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_《儿行千里》经典观后感集

时间:2021-08-01 来源:考试类 点击:

《儿行千里》经典观后感集

  《儿行千里》是一部由王琴执导,何炅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行千里》观后感(一):最暖综艺,坚守与远行。

  很不错的节目值得一看,推荐 推荐 推荐!!!

  诗,不一定在远方。每一个微小的举动,微小的事物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家风,有时家风没有那么“伟大”,反而有些家常。每个人心中对于家风的定义各不相同,可能是一句告诫,可能是一本家书,可能是一纸卷轴,也可能是一支钢笔。家风有时会像柴米油盐,普通但我们天天在用,只是我们可能还未察觉,但它早已和你相伴相随。

  收官的《儿行千里》通过每期分享两个素人家风故事,他们有的是名校博士、有的是战地记者、有的是基层员工等,不一样的职业,不一样的家风,不一样的故事,但传递给我们的是正能量、温暖、值得敬佩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故事平凡而珍贵。没有明星参与,没有炒作和八卦,只有最真挚的感情,最鲜活的人生。

  不同的人生故事背后,都具有不同的色彩,而这些不同却都来源于三原色。这也正是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力图抓住的、一个家庭“幸福向上的密码”。现象级文化综艺的崛起显示的是社会化的情感缺失,以及阶级变动带来的文艺审美水准的上升,优秀的文化综艺不仅在娱乐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在教育意义上更是不言而喻。《儿行千里》这种见微知著,走心的文化综艺节目可以称得上是文综中的典范。

  无论是“近”,“静”,还是“净”,愿你有所收获,感受到家风,明白是什么成为了如今的自己,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爱心]

  《儿行千里》观后感(二):内地原创综艺不抄袭不撕逼,就注定没有市场吗?

  这个夏天最热门的综艺,无外出《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选秀节目。

  而这些节目的套路,却越来越趋向于撕逼撕逼再撕逼。

  那么有没有不撕逼也很精彩的综艺呢?

  豆子负责任地回答一句:有。

  《儿行千里》

  《儿行千里》观后感(三):“柔中见刚”的暖流综艺《儿行千里》:年度最佳,没有之一

  文|一惊(珞思影视研究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回家是世上最动情的话语。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儿行千里母担忧”。上周日,《儿行千里》在湖南卫视温暖收官,而它的余音必将久久萦绕,汩汩入心。

  10期,20个朴素而珍贵的故事。以老少妇孺人尽皆知的“儿行千里”四个字为题眼,湖南卫视诚意打造的国内首档原创家风家风观察类节目《儿行千里》,将父母与儿女相隔千里的牵挂串联起来,让普通的游子通过真实的记录与叙述向大众呈现属于他们的家风故事,在平凡而有力量的感动中,建立每一个人与家庭的连接,触发关于生活和事业、精神和传承的沉淀思考。

  这档以真情实感为底色、淳朴家风为灵魂、文化自信为基石的暖流综艺,被豆瓣网友一致选为“年度最佳综艺”,评分9.2,五星好评接近七成,无数媒体为它不吝点赞,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特别荐读:《没有明星,不撕不炒……这档节目让无数人惭愧》。

  它戳中观众内心的柔软,让人忍不住眼含热泪,却又涌动着浩然之气的中国力量。

  从朴实无华的家庭样本中

  寻找家风传承的共鸣点

  当文化节目成为当下传播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湖南卫视此次为何在文化综艺的一派“诗词之风”中另辟蹊径,选择“家风”作为原创节目《儿行千里》的诉求点?

  节目四个制作团队之一的王琴团队总导演王琴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儿行千里》秉持“儿行千里家风随行”的理念,希望在朴实的案例中寻找家风传承的共鸣点,弘扬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好家风。通过每期两个素人家风故事的分享,和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一次传递温暖、传递知识、传播精神的触动心灵之旅。

  来自不同家庭的家风面貌,一次次叩击着观众的心灵:

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何江,父母是普通农民,对他的教育是一句简单有力的“不打牌,不外出打工,多阅读,多夸奖”; 一家三代坚守在陕西植树的治沙人张立强家庭,“不把沙漠变绿洲死都不回头”是父亲立志、母亲守护、全家接力的共同信念; 老兵李彬替牺牲的战友尽孝,22年照顾18位“爹娘”,这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父亲自小给他种下了“英雄梦”,善良的母亲则一直教导他,要懂得帮助有困难的人;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和父亲一样远行千里求学,学成之后又都毅然归来报效祖国,“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是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时,其父钱均夫为他写的庭训,爱国主义正是钱氏家风重要的组成部分……

  家风是家庭传承到子孙后代身上的教养与品格,更是长辈渗透至晚辈生命中的爱。通过这一抹抹家风,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家庭幸福向上的密码。

  主持人说:“我觉得有时候生活是最好的编剧,这些故事了不起的地方是来的都是普通人,但当他们遇到一些不普通的人生际遇时能用一种很强大的力量面对。让我们这些同样是普通人的观众,找到一些力量,会被感染。”

  生活智慧和经验虽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那份血浓于水的守望、思念与温暖令大众情感相融相通。“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老理儿,在此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神采。

  以中国文化为基点

  构建原创综艺的精气神儿

  南宋教育家陆九渊曾说:“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义,重家风,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良的家风会如化雨春风,守着家、护着国,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主流媒体,理应肩负神圣职责,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中寻找原创的“活水”,经过电视语言的转化呈现,让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当下,深入人心,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最动人、最深厚的文化源泉。

  由湖南卫视四大金牌团队联手打造的《儿行千里》,凝聚了制作团队的智慧精华和丰富经验。节目以“纪实+采访+文化”为主要形式,通过展示普通家庭的家风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主人公的性格及故事进行了区分化的精细设计,主持人何炅形容节目整体观感“有趣,有益,有笑,有泪”。它温情却不煽情,没有刻意拔高和宏大叙事,只有大爱无言和润物无声。

  节目在时间和空间的表达上,更是充满了令人肃然起敬的仪式感。

  现场每位观众的胸前都有一个标牌,上面的数字是每个人离家的距离。数据显示,我国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约有2000万人,这些年轻人远离故乡、亲人,独自在城市打拼。梦想与家的距离,便是思念与牵挂的烈度,节目打破空间的界线紧密勾连起情感的两端,卷入无数游子的情绪,激发无数人想要和父母一诉衷肠表达爱意的欲望,伴随节目播出在社交平台不断掀起热度。

  与之同时,在子女分享了父母传承的家风故事之后,每个人还会写封家书给未来的孩子。这种精神接力的仪式跨越时间的距离,继往开来。透过节目,我们不仅看得到家风是如何影响、塑造一个孩子的现在,更能看到优良的家风将要传承至下一代的希望,这是节目最为鼓舞人心的所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止步于传承,而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如果说“儿行千里”的传统含义更多是一种守望和牵挂,那么《儿行千里》全新赋予的是一种守护和传承:好家风感动常在,温暖长存,如浩瀚星空中的指路明灯,远行千里的我们总是以此为伴。寄情于月,燃孔明星灯,让思念和家风随风而去,期望能落在心中所属的地方。

  责编|吾静 排版|厂长 图编|一惊

  《儿行千里》观后感(四):《儿行千里》聚焦“中国骄傲”,“国风”为核,“家风”点题

  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2014年8月18日,“海洋石油981”钻井成为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31岁的孟文波带领团队成功完成测试。

  2017年5月2日,29岁的新华社加沙分社战地记者陈序出现在英国著名媒体《卫报》,那篇《中国新一代战地记者涌入前哨》的文章试图以他在战乱地区的生活为例,凸显近年来中国记者在热点地区越来越强的存在感和话语权。

  《儿行千里》观后感(五):好的节目

  《儿行千里》这是一部挺好的娱乐节目,或许我不该用娱乐二字把它给框住,它带给我的不是娱乐而是感动。儿行千里,家风随行,家风这个抽象的词从未在脑中有过具象的含义,直到我看了《儿行千里》,家风,我想我身上应该也有这种东西,是我父亲母亲所给予的东西。每次返校都记得母亲给的嘱咐:在学校不要惹事,不要和其他同学闹矛盾,万事忍耐。不知道是母亲的言语起了效果还是我自己本身的性格就是这样,不争、优柔寡断、安分守己。其实这样的性格我自己是不怎么喜欢的,挺想改变的,可不管自己在心里说了多少次的改变还是会在为人处世中透露出那些许的软弱。回想自己这短短的二十年人生,与父亲亲切的交谈的情形好像从未在我的记忆里出现过。父亲他挺忙的,小学时不懂总觉得他特别牛啥都会,不管村子里哪家的电路、水管坏了总会到家里来喊一声父亲,父亲也未曾推脱过。时间慢慢走过,我也越发的不理解父亲,总与母亲、姐姐站在统一战线声讨父亲,可他却毫不在意也不见其改变依旧我行我素。到现在我才明白父亲的做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家风,但我似乎也是如此。我很感谢,我父母给予我的这种性格,也谢谢儿行千里让我明白了家风。

  《儿行千里》观后感(六):豆瓣9.2分的《儿行千里》:60位导演挖出20个好故事

  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据说,一开始答应《儿行千里》的邀约时,何炅就在内心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十期节目,20个故事,他可以“允许”自己哭三次。

  这个名额,何炅只用掉了一次。

  唯一的这次“破功”,出现在10月15日晚间的这期节目里。47岁的李爱军坐在何炅的对面,在外人看来,这个在700多个日夜里不重样地给88岁母亲做菜的男子可谓天下至孝。

节目中何炅终于落泪

  但其实,李爱军的内心仍有隐痛:三年前父亲去世时自己没来得及赶回老家见其最后一面,母亲如今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事情,我不想在我母亲身上再发生,尽孝父母不必等到功成名就、有豪车豪宅,你可能有这个心,但父母等不及。”

李爱军的感言戳中了许多观众

  跟“终于流泪”的何炅一样,李爱军“为母掌厨”的感言戳中了太多观众,而它引发的共鸣也证实了节目组的预想——能够感动中国观众的永远只有“中国故事”,“那些平凡的大多数,亦有让人动容的伟大。”

  60人组成12支故事小分队

  20个故事样本可谓“千里挑一”

  要从平凡的大多数中发掘这些伟大,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行千里》20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由60个导演组成的“故事小分队”。这60个人最终被分成12个组,以“故事组”的身份,从成千上万个“好故事”里,最终发掘了李爱军、贺星龙、刘平贵、谢仁慈、何江、陈序、“武汉之家”等普通却又震撼人心的样本。

“良心粮店”的主人公从洪水中抢出的账本

  在接受捕娱记采访时,《儿行千里》总导演王琴就表示,“故事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找故事”,在这个任务里,每一位导演都是一个记者,“线索的来源是方方面面的,报纸、电台、网络,我们是7月初建组,到7月中旬,(建组后)两个礼拜的样子,第一次‘故事会’就通过了110个故事。”

  半个月的时间通过110个故事,再经过选题会的筛选确定十几个可以采访的人物,然后根据首次接触后的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次筛选……王琴说,第一轮的110个故事最后真正用上的只有几个,“再结合最初收集的样本,入选到节目中的故事可以说是千里挑一。”

战地记者陈序的勇敢基因就源自父亲

  千里挑一,足以体现《儿行千里》对故事样本的重视程度。王琴说,最终得以入选的故事当然有一些固定标准,比如切合节目主旨,“这个家庭是需要有家风的传承感的,然后,还要有‘儿行千里’的意味。”她说,“儿行千里”和“有家风”是两个硬标准,“这两个标准一架起来,就把很多其实特别好的故事卡在了门外。”

第八期节目中与“孝道”搭配的,是山村医生的“坚守”

  除了硬杠杆,还有软考虑。王琴说,虽然故事只有20个,但如果考虑到“故事主题不能重复”,那找寻故事的难度又提高了一层,“同样的主题,我们要选一个最好的;一期节目里,两个故事之间的画风肯定不能一样,比如讲了孝道,可能就需要一个坚守的故事去搭配,20个故事20个画风,还是挺难的。”

  在这种压力之下,12个故事小组的工作模式最终出炉。《儿行千里》为了组建这些故事小组,发动了湖南卫视四支金牌制作人团队。最终组建的这12个小组采用平行运作模式,基本每两天开一次提案会。而正是这样一个高强度的作业方式,最终才能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夯实了《儿行千里》的故事基础。

  一开始就没考虑过“名人故事”

  样本人物必须经得起道德衡量

  拿下豆瓣9.2分的高评分,被网友预定为“2017年最好综艺”,这样一个优质样本栏目,从头到尾都只有何炅一位明星。

目前《儿行千里》的豆瓣评分超越了《见字如面》

  放到周日22点档这样一个“准黄金时间”,说完全不考虑收视也是不可能的。在立项之初,《儿行千里》真的没有打算去找一些娱乐圈的“家风”样本吗?毕竟,在2017年人文类节目的热潮中,即便是《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这样的成功范例,多少也都要借助明星的力量保证热度。

  但《儿行千里》的考虑显然更深了一层。王琴说,一开始节目组就给自己戴了一个紧箍咒,克制“从带来更大关注量的角度做节目”的想法,“做家风节目,说到底还是要去从道德层面上去衡量一个人,但是,现实中能够禁得起道德衡量的人又有多少?”

节目里自始至终只有何炅一张明星脸

  她说,不管是导演组,还是给节目出谋划策的专家组,心里都有一个准绳,那就是这档节目播出之后,节目里出现的人物“是容不得出现被人诟病的地方的”,“这是一个家风节目所不允许的。”

  从这个层面出发,节目组不再去看那些已经拥有了光环的名人,“我们也在想,可能是一些大家素不相识的人的故事,会更真实,更打动你我。”

  当然,即便采访对象是普通人,节目组心里绷着的那根弦也不曾松懈,“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像故事中展现的那样好?播出之后他到底能不能禁得住亿万双眼睛的考验?”而他们最终采取的方法,是在录制过程中“多方面求证”。“看节目就知道,我们不是听一个人讲故事的,采访内容里有很大的篇幅都是街坊邻居的感受,我们是多角度的再现。”

“良心粮店”故事中多位存粮村民出镜

  这种多角度的旁证,让《儿行千里》里“好人”的故事既丰满又立体。让何炅“破功”的李爱军到底是不是真孝顺?节目组在宁波采访了大量跟李爱军生活、工作过的人们;书写诚信故事的“良心粮店”夫妻是如何咬紧牙关给乡亲们还粮的?当晚的节目中大概有十几位存粮村民出镜;退休教授为藏族学生搭建的“武汉之家”是否确实39年如一日?节目组甚至奔赴西藏,采访了十几名从“武汉之家”走出去的藏族孩子。

  单亲家庭同样可以有“家风”

  从“家风”出发,让更多人认识“家”的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儿行千里》中明晰了“家”的概念。在接受采访时,王琴提到,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单亲家庭可能家风的氛围会淡一点,“但我们觉得不是这样的,当下中国有那么多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我们通过谢仁慈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单亲家庭只是一种现象,它同样是‘家’的组成部分。”

独腿女孩谢仁慈由妈妈独自抚养长大

  既真实细腻,又各有特色。十期《儿行千里》可谓将中国人的乐观、坚持、勇敢、诚信、孝顺、大爱等特质一网打尽。在这些典型的“中国故事”中,“中国声音”和当下中国的面貌也跃然画面之上。

来自人民日报微信端的力荐

  10月16日,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曾以《没有明星,不撕不炒……这档新节目让无数人惭愧》为题点赞《儿行千里》,文中,作者感叹这档节目“只有最真挚的感情和最鲜活的人生”,更引用何炅的话来提点节目的意义,“生活是最好的编剧,这些故事了不起的地方是,来的都是普通人,但当他们遇到一些不普通的人生际遇时,他们能用一种很强大的力量面对,让我们这些同样是普通人的观众找到力量。”

《儿行千里》获得网友一致好评

  为《儿行千里》点赞的自然不仅仅是主流媒体。网络上,网友“A蕾”表示大爱这种“温暖,克制,充满希望”的节目。跟网友“晚街”一样,不少人还把这档节目当成了亲子节目,“作为一个准爸爸,觉得这样的节目很有正面教育意义;作为一个儿子,看到这样的节目就更珍惜现在与家人一起的时光。”

  更重要的是,因为《儿行千里》中展现的家风,让不少观众更加理解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很多人表示,在看遍了网络上太多“失败的原生家庭”带来的“狗血剧情”外,也终于看到了更多普通但积极向上的原生家庭为子女带来的精神财富,“家庭是一个人最开始的全部,我们希望子女成为什么样,那我们自己就要首先成为那个样子。”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攻主

  《儿行千里》观后感(七):满屏七夕的氛围中,这档节目里“想常回家看看”的素人成功刷了屏

  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很少能看到一个如此“紧张”的何炅,也很久没有看到,中国式家庭能够被一种温暖、励志、饱满、令人感动的形式解构。

  27日下午15点18分,在离新节目《儿行千里》首播还有7小时的时间点上,第一次尝试主持文化+情感类节目的何炅在微博表述了自己的“焦虑”。

  《儿行千里》观后感(八):自然成了真实

  2017年,文化类节目扎堆出现,其中也有很多爆款,但更多的却是随波逐流,缺乏新意。或者就是陷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能自拔,亦或是强打煽情牌,让观众产生了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疲劳。

  终于,《儿行千里》跳出了老套,创造出了一种自然的风格,正是这种自然的感觉,使故事更加真实。

  节目中,何江和张立强的故事都很感人,但是又不至于让人压抑,可以很轻松的去听,去想,去吸收。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节目组。

  产生以上的感觉其实是因为节目组控制好了讲故事的度,他们没有去刻意放大,也没有去缩小故事,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就是在面对面用心交流。

  不强行煽情,也不老套,更不全程主旋律,眼泪 都是笑出来的,这笑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儿行千里》观后感(九):收视率那么低,谁之错?

  湖南卫视2017年最好的原创综艺是什么?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回答《儿行千里》。

  这个收视率不足0.3,没有冠名,没有广告的节目,给我的感觉就是大气端庄,干净清爽。

  节目每期邀请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普通人,却又不普通。每个家庭的家风,风格迥异,各自都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思考与理解,正如何老师所说,每个平凡的家庭都有不平凡的故事。

  这是一个讲述着发生在中国亿万普通家庭的"传奇"的节目,很容易找到共鸣,尤其是对我这种离家千里的游子。故而尽管节目也没有刻意煽情,但听着他们微笑的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经常看着看着,上一秒还在笑,下一秒眼泪就莫名其妙的留下来了。总是被触动到心中的那根弦,大概,离我们最近的故事才最令人感动吧。

  最后想表白一下舞美后期,简介大气,何老师轻松hold住了这档节目,也希望这么好的节目不要被时代的浮躁(说真的推荐大家找一个安静的时间看,很容易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给埋没了,希望收视率关注度涨起来,总说湖南卫视只会成天娱乐,可是当人家正经起来做出一档原创好节目,怎么没多少人关注呢?

  《儿行千里》观后感(十):第三期有感: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这个世界

  这不是一个综艺评,而是看节目有感。

  前两天,看到网上流传着晓松老师对女儿Zoe的教育方式——

  放养。

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这时候,那些“没用”的东西就变得弥足珍贵。孩子长大不会痛苦失落,做父母的就成功了!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长大后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构安全感。

  同样的,郑若行也是在“放养”的家庭中长大的。

  爸爸是能工巧匠,妈妈是爸爸的一枚迷妹。在谈到女儿和老公时,妈妈会说:「他们两个人做什么,我都觉得好。肯定是对的。」

  正是夫妻间的信任和爱护,让郑若行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关注自己,而不是担心爸妈或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她只要做自己就好。

  所以,在郑若行对孩子的那封信里,她写道:

我希望你观察大自然里微小的生命,体验到这世界的伟大和动人。希望你能和我父母一样,对世界淡然、乐观和充满好奇。

  寥寥数语,是她对孩子的期许。

  但是,这段话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愿望,是现在很多人都失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

  养螃蟹。

  现在很多小孩从出生起,就没有在泥塘里抓过螃蟹。我们看过它静止的状态,被蒸红的样子,却极少有人看过它进食、爬行、群聚......(其中,也包括了我自己)

  等到长大了,我们有了既定概念,或许会害怕被夹痛而不敢轻易捉住它。

  或许是对其不屑一顾,螃蟹有什么好看的,会吃就行。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对自然缺乏好奇心,以及敬畏之心。

  正巧和昨天看过的电影《哪啊哪啊神去村》、《生存家庭》所展现的那样——

  现代文明和大自然冲撞,人类会在仓皇失措中找寻成长和自我价值的还原。

  所以对世界永葆好奇心有多重要,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要抹杀了孩子天性里的东西。比如:洞察力、好奇心......

  当然,就像何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每个孩子都各自的性格,如何养成还是取决于孩子本身和家长的方式。

  ————————————————————————————————————————————

  以上是我的个人感悟,这档综艺节目原本只想给三星的,毕竟故事情节过于煽情。父母和孩子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最容易煽动人内心的那根弦。

  但是基于其原创性,还是再加一星鼓励。

儿行千里_《儿行千里》经典观后感集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102944.html

推荐访问: 儿行千里简谱 儿行千里歌词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