关系

  d,Carlotta与父亲的关系

  探讨“期待与理想”

  a,影片导演Arnaud对于本作的期望与理想

  ,片中主人公Ismaël对于自己所创作影片的期望与理想

  c,前妻Carlotta对于Ismaël的期待与理想

  d,情人Sylvia对于Ismaël的期待与理想

  e,情人Sylvia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与理想

  探讨“差异”

  a,艺术人生与现实人生的差异

  ,幻想生活与真实生活的差异

  c,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三个词,三段信息,这就是笔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简单解读,下次见。

  导演★★★☆☆(过于个人化的执导,有些设计欠妥)

  演员★★★★★(主角太出彩,个人魅力惊人)

  剧情★★★☆☆(两条线索,絮絮叨叨,略微散乱)

  视效★★★★☆(镜头语言、用光艺术,都值得褒奖)

  音效★★★☆☆(与同类题材作品相比,本作在配乐方面明显稍逊风骚)

  推荐度★★★☆☆(推荐观看“导演剪辑版”,更容易领会影片意图)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三):面具-情绪的左冲右突

  背叛有理,疯狂无罪

  整部电影满满都是疯狂,一声不吭离开父亲和丈夫,远走他乡的放荡妻子;因为妻子出走而趋于疯狂又本性风流的导演丈夫;被残疾弟弟拖累,耽误青春,和有妇之夫纠缠的情人;抵抗过纳粹,爱女如命的犹太父亲。这几个人生都有了裂痕的人物构成了一部画面昏暗的电影。但我看到这部混乱的电影,感受到的只有踏实。好像飘在半空的身体终于接触到了地面。体验到了电影里的苦闷和茫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好像也被人分担了,一切荒谬感都在观影中被合理化,所有苦闷被赋予了意义,在电影里找到了一个镜像,得到少许安慰。

  这部电影里演员对情绪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得不到满足。偏去横生许多波折,才能拨开迷雾。

  每个人都干尽疯狂的事情,并且在疯狂之后若无其事理直气壮地继续生活。抛开一切道德评判,电影里每个怯懦的人都活成了自己的上帝。

  老婆失踪了,老公可以一脸呆萌地和老丈人往事如烟;老婆抛弃了老公和父亲,却又能满脸单纯地回来要求丈夫回到她身边;情人和婚姻内的男人发生婚外情,能够毫不在意地对下一个情人说“我喜欢已婚男人”。

  虽然我们迷路了,但我们依旧能轻盈地踏上回途。

  惊讶!

  惊喜!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戴着厚重的面具。时间久了,忘了自己是谁,任恐惧蔓延滋长。

  外人看来快乐爱笑的夏洛特,母亲早亡,在父亲的宠溺下任性长大。有一个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的丈夫,却抵抗不了内心的不安和莫名的恐惧,只想自己永远消失,坐上了一列火车,从此一去就是21年。直到她在印度重新结婚、丧偶,她选择了回到了丈夫身边。“我已经不年轻了,我要回到你身边“ 看到妻子说这话时两眼扑闪扑闪的单纯和坚定,没有什么能够更加轻描淡写,她真的不再沉重了。

  可惜,人可以回来,但感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至于丈夫,我看影评里说道丈夫是因为小时候性侵了弟弟心生内疚,所以精神失常。虽然丈夫跟制片人手舞足蹈地讲电影接下来的情节的时候确实有说到电影里的人物被哥哥强奸,但是我不觉得这是在映射他自己做过这种龌龊事?

  他看起来是那么无公害。本来就是一个带着面具生活的人,也一直都不是情绪稳定的人。是甘斯布饰演的情人出现后才撕掉了他的面具,让他回归了正常的精神状态。丈夫和妻子都是脆弱的,他们无法相互支持,但是坚强的情人不同,她可以做丈夫灵魂的主心骨。

  妻子的父亲是犹太人,抵抗过纳粹,战后成了著名的导演。性格强势古怪。但是放到犹太人这个身份背景下,那些强势也不过是弱者强装的姿态来自我保护。

  这部电影甚至不需要剧情,光是这些人的情绪就已经足够撑起两个小时。导演很自然地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把这些情绪释放出来。光这一点,就比很多万分突兀的奥斯卡入围影片要强。

  当然电影最后情绪有点串了,本来正沉浸在那份压抑和疯狂中,突然就被戏中戏里有点无厘头的剧情和喜剧式的表演给打乱了。

  温情的结局很尴尬。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可是最后整出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尾也是哭笑不得。最后20分钟可惜了。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四):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幽魂:过去的自己

  今年是戛纳电影节七十华诞大庆,开幕影片殊荣属于阿诺德斯普里钦新片《伊斯梅尔的幽魂》,风光一时,然而放映完毕,掌声稀疏寥落,评论哀叹遍野。国内德斯普里钦的影迷隔岸无措。既以大师失手而哀,又欲一看究竟为快。幸贾导有心,欲以平遥立影迷万世狂欢之胜地。首届影展便邀来《伊斯梅尔的幽魂》。德斯普里钦亦诚意十足,亲身驻足平遥数日,拿出一百三十四分钟的完整版犒慰等待在华北深秋夜风中的影迷,戛纳因为开幕式流程缘故放映的是一百一十分钟的删减版本。以这个一百三十四分钟的版本而论,放在当今影坛当谓杰作。放到德导作品序列里,亦是大师水准之作。 影片开始是一群忙碌的法国外交官们在处理一起外交事件,镜头闪回交代了特工的招募。镜头转过马修阿马立克扮演的导演伊斯梅尔一杯在手的工作着。原来这是他在拍摄的一部以其弟弟为人物原型的电影。镜头开始转向导演的生活日常,妻子失踪,给他和他亦师亦父的岳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甘布斯饰演的天文学家西尔维娅,渐渐的,伤痛开始消散。然而,一个女人突然出现了,玛利亚格迪昂扮演的妻子卡洛特在失踪了二十一年后回归了,隐约结痂的伤口再次被撕开。旧爱新欢,选择与放弃,二个女人表面上的彬彬有礼后面是导演内心的波涛汹涌,踌躇犹豫间,西尔维娅作出了选择,挥挥衣袖,独自去看星空,离开后,伊斯梅尔才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失去。影片始终在这二条线中交叉叙事,伊斯梅尔在寻找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自身、家庭、社会。所谓的幽魂实际上就是伊斯梅尔过去的自己。什么是自己?什么是一个人?名字是一个代表,但是真正形成一个人应该这个人所有社会关系以及对经历事物的认识。片中离开二十一年的妻子回归可以要回她原来的名字但不能要回她原来的婚姻,也就是说原来的社会关系有部分已不能找回,也就是说不能找回完整的原来的自己。与之对应,剧中剧的影片中故事原型伊斯梅尔弟弟与伊斯梅尔也久不联系,所以故事的原型实际上伊斯梅尔基于自己经历想象中的弟弟,可以说影片拍摄过程就是伊斯梅尔寻找一个更好的自己一种更好的生活的过程。寻找过程的基点就是在二条线索中出现的过去的伊斯梅尔及基于过去的伊斯梅尔形成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也就是伊斯梅尔的幽魂。寻找的过程也就是对过往自身的批判、剥离、萃取的过程,在意识层面和真实世界中都及其痛苦。逃避还是坚持。影片最后呈现的画面是西尔维娅又回到伊斯梅尔生活里,过上其乐融融的生活了。貌似伊斯梅尔完成了对更好自己的塑造,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时德斯普里钦借甘布斯之口说出一句台词“生活还在继续”。是的今天的生活又会成为明天生活的幽魂。先哲说“人不能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何尝能二次遇到同一个人呢?人又怎么能二次成为同一个自己呢?每个人每过的一天每经历的一个人一件事都是他以后成长的幽魂。今天的社会关系、今天的阅读、今天的观影,今天的社交,如何作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是真的知道,还是自以为知道,还是只是剥开下一颗巧克力的包装纸。 与影片深邃恢宏主题相得益彰的是演员们的表演。马修阿马利克是德斯普里钦喜欢的御用演员。几乎就是德斯普里钦在影片中的代言人,从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梦幻,回忆与向往,想象与真实多角度立体全面的奉献了教科书般的表演。双女主甘布斯与马里昂表演互为补充,冷静与热情,内敛与外放,清醒与迷茫,同样极为精彩,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甘布斯的表演,呈现出一种知识女性的独立优雅的知性美。 以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本片不管是影片,还是男主、女主都应该是本届影展首映单元最佳的电影、表演。我尊重评审集体的决定,只是为平遥影展的荣耀簿上没有留下这部杰出影片的痕迹感到深深的遗憾。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五):《伊斯梅尔的幽魂》:过度表达的优质电影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开幕影片 胤祥 发自戛纳 http://cinephilia.net/57195

  《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六):5星和1星一样多,这片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文/陈佳俊

  有人把它选为自己2017年最好的电影之一,

  也有人才看了一半就选择点击右上角。

  2017年一部叫做《伊斯梅尔的幽魂》的电影成为了当时第70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片。

  本片的导演是阿诺·德斯普里钦。

  没听过?

  很正常,毕竟他主要活跃在法国电影圈,

  之前票房最好的电影《圣诞故事》在北美只有100万美元的票房。

  作为法国中青代导演中相当值得关注的一位,

  阿诺·德斯普里钦可以说算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了。

  1992年长片处女作《哨兵》,1996年《现代法国艳史》,2001年的《伊斯特·康》均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通俗点说就是一位文艺电影圈的大咖。

  影片的阵容十分豪华,

  法国著名男明星马修-阿马里克,出演过《007大破量子危机》中的大反派,

  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玫瑰人生》),

  戛纳影后夏洛特-甘斯布,曾在《21克》中,扮演西恩·潘的妻子。

  不幸的是,在开幕片放映之后现场观众几乎没什么人鼓掌,影片也受到了不太理想的评价。

  《好莱坞报道者》表示

“戛纳选择了电影节资深的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的新片作为开幕影片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是一部未完成的涂鸦式的电影,是一场疯狂的自我放纵,导演试图融入很多东西,结果导致非常混乱,这些想法很多都尚未成熟。”

  看不懂、自我高潮、冰火两重天成了影片最好的标签。

  事实上如果不是之前有看费里尼《八部半》以及刘易斯《九》的经历,我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所以今天并不是要给大家安利这部影片,只是聊聊为什么它如此饱含争议。

  电影开头就是十分紧张的谍战片段,几个西装革履的政府官员讨论着一个叫迪达勒斯的名字。

  突然画面一转,我们发现原来之前的场景不过是一个叫伊斯梅尔的电影导演正在拍摄的电影片段。

  是的,影片的男主角在电影里就是一个电影导演,正拍着一部以他弟弟为人物原型的谍战片。

  虽然是电影导演,实际上伊斯梅尔的生活并不轻松。

  妻子二十一年前无故失踪,至今了无音讯。

  除了埋头创作剧本,

  还要不时在深夜前去安慰因失去女儿痛苦不堪的岳父。

  幸运的是伊斯梅尔结识了一个叫西尔维娅的天体物理学家(夏洛特-甘斯布饰),两人认识了两年。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背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一天,西尔维娅在沙滩上晒着太阳,突然一个女人走到她面前莫名其妙地说:

  “我是伊斯梅尔的妻子,我叫卡洛塔。”

  啥,不是死了吗?

  好吧,之前也没有明确说死了,主要是说失踪了。

  可一失踪就是二十一年,还无缘无故突然就平安回来了,WTF?

  这个桥段可以说是影片最意外的转折点了,但有趣的是导演似乎也没有打算过多的解释什么。

  我想这里回来的妻子其实更像是片名《伊斯梅尔的幽魂》里的幽魂,

  但要是选择真的用所谓的鬼魂来讲述又丧失了故事的现实性,变成一部鬼怪片或者最后只能接受主人公有精神疾病。

  所以阿诺选择尽量把失踪的时间线拉长,从而造成一种心理上已经宣判死刑的局面。

  也就是说卡洛塔虽然活着,但对伊斯梅尔和他岳父来说已经死了,她更像是一个活着的“幽魂”。

  由于在内心他们已经宣告了卡洛塔的死亡,尽管他们为此痛苦不堪,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可当牵挂的人真的回来时,

  不仅没有让他们的生活恢复正常,反而更加混乱。

  他们甚至希望她是真的死了。

  影片至此一共理出了四条线索,分别是伊斯梅尔正在拍摄的电影、两年前和西尔维娅的相识、现在和西尔维娅的爱情以及妻子回来打乱了原本的生活。

  很多人觉得这部影片就是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对本人过去迷茫状态的写照,

  导演大胆的把这些混乱的线索互相穿插,

  戏中戏、现在、回忆,梦境各种片段通过毫无征兆的剪辑随意的拼凑在一起,

  多重的故事线很难让普通观众的精力无法保持长久的集中。

  打个瞌睡,很正常,不要怀疑你的智商。

  由于妻子的突然回归打破了原本两人正常发展的爱情,

  作为现任女友的西尔维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他之所以爱上伊斯梅尔就是因为他的专情,

  但现在突然死去的妻子回来了,无论伊斯梅尔做出什么选择就让他难以接受。

  选择妻子就等于放弃了她,

  选择她就否定了她对其专情的认可。

  无法忍受现实的伊斯梅尔选择回到故乡逃避这一切,

  这电影从这里开始剧情逐渐有些失控,基本都在表现伊斯梅尔的痛苦。

  有一段通过对文艺复兴画作的视觉艺术和透视原理讲述自己拍的电影和现实生活的逻辑关系。(笔者艺术修养有限,实在理解不了)

  最后伊斯梅尔在给制片人讲解接下来要怎么拍剩下电影的时候,

  还一不小心一枪打伤了制片人的手臂。

  虽然观众根本看不懂剧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反正怎么嗨,怎么来。

  电影情节的碎片化和元素多元化算是电影一大特色。

  镜子、画像、雕像、书信、梦境等一系列在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以往作品里出现过的元素一一亮相,它更像是导演对自己内心的迷茫的总结以及对全新电影形式探索的尝试。

  豪华的演员阵容没有让影片大放异彩,但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演员,这部影片一定会成为一场灾难。

  戛纳始终强调电影应该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元素,剧情片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它需要融入作者导演自身的审美偏好、表达主题和风格,从而形成独特的电影趣味。

  我想这也是影片为什么能够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的原因了。

  选择将主人公设置成电影导演的角色,并采用和戏中戏交叉讲述的方式在电影中并不常见。

  《八部半》算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但在其诞生之初依旧饱受质疑。

  人们认为当时的费里尼错误地舍弃了现实主义选择了个人幻想,影片中现实和幻想的混乱交织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类以电影导演为主角的影片大多是导演用以表达自我创作的困惑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影片的画面远远大多形式,一些不符合故事逻辑的叙事以及情绪化的剪辑时有出现。

  由于对故事形式的忽视,对导演画面的掌控能力就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过画面将碎片化的情节和多元化的元素合理地结合到一起尤为关键,

  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看看,要是中途右上角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ಠᴗಠ

伊斯梅尔_《伊斯梅尔的幽魂》观后感精选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113303.html

推荐访问: 伊斯梅尔史密斯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