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文章(合集4篇)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今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文章(合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幼儿教育文章
1、爱和陪伴:来自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儿童获得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尽量避免奶奶姥姥隔代抚养。父母尽量抽时间与孩子的交流、抚摸拥抱,玩耍,特别是母亲要避免长时间与孩子分离,以免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
2、尊重: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能用大人的看法看待孩子,用大人的需要当做孩子的需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往往不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就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和发生的事。要耐心地观察、询问,才能搞明白真相。
3、放手:孩子的成长具有自主性,探索性。过多的干涉会打断破坏孩子的自然成长。幼儿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是做减法,在没有严重危险的情况下,允许孩子进行自由探索,并在探索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举例而言,在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情况下,允许孩子搞小破坏,允许调皮捣蛋。不要干涉太多,管得太多,别让孩子变成脆弱的花瓶。比如,一岁半之前的孩子偶尔撕个书,也是一种探索,万不可用大人的逻辑去指责他。三岁后孩子能分辨什么是书和纸,就该指导其探索与书类似的纸张。
4、表率: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什么,孩子就是什么。您自己可以过快乐的人生,孩子也就能学会,相反亦然。孩子暴躁,那么父母(双方或有一方)一定肯定是暴躁的。所以,教育孩子其实首先是教育父母自己。
第二篇: 幼儿教育文章
2020年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我们常说:“生活即教育”,我希望通过这场人类战胜灾难的战役,唤醒和重建幼儿的感悟:一是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二是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三是中国先进的科技与科研;四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爱国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中这样阐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一批又一批的医务人员火速奔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十多家方舱医院迅速投入,5G网络开通和覆盖实现专家远程会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驰援武汉。身边发生的一切,不正是幼儿要感受到雄厚的中国力量和团结一致的爱国精神吗!这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最好时机!
责任担当
在疫情面前,无论是84岁高龄仍奋战防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还是身患渐冻症却没有休息过一天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无论是花了4天3夜骑行300多公里返回岗位战斗的95后女医生甘如意,还是从印尼背回1.5万只口罩的15岁少年赵珺延等等,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我们却铭记住他们,因为他们坚守着责任与担当。孩子虽小,但一定要在他们心中埋下责任与担当的种子。疫情期间,我们呆在家、勤洗手、出门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安全也是保护他人健康,这就是责任与担当。日常中教育孩子做到为自己负责、为他人着想,责任与担当才会随孩子一起成长。
探索未知
疫情来临,隔离在家的孩子们一定有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来一场关于病毒的科学探索。病毒从哪里来?它是怎么传播给人类的?科研人员是如何与病毒战斗的?疫情突发,科研人员仅用了2周就准确定位“新型冠状病毒”,研发的核酸快检试剂盒8-15分钟就能确诊出新冠肺炎,专家表示最快一个多月就可以研制出疫苗。这一切无不显示中国先进的科技力量,激励着孩子们的科学梦想。和孩子一起探究问题,不仅能让孩子理解现状,更让孩子产生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培养探究的品质。
敬畏自然
《病毒简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对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才是一切灾难的源头”。正在发生的一切,是对孩子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生命、敬畏自然的生态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为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如,鼓励幼儿学习照顾花草,感受植物给我们的美好;给小动物喂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才是一个人成为人的途径。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同修这场“人生大课”,这才是生命最本质的课程!
我们,
不论是人类、动物或者树木,
均源自共同的根,
那就是——地球。
第三篇: 幼儿教育文章
前几天,在一个指导的园所和老师们交流,其中老师们谈到观察的话题时,大都反映做观察太难了。那么观察难,难在哪里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一层层的剖析才发现,原来大家普遍觉得观察不是难在看见,而是难在看不懂。为什么会看不懂呢?老师谈出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老师们普遍认为最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无法用足够的理论来支撑对观察到的孩子的言行举止解读和分析,更无法再进一步的进行支持策略的制定了。最后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来解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我想了一下回答到:我没有好的办法,但我有的是笨办法。虽然办法比较笨,但却很有效。
从观察的意义来讲,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去理解幼儿为什么会在当下的环境或情境中呈现如此的言行举止,同时我们进行观察的目的一定不是仅仅止于了解或者理解儿童,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能够依据观察解读的信息给与幼儿适合的支持策略。所以看见看懂是前提,而看懂的基础就是我们除了需要具备观察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储备丰富的理论观点和知识,进而让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关联。只有建立关联,才能证明我们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让我们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出发去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支持策略。
关于理论储备,我也是在不断的努力积累之中,而且也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理论储备严重不足。而关于方法方面,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所谓的“笨办法”,那就是多看书,多阅读,常想常看常用。这几年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买书,当然买书也是有目的的进行,围绕最近关注的焦点或热点去寻找一些专业的书籍,而且同类书籍至少购买两到三本。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觉得我们不可以仅用唯一的一种理论来支撑我们的实践,而是需要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尝试去阅读理解不同的理论观点,通过比较性的阅读,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同的理论之间似乎还会有些不同的观点,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地方,于是我们不得不让自己来做个思考或判断“你认同谁的观点呢?”当然,我从不用所谓的“对错”来进行评判,而更多的是考虑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有时这些往往会让我觉得读书的乐趣也在于此。
除了多看多想之外,多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记得当年申报课程游戏基地时,一位现场主持的同志说凡事我们需要“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做清楚”。理论学习也是如此,很多理论观点只有在实践中被我们反复的去印证去尝试,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关于环境,假使我们仅仅停留在理论文字记忆的层面,而看不到现实的环境中,幼儿因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切,或者仅仅只是看到行为,却不能够用我们学习记忆的理论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理解,那么理论就只是理论,与现实毫无意义。
昨天晚上,在我的幼儿体育研讨的微信群里,一位同行发了一个的拉票评比的信息,想了一会还是在群里给他回复了一下,原话是这样讲的“这种活动,基本都是打着公益的商业推广或公众号吸粉活动,意义不大。靠这个获取的荣誉也基本没什么含金量。有这个功夫,建议还是多看看书,提高一下自己哈!”也许话讲的有些直白了,但心一定是真诚的。这些年,教育已经被这些喧嚣的声音和形式折腾的够累的了,与其花时间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面,不如把时间花在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
想到几年前接触的一家企业,名叫德胜,他们的企业文化是这样的“诚实勤劳有爱心 不走捷径”。成长就是如此,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第四篇: 幼儿教育文章
一、生命教育
新冠肺炎至今已有超四万人感染,上千人死亡。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很多病毒的传播,是人吃野生动物引起的,除了这次“新冠肺炎”,还有sars、鼠疫、埃博拉等等都是如此!很多人对野味异常热衷,以食用珍禽异兽为荣,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既带来生态平衡的破坏,又危及自身的健康。野生动物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并在生物多样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要以此为机,教育孩子们和自热和谐相处,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这不仅是保护动物与大自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打破自然的平衡,迟早要招致自然的报复。澳大利亚的山火,非洲的蝗灾,新冠肺炎,都是人类的教训。不要肆无忌惮的索取,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悲剧才不会重演。
二、卫生教育
疫情期间,要教育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防止疫情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让孩子了解有关新冠肺炎的有关知识。从公共场所回家以及饭前便后认真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屈肘遮住口鼻,外出佩戴口罩等。在疫情的严峻形势下,这种卫生教育会事半功倍,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肯定会发现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了。
三、自我管理教育
学会自主管理,是孩子一生受益的重要能力。鼓励疫情期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一个居家学习生活的方案,把一日生活、学习安排具体化为一张作息时间表,清楚列出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学习做作业,什么时候锻炼身体,什么时候娱乐游戏,什么时候做家务。特别重要的是,这张作息时间表需要全家人共同遵守,全家人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游戏,做家务时全家分工合作一起动手。同时学校也引导教育孩子借助各种网络课程资源或书本让孩子尝试自学,或许孩子会发现没有老师自己也能学会、学懂。教师也要向孩子提出要求,给予孩子及时的提醒和鼓励,陪伴孩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四、感恩教育
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有无数人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安全。除了成千上万名紧急奔赴前线的医务人员,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守护者,警察、保安、清洁工、快递员……要让孩子知道,正是这些人在用平凡造就一个国家的伟大,用担当守护生活的安宁,由此让孩子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感恩之心。
五、自然普及教育
疫情期间,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科研人员全力探索的攻坚重点。在这样的非常假期里,给我们创造了与孩子一起认识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时机。人与自然的共处法则。生态学中,每个生命在自然界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及其功能。因此,每一个物种都是大自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了解近年来出现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进而去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例如如何看待全球变暖现象,如何改善土壤污染的问题,如何保护海洋资源,最终让孩子们通过认识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来选择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六、责任感教育
要让孩子了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普通的公民应该做的,就是按要求在家做好隔离和防护、保护好自己,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是每个人对打胜这场战役的重要贡献。教师可以用适合孩子年龄的方式讲讲为什么居家隔离、讲卫生、做好防护就是对这次战役的贡献,让孩子了解国家社会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能离开社会和国家独自生活,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家人、社会和国家负责,以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七、立志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这次疫情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德育平台。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样的人,他们绝对是青少年当之无愧的人生榜样。李兰娟院士说:“在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军事人员……”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太多榜样的力量值得年轻一代尊敬与弘扬。鼓励孩子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相信,春天已经来临,疫情终将会过去,但疫情带给我们的思索还远远没有结束。希望我们的孩子从疫情中受到教育,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
http://m.cubkforchild.com/jxkj/35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