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设计的艺术|《抽象:设计的艺术》经典影评10篇

时间:2021-08-19 来源:艺术 点击:

《抽象:设计的艺术》经典影评10篇

  《抽象:设计的艺术》是一部由摩根·内维尔 /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 布瑞恩·奥克斯 /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一):一点感想

  晚上随意看了看一集抽象:设计的艺术,有感而发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原因,寻找方法,寻找别人的建议,寻找别人的轨迹

  这就是我想象力枯竭的原因,平庸之人一直教你的是,你模仿吧,模仿到一定程度就能自己创造了,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我,回顾我的学习时光,我很少去记什么方法,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我为什么期中考得好而期末考得不好,因为我忘了

  我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练习

  我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观察

  书籍是用来查阅的,只有在查阅的过程中你才能记住

  诗歌的诵读就能给你全部

  我把这种因果关系颠倒了,我盲目地寄希望与量的记忆性,希望通过量的看来达到事后查阅的目的,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对我来说。

  我之前一直按照这种错误的方式生活

  快乐也就跑到了痛苦前面

  最终剩下的只有痛苦

  Turn over

  翻转过来

  翻转过来

  相信你自己

  相信你的直觉

  要记住

  你的学习不是为了在考试时记忆起做过的一道题目

  生活是没有考试的

  生活是扭曲了的跨栏比赛

  没有终点

  没有人教你生活怎么继续

  哲学是个人的私有财产

  哲学家们是最可恶的

  同时也是最善良的

  我这种打字方式,估计只有自己能看懂了。。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二):Abstract-设计的重新思考

  两周把这个系列看了两遍,第一遍是震撼,第二遍是体会和思考。而这个系列给我的感受却远远不止这么多,每一位设计师的独特和才华,每一处对设计本身的观点都值得执笔写下,尽管隔着屏幕,却能与他们的观点对话,这部纪录片让这种灵魂的碰撞真正实现了。

  作为一名非常非常普通的平面设计师来说,每一天最难受的不是灵感的枯竭,而是与平庸的对抗。就像Paula说的:

比令人觉得失望的作品,更差的是没有人注意到的作品。

  在艺术与主流的分岔路口上,每一个角度的偏移都要仔细斟酌。而这系列的所有设计师都给困惑中的我指明—要想要成为一个“好”(不敢说伟大)的设计师,就尊重设计本身,为用户传递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这是必须的,也是让设计意识能永远进步的前提。

  这个系列被命名为Abstract,我想是解释每一位设计师想传达的设计观点。从具体一到两个项目入手,一步步打开他们的世界。这不是设计教学,却比一个一个step更让人容易接受,并且这种观感会延伸下去。你会尝试画一个logo,一幅小插画,将你项目的推导过程进行整理,细化然后具象,会学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种抽象的引导是无形的,却无比有力量。我非常喜欢ES和Christoph 面对一张白纸的反差,ES会尝试打破,Christoph则是生长,不同的方法和同样有趣的设计,才明白原来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会对着白纸发呆哈哈哈。

  我也想把Abstract说成问题。第四集Bjarke应该是该系列中提到最多人质疑的。而表面上看他的形象也有点桀骜不驯,狂野和一往无前。Bjarke说他在网上遭受到很多恶评,有人说他九岁的儿子都比他设计的好(弹幕说幼小的心灵被网络暴力了hhh),外界的声音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设计中的一环么?而这种抽象的行为无疑不千变万化。Paula提到的期望值,ES提到被坎爷嫌弃的小人,Christoph常常接手到紧急的交稿时间,好像没有一个项目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不得不佩服这些伟大设计师的大心脏,谁知道Paula的期望值数据图是被多少个客户“锻炼”出来的成果。而我太喜欢ES对于自己的作品被飞机的那个抿嘴一笑了。

  这个系列或许不是最美最有故事性的设计指南,对设计师来说却是一剂强心针。不得不说导演真的会拍,在引导的同时又保有特色,让这个系列本身就接近于“设计的艺术”了。感谢拍摄团队和这些伟大的设计师们,我想第三遍我又能看出不一样的体会来吧。

  致敬设计,致敬美。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三):The Casts of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Christoph Niemann: Illustration

  From New Yorker covers to Instagram sketches, illustrator Christoph Niemann plays with abstraction and interactivity and questions authenticity.

  Tinker Hatfield: Footwear Design

  Tinker Hatfield’s background is architecture and athletics sparked his game-changing shoe design for Nike, including the iconic Air Jordan series.

  Es Devlin: Stage Design

  tage designer Es Devlin crafts evocative sets for concerts, operas, plays and runway shows using lights, film, sculpture and even rain.

  jarke Ingels: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Bjarke Ingels unites function, fantasy and sustainability in “pragmatic utopian” designs like a clean power plant topped with a ski slope.

  Ralph Gilles: Automotive Design

  As Fiat Chrysler’s global head of design, Ralph Gilles steers the brand into the future with sleek new sports cars and a self-driving electric van.

  aula Scher: Graphic Design

  Graphic designer Paula Scher paints with words, developing the visual language of iconic brands and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laton: Photography

  laton’s fearless portraits capture the souls of world leaders and ordinary people. A shoot with Gen. Colin Powell provides a window into his process.

  IIse Crawford: Interior Design

  Interior designer Ilse Crawford creates spaces and objects that engage the senses and promote well-being, from high-end hotels to Ikea furniture.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四):世界顶级的设计师就能一稿过么?

  世界最顶级的设计师是不是过的很很悠闲?是不是都是能躺着过稿?是不是都不用被甲方虐?

  我一直很好奇这些问题的答案,结果在新一季的纪录片《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都有解释。

  这是Netflix 最新原创纪录片系列,深入探索现代各个领域的伟大设计师,一同走进世界顶级设计师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的作品塑造了我们的世界,一套共 8 集。

  当中来自五角设计(注①)的平面设计师 Paula Scher (注②)这段我影响尤为深刻。

  ##金字塔顶层的设计师就能一稿过么?

  提交设计时,过程类似于一条波浪线。初始阶段起伏很大,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弧度会变得越来越平静。

  如果换成更通俗的语言说,一开始人们对设计预期会很高,到达一个最高的高度,随后有质疑的声音,设计师开始妥协,双方开始为此展开拉锯战。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各让一步,达成一致。

  不管是菜鸟,还是大神,这个阶段都没办法逃避。哪怕你已经是享誉世界的设计师,同样会收到质疑。

  影片中,最赞的是对于这种状态的描述,简单直接的告诉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截取这部分资料,分享给大家。

  ##年纪大了能不能做设计?

  众所周知,美国的设计进程要比国内快10-20年左右(这主要指的是泛设计领域)。某种程度上,美国设计师的现状能够映射国内设计师的未来。

  每段时间,都有种声音在呐喊,年纪大了就不能做设计师了。这些声音,一直都在。

  可是年纪大真的不能做设计了么?

  影片某些镜头折射的场景似乎在反驳这种观点。

  除了年轻人,Pentagram有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虽然没有具体说明年龄段,但是从满头白发能猜测应该是50岁以上的人。

  ##做设计真的难么?

  做设计不难,让很多人使用它很难。或者换句话说,让人对其买单很难。以标志设计为例,很多标志其实造型都很简单。甚至只是一条线,一个弧度或一个几何造型。

  越是庞大机构的标识最终的形象越是简单,表面上看时候就是如此。但是,一般能让上下几万人的机构选择这个形象并认同,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提案和修改时间都基本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如何说服别人认同新形象,这点比造型本身难得多。

  窃以为,优秀的设计师,往往都是优秀的心理专家和谈判专家。

  (img)

  (img)

  ##成功的设计师都是每天工作4小时?

  大部分的心愿都是躺着就能赚钱,一生致力追求的目标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曾经江湖流传这个段子:

  gt;朋友:设计师会经常加班么?

  gt;我:这么跟你说吧,凌晨三点钟,街上只有三种人:妓女、嫖客、设计师;凌晨四点钟,还在大街上活动的动物只有三种:狗、醉汉、设计师;早上7点钟,大街上活动的动物只有二种:上班族和买完早餐继续加班的设计师...

  那么,我很好奇,世界最顶级的设计师,是不是完全摆脱这种生活呢?影片里某种程度解释,是可以避免,但不是全部。

  (img)

  他们都很热爱工作,试想,70岁左右的设计师,还坚持每天醒来,一般9点左右开始,一直到凌晨1-2点。这种生活,并没有所谓的工作日和休息日区分。创作激情来了,谁还顾得及时间是什么呢?

  如果真正热爱,时间似乎就不是问题。

  ####一句话总结:世界上最顶级的设计师,比菜鸟更努力的工作(残念),并乐此不彼

  ------------------------------------------

  **注①:Pentagram(五角设计)**

  这家很有历史的设计公司1974年成立,Pentagram 采取平等合作的原则,加入公司的设计师都属于合伙人,他们彼此独立,各自负责自己的设计小组和项目。这些年,新加入公司的设计师大多是在行业内已树立了一定名声、在业务上已有实际经验的人。目前公司的合伙人有 19 位。如今他们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和和奥斯汀等地设有 5 个工作室,做了许多大型项目。

  **注②:Paula Scher**

  宝拉·雪儿(Paula Scher)是一个美国平面设计师、画家、设计教育家,也是Pentagram第一位女性首席执行官。生于: 1948 年 10 月 6 日(68 岁),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影片地址:

  自带中文翻译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404910/]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五):Abstract,Arbitrary,Absurd

  妮妮猜,看到这个名字有很多人就不想看了。确实,这名字起得又装逼又有距离感。

  而且让妮妮联想到每次拿起单词书背了又背,但只要过几天就忘记了的三个单词:Abstract,Arbitrary,Absurd。抽象不过是随意的一种荒诞。

  但我保证,看过这剧,你就肯定不会忘了Abstract。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六):《抽象:设计的艺术》杂记

  Episode 1: Christoph Niemann ,德国插画师。曾多次为《纽约客》的封面画插画。

  Episode 2 : Tinker Hatfield ,耐克鞋履设计师 。少年时是撑杆跳运动员,因脚踝受伤退役。希望死后,骨灰撒在运动场上。耐克的创始人对他人生的影响深远。“people don"t either love or hate your work , you just haven"t done all that much” .

  Episode 3 : Es Devlin ,舞台设计师,12岁就自己乘火车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她的父亲是手工制作达人。 他们的作品朝生梦死-装置不会保留,最后只能存留在图片和记忆中。

  Episode 4: Bjarke Ingels , 丹麦建筑师。年少时想当漫画家,学习建筑是家庭共同的决定。建筑界第22条军律:“没有人会委托你建造一栋建筑,除非你已经建成一座建筑” (Nobady will entrust you to build a building , until you have already built a building . )

  "Yes is more "

  Episode 5 : Ralph Gilles ,海地裔。菲亚特 克莱斯勒全球设计主管。从小就对汽车痴迷。

  Episode 6 : Paula Scher ,排版设计师。"I"m driven by the hope that I haven"t made my best work yet ."驱使她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她还没有设计出最棒的作品。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七):创造力法则 10 条

  1、灵感不是坐等,而是在进入工作工作室的那一刻就开始准备,阅读、画画、写作……努力让自己有足够多时间保持灵感降临前的状态,创造者从不等待灵感,他们无时无刻在创造灵感降临的最佳时机。

  2、创造艺术入门的最好建议是去体验艺术,例如去博物馆、美术馆细细观看优秀作品,将眼前的所见事物打碎,再重新组合成为自己的作品。

  3、大作品需要长时间的酝酿,但小作品可以每天即时发挥,作为创造思维的热身训练,创造不是骤然之爆发,而应是生活之日常。例如画家会每天画一张小画,而我习惯每天至少写一张卡片。

  4、初级设计大多强调功能性,伟大的设计会试图表达超越时代的理念。创作者必须有发现美丑的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的责任与使命感,好的创作者就是在创造品味,创造超越这个时代的品味。

  5、创作者的原始动力在于用艺术来填补空白的欲望。他们用好奇新来创造空间,限制思维,继而有跳出这个空间释放想象。创作者能在这个空间发现光,抹掉光,塑造光的形状,他们就是他们自己创作世界的神。

  6、创作者的努力并非是通常意义的壮志雄心,而是真正的想象力的探索,一边开放驰骋,一边克制训练,保持两者平衡。

  7、最疯狂的想法,就越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你的想法看似疯狂,但世界上是否已经有同类产品?如果没有?你是否确定它是不是失败的?这个想法是否会来价值?如果这个想法需要其他人协助,你是否需要先做一个最小产品争取他人认同,说服其他人帮助你一起完成?

  8、最好的设计是感性的,必定凝聚着深厚的情感。创作必须是有灵魂的,不是某些简单、机械的东西,不止要够用,还有大胆。

  9、设计并非为回答问题,而是为引发更多的提问。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那些教会我提出问题,推动我前进,一步一步拉到他身边,彼此接触的人。

  10、创作者需要相信每一个造物都会有个光明的未来。每个人都可以都可以参与,它是如此简单,你可以一步又一步,一件接一件,一日复一日,持久永恒。

ChangeLog

2017-08-25 整理成篇2017-08-14 观看《抽象:设计的艺术》,逐集写下感想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八):练习和体验

  刚刚一口气看了Abstract前两集,觉得欲罢不能,趁着余热来写一下观影体验。

  第一集:

  Christoph Niemann是经常给《纽约客》(the New Yorker)画封面的平面设计师。他是在纽约生活过很多年的德国人,后来又搬回了柏林寻找灵感。他自诩为一个控制狂(control freak),虽然同意拍这个纪录片,但他却只愿意展现他在工作室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的时间段,外加一点参观博物馆的场景。

  最近我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有点苦闷的状态,但是Christoph在这一集里面说的一句话却很令人受鼓舞:“运动员每天练习,音乐家每天练习,谁说艺术家就不需要练习了?”

  诚然,对天赋要求如此高的这些职业都需要日夜的练习,我有什么理停滞和懈怠呢?

  第二集:

  恕我孤陋寡闻,此前我并不知道一手创立和设计Air Jorden的是Tinker Hatfield。我想这一集对于很多球迷,鞋迷来说一定很燃。

  从这一集里面看,Tinker Hatfield是一个很典型的西岸酷大爷。他的很多生活方式,经历和想法和我去年在加州实习的老板非常像。我老板应该和Tinker Hatfield一个年龄,也是每周都会开着老爷大众小货车去海边独自冲浪两三次。

  Tinker Hatfield有着令我羡慕和非常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职业:建筑师,撑杆跳运动员,设计师和成功的商人。比起Christoph Niemann,Tinker Hatfield更像一个实干家而不是艺术家。Tinker Hatfield是更加美国化和商业化的球鞋神话。

  这一集让我想到最近在看的创业鸡汤《Zero to One》,Tinker Hatfield经历和最后话让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体验生活和解决问题是创新(innovation)的关键。

  待续后面几集:)

  第三集:

  看这一集之前我都没有想过舞台设计师是不是艺术家,但是看完这一集我觉得Es是我会喜欢和未来应该去多认识的那类女人。

  舞台设计师不只是为别人的表演服务,这个舞台也是他们的演出。同理,好的舞台设计不只是作为演出的绿叶,而其本身就值得被当做艺术作品被欣赏。Es这个人很艺术,却又不是不是典型而偏执的艺术家。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像有些艺术家所拥有激情燃烧的小宇宙,而是从幼时学习音乐,漫游伦敦,屋顶幻想一点点厚积薄发而来的。为什么我喜欢她呢?因为她能够持续地探索自己,和其他艺术建立联系,创造出极具她个人特色的舞台却又不夺去别人的光彩。

  光影舞台的艺术只存在在这一瞬间,和你的记忆里。

  第四集:

  纪录片的最后,工作人员问Bjarke Ingels:“你有梦见过建筑吗?”

  jarke Ingels笑答:“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梦过我的工作。”

  而建筑是我从小的梦想。至于为什么最后我没有学建筑,我自己和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在看这集之前,我以为这集会让我觉得非常惊艳,然而看完之后居然有种“丹麦建筑师年轻有为,敢做敢想走向人生巅峰”的感觉。这一集有一点像他个人作品和美国梦的宣传片,让我觉得有点苍白。

  建筑的意义是什么呢?让人们住上经济适用的房屋?个人的艺术成就宣言?城市的地标和集体的认同?还是美学和文明的跃进?

  我现在心里面想的是:以人为本。

  5-8:

  昨晚一口气看了6-8集。而前晚看完第五集没有写评论可能是真的因为我觉得有点无聊,无话可说。

  可能因为这部剧每一集有不同导演的原因,我觉得风格差距挺大的。5-8集让我觉得有点意兴阑珊的原因就是少了第一集那样的艺术感,更多的像普通纪录片那样的演绎。第七集平面设计我觉得如此有趣的话题都被叙述得没什么意思。

  本来看了第6集对这个叫Platon的摄影师还挺有兴趣的。但是看到一张他拍的中国politician的照片,我就不评价了,大家自己分辨吧。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九):设计,以人为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外行人,最喜欢的两个主题:建筑和舞台设计。 在现在土地价格高居不下的市场下,房地产都在追求楼层尽可能多,只需满足基本生活的模块化商业楼。很少结合周围环境特点,用户居住舒适等方面来设计。所以看到8字型社区和垂直停车场时,感觉真好。而且VM住宅也是很特别,即考虑效益,也考虑了生活品质方面的需求。 舞台设计一直觉得特别神秘,时间动态的变幻,以及对空间感的掌握,带给观众的震撼,只剩不断的感叹。

  除了汽车设计,看完其他7个,发现好的设计者都不仅仅考虑当前的job的需求,他们还会结合用户/客户的情感、感受,基本都是以人为基础深入探索思考的。

  《抽象:设计的艺术》影评(十):看得我热血沸腾,会不会有第二季?

  每一集都是大师级人物,真心觉得NETFLIX牛逼到炸裂。

  第一集,克里斯多夫·尼曼,给纽约客画过二十多次封面的插画师,普通插画师能有机会画一次纽约客就很不错了,他这么多次,而且每件作品都充满脑洞。

  第二集,汀克·海德菲尔德,Air Jordan系列运动鞋的设计师,连乔丹都在片中出现了好几次,真的给面子啊[捂脸]。

  第三集,埃斯·德夫林,舞台设计师,做过碧昂斯、阿黛尔这些超级大牌的舞台,真的是颠覆传统舞台设计的概念……

  第四集,比雅克·英格尔斯,建筑师,作品我都很喜欢,既不像扎哈那样仿佛空降地球的外星飞船般造型炸裂,也不像日本设计师的那种矜持收敛,两者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第五集,拉尔夫·吉勒斯,汽车设计师,菲亚特·克莱斯勒的设计总监。全片讲了他正在设计的一款概念车,有一个思考很有意思,他说,自动驾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没人会在乎汽车这件事,汽车会变成地铁、火车一样的东西。汽车的本质在于人与车的关系,在于驾乘体验。

  第六集,看的时候,我真的是兴奋无比啊!薛博兰!五星设计的合伙人,然后另一位合伙人别奈特(billboard、希拉里竞选logo的设计师),她老公切瓦斯特(对,就是那位号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的切瓦斯特)全部出来露个脸聊两句[捂脸]

  第七集,Platon(希腊人,不知道准确的中文译名是什么),摄影师,拍过的人像包括:奥巴马、特朗普、希拉里、普京、老布什、小布什、拳王阿里、昂山素季……[捂脸]

  第八集,伊尔斯·克劳福德,室内设计师,作品都不太了解,怪我孤陋寡闻,没法涉猎所有领域[捂脸],不过作品你们看了就会知道,绝对的大师水准。

  不知道NETFLIX还会不会拍第二季?

抽象设计的艺术|《抽象:设计的艺术》经典影评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shkx/106688.html

推荐访问: 抽象字体设计 抽象设计画

扩展阅读文章

艺术热门文章

艺术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