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在线】《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10篇

时间:2020-04-05 来源:经济著作 点击: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10篇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是一本由刘和平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755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一):随便写写

  故事性极强,感觉像在看一部大戏。很多细节、内心描写,是其它历史小说中不多见的。

  看了不禁唏嘘,千百年世移时变,至今还是逃不过昏君/明君/忠臣/奸臣的圈圈。。。

  作者似乎特别想衬托出的清官海瑞的形象确实饱满,真实,引人感叹,不由得想去中文wiki上读读这个人的正史。。。

  虽然明明知道是历史小说,但是还是很受不了书中的一些地方,比如“天下没有不对的君父“,比如,朝廷、国家再混乱、再龌龊,人人对皇帝都还是一片死忠,在书中这些观点有意无意的被放大了。。。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二):和电视一样的神作

  电视剧是国产良心神剧,46集的电视剧真的精彩万分,忍不住一口气看完。看小说的原因是:突然想看书了,想找本有诚意的书,想起了这部神剧。本来以为小说也许没法像电视剧那样引人入胜,据说是剧本改的小说。当开始阅读以后,发现小说真的和电视剧一样精彩,而且补充了很多细节,最重要的电视剧里很多需要我们自己琢磨的人物心理,在小说里都有人深刻的描述,人物显的更加栩栩如生。另外先看电视剧再看小说的好处就是人物代入感真心很强,每次在书中读到某某人物时,脑海中都是电视里的某某某,比如陈宝国老师的嘉靖,倪大红老师的严嵩,看着书中情节,人物都不会不禁伏在脑海中。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三):读书|《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公元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驾崩,庙号世宗,查阅史料,古今能享庙号世宗者,如汉武大帝刘彻、如周世宗柴荣、如金世宗完颜雍、如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即使非千古之君,亦是雄图大略者,“中兴之主”的评价也足见后世对这位在位时间长达45年之久的皇帝的认可。45年也确实是够长的了,何况他45年无升迁、无加薪、无岗位轮换。就这样,一个曾经雄姿英发、志在必得的少年天子悲哀的“磨练”成了一个疑诏诡使、神秘难测的老皇帝。或许他也曾想过改变,想要一些新鲜感,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玄修,更为悲哀的是当爱好有了权利的保驾护航,爱好便成了洪水猛兽,一发而不可收拾。终是一心玄修,不再问政,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南有倭寇侵扰,北有俺答犯边。至嘉靖三十九年,大明王朝已是千疮百孔,危机重重,几近乱世。而乱世果是出英雄,这一时期竟然汇集了严嵩、严世蕃、胡宗宪、张居正、李时珍、戚继光、海瑞等众多的留名史册的忠奸将相,上演着忠奸不两立的生死对决。然而是忠是奸难评说,忠奸皆有情非得以,皆有无可奈何。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四):人心如水,民动如烟

  这句话据说是俞平伯晚年写在台历上的话。百度了下,有两个版本,兹录于此供参读: 1、“人心如水”,何其深也;“民心如烟”,何其乱也。 2、“人心如水”,当静处之;“民心如烟”,任其纷扰。

  实话说,这两句话我看不懂,也参不透。就像50年的淳酒,20年的新瓶装不进去。

  看了电视剧后,在kindle上陆陆续续地看完了书。我看书没摘录的好习惯,一本书我也记不住几句话,所幸刚刚看完,也好写这一番痴话。

  书比电视剧多了很多细节和心理描写,可以更深地体会很多看电视剧时没看懂或者一带而过的剧情。这可以帮助看过电视剧的人去了解各个角色胸中之丘壑,角色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的位置、所面对的难题和怎么解决问题的智慧。

  人心如水吗?严嵩反对这一说,他说水往下流,人心往上爬。真是长者、智者,大奸若忠,一句话便反驳的极透彻。八十年的阅历,宦海沉浮,无边的烦恼确实给他带来了超乎常人的睿智。不管水深水静,水可以装进各种容器,也可以掺入诸般物质。人亦复如是:治世为贤臣,乱世为奸雄。文死谏,武死战。清则谏,浊则隐。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但是水可以甘于往下流,哪个人不想往上爬呢?水无欲,哪个人敢说自己无欲?

  民动如烟吗?五千年最辛苦的就是劳动人民, 勤劳一生只为了一口吃食,有了口吃的就不会造反。你可以说中国人素质不行,但是你不可以否认这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值得歌颂的人!不管改稻为桑,还是诸如王安石、张居正变法,老百姓都没得到什么好处,老百姓都在忍受,只要有口饭吃,明天就有希望。毁堤淹田,死了多少亲朋好友,吃饭都没得吃了。百姓死活竟成了政治斗争的筹码,这是何其可悲的一群人!郑泌昌、何茂才是畜生,但是当今圣上还是好的,还是体恤民情的,朝廷派来的海青天、王大人也是好的,皇上和朝廷还是关心我们的。这是多么善良的一群人!但是真正民动起来,可不像烟般随风而去,而是天崩地裂。明亡于流民!虽然我是明粉,我也很惋惜这个伟大时代的终结,但是民动了,老百姓不再忍受了,起来反抗了,家仇国恨,内忧外患,明朝终于还是亡了。老百姓呢?无数人亡命于改朝换代,他们被迫剃发易服,被异族统治,继续着忍受,继续期待美好的生活。

  我深感人心之多变,官场之诡谲。也许中国人政治上的早熟让这个国家的政治暧昧不清,“政治家”们必须会弄权、会权变、会媚上、会欺下、会和光同尘、会雨露均沾……但是五千年来谁又真正关心那些被统治着的老百姓呢?海瑞?嘉靖?圣人?明君?诗人?作家?思想家?马主义者?叹叹!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五):精彩绝伦的政治与历史小说

  非常精彩!

  被朋友和网上书友安利了多次,考虑到自己时间有限,买了实体书来看。书看着不厚,但是字比较小,整体内容还是很多的。故事实际比较简单,从土地兼并的江南案展开,清流和严党的政治斗争到嘉靖皇帝的去世,描写了明朝最独特的一段历史。当然这是一本小说,基于历史但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很多内容过于戏剧化。

  但是从小说的角度看,确实非常精彩。首先是里边的细节,从穿什么衣服到说什么话,从北京街道与皇宫的细节到江南百姓的房子,静下心来细细品,就像真的回到了1566前的明朝,不得不佩服作者对明朝的各方面的考究,比如描写嘉靖帷幔后几张桌子几张椅子,什么样子,甚至点什么香都有写到,可见作者功力。二是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历史小说扣人心弦不容易,清流与严党斗争历史已经明确告诉了读者结局,但是作者依然通过不断的悬念和反转,让读者欲罢不能。比如嘉靖皇帝云里雾里的话语,严嵩的机智与急智,还有几个小人物的命运,海瑞如何应对贪官污吏的刁难又如何克服天大的困难审讯,这些悬念一次次将剧情推向高潮。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物的刻画。里边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当然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之一的皇帝嘉靖了。他在书里多次用诡异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些天天伺候他的臣子,甚至跟了他三四十年的太监都看不透他。嘉靖将中国千万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当时最睿智的政治家也不是对手。可是他又充满矛盾,一方面让明朝经济繁荣在他的时代达到顶峰,一方面也埋下了明朝衰败的种子。正是这样一个精通各类手段的统治者,最后却至巧败于至拙,不能不让人唏嘘。其他人物描写的也很精彩,比如仅仅宫里几个太监的描写,就看出了当代官场的各类人物,终于职守不结派营私的石太监,一心往上不择手段的陈洪,能力平庸讲感情的黄锦,以及能力手段都有,一面凶狠一面仁慈的吕方等,还有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冯保。

  全书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海瑞,书里也是一个有大勇有大智的人物,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与真实的海瑞不一样,通过一些书的了解,海瑞更可能是那种认准圣贤之言的读书人,讲气节不讲方法的直人。但是我却不认同现在很多所谓的公知或者一些所谓的新派历史学家的观点,认为海瑞这类人是现实社会不需要的,因为他们没有也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相反,我却认为,正是有了海瑞这些人,才有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才有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难道丰满甚至创造我们民族独特历史与精神文化的人,竟然算是没有贡献的人吗?就像抗战时期,中国军人弹尽粮绝后好多英雄都饮弹自尽,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是不是应该觉得自己个人抵抗完全无意义,不如投降当汉奸然后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更有价值?如果都这么想,中国文化今天也许就断了吧。

  最近在读魏裴德的《洪业》,这才知道一种外国观点,实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就是中国,从新大陆产的白银直接或者间接有一大半都流入明朝,仅1597年一年,从西班牙阿卡普尔科港一个地方启航运到明朝的白银有34万5千两,比明朝半个世纪的白银产量还多,导致了嘉靖朝和之后的万历朝的资本早期的快速积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市井文化的空前繁荣。内阁制度的持续和实权掌控增大实际已经有君主立宪制的影子,所以明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朝代,也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小说背景的时代。

  当然小说也有一定不足,比如个别背景交代简短,让对明朝历史掌握不多的读者有些茫然,比如严党倒台后与后续高潮剧情衔接过度不太清楚,当然这些小问题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这本书确实非常好,仅仅几个迷题设置就让人佩服无比,看完书后真心觉得自己与书里人物一比,政治上好似幼童一样幼稚,有时间决定再看一遍,第一遍是当小说来看,看的是剧情,第二遍决定当成厚黑学教科书,再品一品里边的政治精髓,以史为镜,提高自身。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六):20160304 历史和电视剧小说

  真的是一个好长好长的长篇小说啊。

  原先对于电视剧转格式成小说的书一直有偏见,感觉就像.rmvb到.txt一样,属于副产品,纯是为了增加附加值的。所以看着那些封面就是陈宝国、范冰冰、李幼斌的书真是有点想焚书——都在影视界那么老些年了,何必跨界到文化圈呢。所以当韩寒出了一本类似于剧照集和写真集混合的那么一本书的时候,我已经不怎么看韩寒了。

  回到这本书。《大明王朝1566》是刘和平写的,刘和平是编剧圈儿的。同名电视剧被赞为“中国电视剧未有之高峰”、作为一个十几年前就不看电视的人来说,电视剧于我还停留在类似于《汉武大帝》《一只绣花鞋》的朦胧记忆里,这个说法也是豆瓣作者简介里提到的,看完这本书我就马不停蹄看了第一集电视剧,发现跟书基本一致就没了继续看的兴趣——人家四五十集呢,估计是看不完了。

  真的回到小说。这本书在史实上是有出入的,比方说,严世藩本人全不是小说中没什么智谋、刚愎而易怒(文中严世藩活着的时候可是无数次被张居正“气得要死”),正史中严世藩“颇通国典,晓畅时务”(《明史·奸臣传·严世藩》),还瞎了一只眼(我相信这在电视剧里也是无法显现的)。海瑞也有出入,比方说赦免海瑞那折似乎并没有那么曲折(黄锦与天意),海瑞本人的形象在电视剧里除了刚正还有谨慎和足智的一面,事实上应当是没有的。另外圣旨里“奉天承运”诸语,起自明朝不错,但断句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详情可百度。

  小说就是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明显的感觉到了中国小说的通病了,七八十年代那会儿鼓吹“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因而为了歌颂主要英雄人物而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和丰满看来是必要的事情,为了渲染英雄人物的“英雄时刻”进行浪漫主义修改看来也是无可厚非。所以,严嵩在这里一定是个无可奈何看着他儿子作恶被蒙在鼓里不知情最后拖累死的人物,严世藩就是个不学无术暴躁易怒没什么能力嫉妒心又强好胜心也强的官二代,吕芳黄锦杨金水这仨人就是一心为了主子丝毫没有二心的忠仆,反面就是陈洪,基本上每一个人物都可以这样定个调子,红的人一直红到心里,黑的人骨头里都是黑的。当然了也有一个人是例外,赵贞吉。某些方面讲他是属于中间的人物,一半好一半坏,善恶不怎么分得清。

  优点是结构和语言。结构上,针对于节奏的掌握极为难能可贵,情节上不得不分成两地或三地进行描述时也处理的很棒。语言,历史小说,语言的古拙和醇厚是必须的,这是我第一次读历史小说,第一次接触这种语言风格,读来感觉不错。

  哦哦哦,百度百科上还对于电视剧有了以下的评价,复制过来,看看。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明朝嘉靖45年间为历史背景,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该剧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贫富对立以及清官与贪官的传统议题,直逼现今社会,引发了人们对现今社会矛盾进行的深度思考。尤其是剧集塑造的嘉靖和海瑞,一个一个是权力顶端的嘉靖,至阴至柔之君;一个是权力底部的是海瑞,至阳至刚之臣。两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相克相生,每一次发力都会搅动大明政局;每一次对决都能惊天动地。《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新锐而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的时代精神,向观众朋友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灵魂和情感的冲击。

  尤为可贵的是,学界权威们对于《大明王朝·1566》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评价。思想理论界、文化理论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明王朝·1566》用当代先进的科学历史观,并运用了当代艺术审美手段,对历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动的解读。该剧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并不仅仅满足于表现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在这些故事里面展示了命运的逻辑。将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浪娱乐评)

  就此。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七):浅谈一番

  以前喜欢看偶像剧,台湾的或者日韩的,沉迷于俊男美女的情爱纠葛。后来成为一名影视文案,让“成为编剧”这个念想在心里生了根,由此开始了不定期的影院踩点,关注优质电影,以及优质的电视剧。

  李雪导演、张勇编剧的《伪装者》,孔笙和李雪导演、刘和平编剧的《北平无战事》。孔笙李雪导演、海晏编剧的《琅琊榜》,张永新导演、常江编剧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李路导演、周梅森编剧的《人民的名义》,再到张黎导演、刘和平编剧的《大明王朝1566》,剧情、表演、制作均令人敬佩,而当中老戏骨的出色演绎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军师联盟》中的荀彧和曹操、《大明王朝1566》的胡宗宪和严嵩。忽然发现,自己的男神变成了五六十岁的老演员。

  戏好,会让你沉迷于每一帧。而偶像剧,更多地是想知道后续的剧情,会不耐烦地快进。对我来说,男神的变化是一种内心的成长。

  刘和平是圈内牛人,但我对这个名字深刻是因为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第一次去图书馆,找汪曾祺的书时意外看到了《大明王朝1566》。翻开书,行间距较常规书籍要小,显得排版过满,看起来并不舒畅。但是慢慢读下来,就融入其中,再也无暇在意排版问题。

精致

  这本书的文字和内容非常精致。其一,场景精致。刘和平是从一个客观的、可视性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的,因此小说画面感非常强。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嘉靖皇帝居住的玉熙宫是怎样的低调奢华,海瑞家又是怎样的简陋贫寒。环境设计恰如其分,人的分布站位移动也十分考究,二者综合让画面饱满生动。他对景和物的描写,不多不少,可见这位设计师功夫了得。

  其二,人物精致。刘和平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并不过多描写心理活动,而是着笔于人物的神态、语气、动作,以此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他既是一个心细如发的观察者,也是一个技艺精湛的表演者。因此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异常,让你不由自主地代入角色,对人物的境遇、矛盾冲突的感受也更为深刻。读这样的人物,是在品而不是阅。

转场

  可能因为刘和平是戏剧出身,又是一个编剧,所以他写的小说不仅画面感强,而且画面转接也处理得很好。

  鄢懋卿运税银回京,带回了一支坤伶乐人。从严嵩听的坤伶曲,转接到玉熙宫噼啦噼啦算账的算珠声。嘉靖吩咐把严嵩、徐阶叫入宫,吕芳应的一声“是”,转到严府鄢懋卿叫停伶歌的一声“停”。

触动

  这部书的触动点很多,社会大环境下的人心不古就不说了,想说小人物。

  王用汲。齐大柱被抓后,一向待人做事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的王用汲怒目金刚地杀到谭纶处,痛斥谭纶和赵贞吉不讲道义,坐视齐大柱被抓。队友过河拆桥,他却绝不袖手旁观,失为人之本,即便罢官也要带着柱嫂上京伸冤。

  柱嫂。齐大柱被抓后,她跟着芸娘提前到了京城,天天守候丈夫到来。在北镇抚司诏狱大街,满身是雪的她跪倒在齐大柱身前,说“我是你的人,活着给你送饭,死了给你送灵”。齐大柱得知自己难逃一死,要她回浙江另嫁他人。刚烈的柱嫂一语不发,猛地撞向车轮,竟然想以死明志。幸好被眼疾手快的朱七救下了。

  至情至性,怎能不动人?

矛盾

  这部书一开始说的就是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与以徐阶为首的清流两个党派的斗争,即朝廷内阁两党派之间的矛盾。后来转到了浙江,两党派下属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在这里,海瑞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刘和平设计了一个很大的幌子——严党,让读者把目光都集中在严嵩父子身上。整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倒严,或者说,清浊二流之争展开。但其实不然,核心的矛盾冲突是“乾上乾下”、阴阳之争。电视剧的标题很直白《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乾上”、“阴”是指代嘉靖,“乾下”、“阳”指的就是海瑞。也就是公私的矛盾冲突。

  海瑞一开始打击的是严党在浙江的党羽布政使郑泌昌、按察使何茂才,由此牵涉出严世蕃甚至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尽管证据确凿,但迫于严党的势力和能力,嘉靖皇帝选择大事化小。后来海瑞调任北京户部主事,才终于明白,原来明朝嘉靖年间腐败横行、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的根源在于嘉靖本人。视国为家,一人独治,予取予夺,置百官如虚设,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嘉靖多次提及自己敬天修身,卧不过一榻,食不求五味,服不逾八套。但是他泡脚用的松木盘,由百年老松树造,松木又是从云贵乃至南洋运到北京,成本极高,再加上一路上的贪官揩油,这样计算一个松木盘的价值用“高昂”形容不足为过。这样的盘,他经常用,且只用一次,就赏给下人。还有宫里修殿宇的耗费,所用的木材等,都是大开支。

  最能够体现嘉靖的私的典型事件,就是他对严家抄家所得钱财的使用安排。一共抄了近三百万两,内阁票拟了三百六十万给兵部,因为战事吃紧;二百七十万给吏部发放各省官员的俸禄,因为欠了一年以上了;二百万给户部发放地方赈灾;剩余的二百多万给宫里,一部分修万寿宫,一部分供各项开支。嘉靖很生气。最后内阁从兵部、吏部、户部各抽出了五十万共一百五十万给工部修嘉靖的万寿宫永寿宫,他这才同意了。

  给打仗的310万,给要死的百姓150万,给吃不上饭的官员220万,他自己拿350多万。

  好一个大私无公!

  是嘉靖这一国之君的大私,促成了严党的大贪。严党贪,徐阶等清流就和他们斗。在朝堂斗不过,就转到地方,请出大公无私的海瑞来跟地方的严党斗。后来因为清派的私(倒严保裕王),海瑞又和清派的王正贞吉斗。斗来斗去,一切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了,剧情因此饱满。等斗完了这表面的人,就到深层的嘉靖了。大私无公对大公无私,乾上对乾下,阴对阳。

  倒推过来,写故事的时候,先抓住核心矛盾,再推演出次要矛盾,次次要矛盾,层层递进,从而形成一个丰满的故事,再在观众面前一层层地拨开,让一切了然。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推荐。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八):起承转合皆是妙计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场改稻为桑,填补国库亏空的国策。政策施在浙江,严嵩为首的贪官阵营(郑泌昌、何茂才)行的是强盗般踏苗,逼迫式贱价收购的戏码。太子裕王身边的理学贤臣也象征式地进行了抵抗,但存的还是党争优于百姓的小心思。自古百姓都是用来牺牲的,所以马上出现了百姓反抗势力代表——齐大柱的出场,以及第三方负责坐收渔翁之利的江南织造局代表杨金水、巨贾商人沈一石的出场。

剧中杨金水

  由于百姓的生计没法保障,说好为浙江百姓借贷的粮也迟迟无法到位,浙江当时最大的父母官胡宗宪虽和严嵩有恩师班的举荐知遇之恩,却为了国家安危,百姓安稳,迟迟不肯施行国策。坏了心肠的郑何二人,为了百姓贱卖稻田,竟想出“毁堤淹田”的法子,“如此伤天害理,翻遍史书,亘古未有!

剧中严嵩

  为了救更多的人,胡宗宪无奈分洪,把水流主要引到了淳安,建德两个县去。又让兵士们去用身体扛沙包堵决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了“死了人还堵不上,对百姓也是个交代”。后为了上瞒皇上,不牵连至严嵩,动荡朝野,引发外祸,胡宗宪还同意了降罪于去年修堤的无辜之人。

  胡宗宪是整本书里心藏百姓的忠臣无疑,偏又死守着和严嵩的师徒之义(这也是严嵩用人之明),所以行事看着里外不是人,其实已是尽力在其中斡旋了。书里形容他为“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丈夫要顾着,底下还有许多儿女要操劳的小媳妇,辛苦命,却两头不讨好”正是恰当。

剧中胡宗宪

  提出“以改兼赈”的书生高翰文,事未经历不知难,高高兴兴顶了胡宗宪的位子,却发现贪官当道,民生之艰难解,也不肯签署贱卖的同意书,结果上任头一天就因不肯就范而被摆了一道。

  而给高翰文设了鸿门宴的沈一石,世家风范,名士风流,谋略通天,许多年替宫里杨金水当差织布,又用美人侍奉左右,混得了一些虚名浮利,日子过得看似十分风光。只因被贪官逼迫用宫里的名义去灾县买田,只得用瞒天过海之计改为给百姓捐粮赈灾,想以此保命,却仍难逃一死。

  只因“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保住了百姓,商人就难以自保了”。呜呼哀哉。是以财不可外露补天,否则就难以为继。

剧中沈一石

  后来的故事愈演愈烈,国之利器海瑞的出场,不识时务,只想全个死谏的忠名,勇于把脏水泼到皇帝的脸上,更别提严党下面的狗官和严嵩的脸面了。他把所有的祸事真相都戳破了,让象征性维护民权的党争之人汗颜,让严嵩一派坐实了贪腐误国的罪名,让嘉靖不得不收网捕大鱼。

  嘉靖想的本是无为而治。“政不由己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去争。做对了,他便认可;做错了,责任永远是下面的。万稳万当,不如一默。”要盖房子,就让严党想法子去搞钱,严党事情做过分了,自有理学一派制约着,让百姓有点活路不至于激变。黑锅,唾沫,骂名严嵩担去,边疆又有能人胡宗宪,戚继光守着,他只需修道观,吃仙丹,练打坐,等着升仙位列仙班即可。

剧中海瑞

  无奈最终,还是被海瑞这纯阳之人,撕了自己的脸。虽然想通过不杀海瑞,留个好名声,却最终却还是留下了“嘉靖嘉靖,家家干净”的后世之名。

  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朱厚熜死于丹药中毒,传位于朱载垕,自此本故事终。故事的妙趣,则值得一品再品。剧中嘉靖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大明王朝1566在线】《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读后感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jwk/70187.html

推荐访问: 大明王朝1566百度云 大明王朝1566被禁原因

扩展阅读文章

经济著作热门文章

经济著作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