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1-08-23 来源:资本 点击:

  【摘 要】20 世纪是高等教育数量猛增的世纪,21 世纪是高等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的世纪。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所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运用等对高等教育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的教育现状,各高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提升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践,三管齐下,真正实现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平稳发展。可见,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将围绕质量提高与保障而展开。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如何围绕提高质量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高等教育质量及价值取向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通过优化师资、增加经费、更新仪器设备、改善校园校舍等途径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全社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必须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育本身发展的科学规律。教育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高等学校不同于企业,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无疑也会受到市场强有力的冲击,某些方面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这对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活力、拓展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效益,无疑是有益的。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高校不能完全采用或照搬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做法,不能以赢利为目的。我们既要重视教育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教育的社会效益。进行教育改革必须随时遵循教育的内在科学规律。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还要敢于和善于借鉴国际上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遵循普遍的教育规律,为我所用。但是,在学习借鉴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与资本主义高等教育既有共性,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经验。正确的做法是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学习国外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体制,使高等学校通过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一精辟论述,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与振兴教育、振兴民族的国家大业联系了起来。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高等教育,如何从战略高度,加紧建设好一支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红又专的高校师资队伍,是振兴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要设计和实施这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抓住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这一主题,从培养高质量、跨世纪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视角,系统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望。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以师资队伍建设来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在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上,高等学校采取许多措施。如:以优惠待遇从国外引进人才或从兄弟院校招聘教师;加强教师绩效管理,整顿教师评聘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脱产或在职进修等等。这些措施都有一定效果,但从根本性、长远性考虑,要引领大学教师自我发展,在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上,有必要树立一些新的理念,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采用一些新的模式。例如:1. 树立大学教师发展的理念。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和一般所说的教师培训,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不同概念。教师培训着重从外部的社会、组织的要求出发,要求大学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教育、培训;教师发展着重从教师主体性出发,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教师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的是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2. 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师队伍,既要有一定数量标志学术水平的高学位、高职称(学衔)教师,更要有相当数量标志实践能力的专、兼职工程师、技术员、经理等。因此,派出或在职进修教师,不只是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更要到有关部门挂职学习(历练)。3. 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改革或出台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的规章、条例。如:评聘制度,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不以论文篇数论人才;尊重基础课、实习实训课教师的地位,拓宽大学教师发展的空间。
  三、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保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造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讲话,科学地阐述了新形势下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们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高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大事。   高校党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也很大,迫切需要坚强的党组织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来领导和保证。只有搞好党的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把广大师生员工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沿着正确的方向,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
  四、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是一部人的发展与革命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特征,人成为神的陪衬。教会是高等学校的主要承办者,大学以培养神职人员为主。大学的存在与神有关,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教会和贵族的培养需要;第二阶段特征,人的价值回归。文艺复兴导致人的复兴和人的价值重新发现。政教分离、宗教分离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创造了条件。高等教育的知识逐步系统化,大学学科体系逐步成型。文学、神学、医学、法学等学科扩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大学以培养社会精英和自然科学家为主。大学的发展转向人本身的发展和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研究第一次成为大学职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三阶段特征,人征服自然、社会能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发展关注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效率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与工业化同步的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等近代大学办学模式形成,大学参与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第三项功能;第四阶段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信息革命、知识爆炸、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成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一阶段,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成为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改革大学制度、促进创新主体即人的全面发展和革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未来方向和趋势。
  进入20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提出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战略。其目标是提升人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改革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的变革和进步都催生了大学的变革和创新:伦敦大学走出了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经院式办学不同的模式;柏林大学的科研功能;威斯康星大学开创了办学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结合的模式;霍普金斯大学集成了欧洲文理学院、柏林大学研究生讲座制和美国专业学院的创新优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生院,开创了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先例;斯坦福大学与周边园区结合,首创了以大学为核心的大学科技园区的“硅谷”模式;进入新世纪后,为培养创新人才,英国华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中国内地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南大学等创新型学校迅速崛起。
  二是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1958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报告,以哈佛大学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核心课程和通才教育改革为代表,形成全球大学纷纷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趋势。
  在我国,“两弹一星”、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证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人才不可能引进,也不可能单靠引进,主要靠在实践中自主培养。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每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人员都是在青年科技项目研制实践中得到培养。由他们在关键、核心重要岗位上承担主要责任,加强团队合作,一个项目出一批人,一代比一代年轻。
  因此,创新人才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培养,通过项目压担子才能脱颖而出。换言之,新形势下高校的改革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才能提高高校教育,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李宣海.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明东. 中国高等教育新体系探究.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蔡淑兰. 我国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文化反思.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4]冯建军,赵永东.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平顶山师专学报,1997(04).

【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浅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http://m.cubkforchild.com/jrcj/107367.html

推荐访问: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

扩展阅读文章

资本热门文章

资本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