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战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2019-07-22 来源:经济著作 点击: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精选10篇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一本由刘震云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一):我们都是吃瓜群众

  看过这们书,总觉得似曾相识。

  不是吗?

  这就是我们当下社会啊。

  有些事情好像就是不就之前发生的,看完真是觉得很接地气了。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奋斗的人都是小丽,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是我们很傻很天真的努力着。

  那些不奋斗坐等吃食的人像是小丽的哥哥,小丽就像是她的另一个妈,你们发现了们,这样的男人在书中是被阉割的。不是不行,就是不行。

  这个故事读完第一章我以为就没了,是个短片,读完全书才发现,这是一张网,罩住了所有的人。相当厉害了。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都是吃瓜群众。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二):什么世道

  因为阅读快感太过强烈,在书店一口气看完。

  不掏钱似乎就不对了。所以,第一次在豆瓣写评论,就贴这里吧。

  对作者本人来说,不算创新。和《我叫刘跃进》如出一辙,戏剧性串联社会生态的不同层面,而从上到下审视,无不腐朽、肮脏、糜烂,充满算计、欺诈、残酷。影射令、郭、国师、“表哥”等时事,也不算“原创”。但,体现功力、引人入胜的是细节。

  前言长,正文短,这是《故乡面和花朵》的套路。前言长,言下之意是,这都是这个时代的背景。 “一年过去了”(手头没书,全凭记忆未必准确),一句就是一个大的篇章,言下之意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这和结尾的修辞是同一个逻辑。

  结尾处,刚见证过江湖险恶的某男被人拉客。这段对白按手机照片抄录如下:

  胖子:

  “我们店的妹子都很靓。”

  马忠诚摇头。

  胖子:

  “大哥,大过节的,你咋就不听劝呢?”

  马忠诚:

  “我说一句话,你就不劝了。”

  胖子:

  “啥话?”

  马忠诚:

  “在老家,我也是开洗脚屋的。”

  胖子一愣,笑了:

  “原来是同行。”

  又说:

  “大哥,啥也不说了,祝你一路平安。”

  这是killer to killer的对白。(最近看黑色电影学来这么句台词。)

  什么叫笔力万钧?!

  全书至此戛然而止。

  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缩影。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三):善恶到头终有报

  刘震云为国内著名作家,近几年游走于小说创作和影视拍摄之间,成果斐然。去年,他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相继登陆大影幕,因此被称为“刘震云年”,引起业界瞩目。作为他的粉丝,每次阅读他的文字,我除了领略到作品蕴含的幽默和荒诞,还由衷感觉到思想和认识上也获益匪浅。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他的最新力作,全书21万多字,前言就占据19万,而正文显得尤为单薄,只有区区几千字。这样的花式结构是沿袭了《我不是潘金莲》的构思,也是一反正统,寓意故事依然荒诞。

  但从书名而言,这里有个网络热词“吃瓜”,颇为抢眼。因为该词并非指向吃一种水果,而是表明“围观”,借助网络有更多的看客参与其中,而且看热闹不嫌事大。有时候,不起眼的小事,经过网络放大形成汹涌舆情,渐渐演化为网络暴力,对当事人造成空前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cyberbully(网络欺凌)危及社会安全。

  其实,当今时代不乏吃瓜群众,也不缺少光怪陆离的网络事件。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官员贪腐、明星劈腿等狗血剧情充斥着微信、微博以及各大网站。这些事件丰富了网民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目不暇接,甚至陷入无可选择的境地。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滋生荒诞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作家只是借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把那些丑陋和罪恶重新演绎而已。

  故事的核心人物有四个:牛小丽、李安邦、杨开拓和马忠诚。他们生活的地域不同,身份悬殊,阶层各异,但是有了奇妙的网络,竟然产生了化学反应。穿越大半个中国,这四个本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命运攸关,紧紧联系在一起。

  起因是一场事故:某市彩虹桥上一辆载有劣质烟花爆竹的大货车爆炸,造成桥头垮塌,当场死了20多人。事故发生时,负有主体责任的公路局局长杨开拓正在赴宴。然后他匆忙赶到事故现场不合时宜的傻笑被传到网上,于是被戏称为“微笑哥”。人肉搜索之后,吃瓜群众把他不同场合佩戴的名表图片汇集一起,于是他也被戏称为“表哥”。紧接着他被双规,追查事故责任,交代问题时他牵出苏爽——彩虹桥的承包商兼为官员提供权色交易的皮条客。由苏爽又追查出所拍摄的12个要挟各级官员的视频。由此,牛小丽、李安邦浮出水面。牛小丽原本良家女子,为了给窝囊的哥哥买媳妇,举债十多万。但新媳妇刚刚过门五天就不知去向。于是她不远千里到新媳妇家乡寻找,历经千辛万苦,一无所获。走投无路时,遇到苏爽,急于挣钱还债,就此失足。她如果知道每次交易都被摄像,打死也不会从命,可是她的愚昧和无知也促成了故事的荒诞。李安邦本是某省副省长,急于升官,不择手段,遇到某大师指点,于是和牛小丽有了肌肤上的联系(书中太精彩,此处不赘述。)他也如愿以偿,官升一品。但是,苏爽要挟官员的视频中也有李安邦出演的片段。于是,牵出萝卜拔出泥,他的省长不仅当不成,而且身陷囹圄。其子涉嫌命案也被抓,其妻生活无助,尽管年迈也失足进了洗脚屋。这才遇到刚坐上某市某局副局长位子的马忠诚。老马倒霉,遇到钓鱼执法,破财消灾,同时也了解到为他服务的竟然是前省长的太太,觉得钱没白花,物有所值。

  世事变幻,波诡云谲,难以预料。

  读过此书,我觉得刘震云的创作勇气令人肃然起敬。三大主线(性、政治和买卖婚姻)的处理上稍有不当,作品难逃被禁的风险。因为牛小丽和洗脚屋的存在,关于性的描写不可回避。为了叙事更加真实可信,作品中散落的“少儿不宜”也没有以“此处略去XX字”进行处理。官场政治的斗争没有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吃瓜时仔细对照,不难从现实中找到原型,尤其“表哥”姓甚名谁网民心知肚明。买卖婚姻作为社会丑恶现象,制造了不少人间罪恶,但这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书中“骗婚”和“追债”的事件不止一次见诸媒体,只是作为一种谈资,可谁又能晓得当事人遭遇的苦与痛?

  如果将小说完全当做故事来看,读者依稀能够寻找到某种巧合,而且叙事过程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容不得怀疑。不过,再怎么感叹故事构思的精妙,这也不过是个荒诞的故事,只是供广大吃瓜群众看看热闹。反正吃瓜时,我们的感受就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反正脓疮长在别人身上自己又不觉得疼。话又说话来了,故事真的都那么巧吗?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这些被抓或者漏网的家伙,心中贪念膨胀,总觉得所做之事无人知晓。有了这种侥幸心理,他们以为能够永远逍遥自在,须知朗朗乾坤,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四):其实不简单

  刘震云作品默认五星好评,开了个开头,猜下剧情发展:牛小丽跟朱菊花下南方,要么牛小丽被卖了要么朱菊花跑了,肯定找不到宋彩霞。如有回复只告诉对或不对,不说结尾。

  -----------------------------------------------

  一开始猜剧情我猜了个十有八九,现在读完不得不承认自己认识的肤浅。刘老师用前些年几个社会热点事件的串联,把这些看似只是简单的社会热门事件写地荒诞化又戏剧化。与潘金莲一样,更多留给我们的应该是另一个层面的思考,另一个角度的认识。作为吃瓜时代的知识分子或者说任何时代的知识份子都应该多元化的思考问题,加以与“网友”区分开来。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五):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刘震云先生的这本新书,昨天中午借到,吃了晚饭开始看,大约三个小时结束。

  牛小丽有点像李雪莲,认死理、有闯劲、敢想敢干,一般人家里媳妇跑了也就只能认倒霉了,她一个只到过县城的女人却敢跑到四千里外去抓买来又逃走的嫂子。

  她抓嫂子也不仅仅为讨回那10万块钱,更为了问她一句话:

  你是怎么发现我那么好骗的?

  李安邦有点像《官人》里的那些领导——刘老师写的高官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阴差阳错得到机遇,从一般工作人员逐渐成长为有心机有谋略却没朋友的政治家。

  我不知道将来刘老师会不会把《单位》和《一地鸡毛》里小林的故事继续下去——小林同志成长到现在,至少也是副局级了吧——但我希望还是让小林留在记忆里更好。

  写作风格还是那样的风趣幽默,每个人物的第一句话从来不用说,直接冒号后面换行另起一段,一段只有一句话。一句话说不完就加上“又说:”,再换行加另一句话,有几句话就列几段。

  《一句顶一万句》里的对话

  另外,人物心理描写还是那么炉火纯青,就是爆的粗口有点多。

  这部小说前言很长,查了下资料,前言19.7万字,正文3000字。

  前言中,写了四个不同的人物,有高官,有平民,有县里的正局长,有市里的副局长,用刘老师的话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打着了。

  杨开拓连上了苏爽,苏爽连上了老傅,老傅的录像脸上了牛小丽,而牛小丽带出了12个官员,这12个人里面,就有着墨最多的当年技术员如今当省长的李安邦。

  这种安排很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本来以为一个人的故事讲完了,又在另一个人的故事结尾发现了前面的人名。最后牛小丽真相大白,我以为故事就这么结束了,结果马忠诚又送来一个彩蛋带出了落魄的康淑萍。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这就是写给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们看到书,书里的是吃瓜群众,书外的也是吃瓜群众,看着书里书外的那些新闻网红们的故事,看他们起高楼,看他们楼塌了。

  平民百姓与封疆大吏一辈子也不太可能见面,但因为某个人却发生了联系。牛小丽的丈夫联系上了李安邦,李安邦又与杨开拓产生了某种联系,两人落魄后,马忠诚有阴差阳错一身冷汗的联系上了李安邦。

  马克思他老人家曾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点儿没错。

  好的小说,不会让人看着看着就掂掂后面的页数,“怎么还有这么长”。而是看到最后一页还有点意犹未尽,还对书里的人物有很多遐想:某某某怎样了,他跟谁谁谁的事情最后怎么处理的......这本《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就能让你意犹未尽。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六):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我最喜欢的当代中国作家,一个是余华,还有一个就是刘震云。 刘震云的书有一个特点,由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人物开始,娓娓道来,像一位长者在跟你讲故事,故事拐几道弯,勾着你往下听。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叙事方式。 这本书和前几部不同的是几乎都是这几年或前几年的热点事件,用牛小丽这么一个普通女人把这么多事件连起来,这就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 从村里到乡里再到县里省里,一层一层一步一步拉着读者往前走。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意犹未尽,感觉马忠诚之后还有可写的,这是我不满意的地方,但这也是让人能自己咂么出味道地方。 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贾樟柯根据热点事件改变编的电影《天注定》,电影拍的不错,但是没有一个主线来把几个故事串起来,个人觉得完成度不高,有点遗憾。 其实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你喜欢一本书,并把它推荐给身边人的时候,别人看了可能觉得是垃圾。但这并不妨碍,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而且我能从这本书中,得到我自己的东西。

  看电影也一样,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除非和你一起看电影的是一位美女,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些,两个人能做的事。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七):他不生产荒诞 他只是生活的搬运工

  中国社会的热门新闻可以说为创作者提供了绝佳的故事题材,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并不生产荒诞,他只是现实生活的搬运工,生活才是最佳编剧,我们都是主角。

  一口气读下来,不觉得累,有过《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的创作积累,从描绘中国人的千年孤独到官场现形记,刘老师在故事的叙述和文字的驾驭能力上更加娴熟和精炼,都是干货,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他的文本一向都是可以直接拿去拍影视剧那种,记得当年王朔读完他的《一地鸡毛》,发觉在中国真正对他文学地位有威胁的人出现了,英雄相惜,他把小说推荐给冯小刚,冯导一口气读完,激动万分,冯导说:“一个字都不用改,可以直接拍。”,后来陈道明徐帆主演的这部《一地鸡毛》,成为两个人合作的开始。

  知音难觅,刘震云的作品还就冯导能够拍的更有高度和水准,后来两人合作的《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均可以称得上冯导的经典之作。

  这个小说里的故事,我们都能在以往刷屏的热门新闻中找到影子,很熟悉,正如小说名,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吃瓜群众,有太多不可思议扑朔迷离的热门事件,我们渴求真相,在社交网络表达着自己的愤慨和谩骂,故事里早已没有好人坏人的脸谱化区分,甚至善与恶的界限都是模糊的,一切都在合理的发生着,大家习以为常,似乎反过来才是不真实的,这就很糟糕了。好的小说作者从不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只是把现实的荒诞还原给我们看。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创作前后写作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或者说进步,很多创作者渴求表达自我,其实作者有话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作品中的人有话说,我理解的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时候,喜欢不自觉的通过主角说出我们想说的话,哪怕和人物的真实个性并不符合,这就会显得特别假特别虚,刘老师笔下的每个人都很真实,有血有肉,他们的情感、处境、生活习性、说话办事风格都一脉相承。

  小说的结构有点像电影蒙太奇手法,你不难想到贾樟柯那部电影《天注定》,同样映射了很多中国社会的热门事件,不同的是贾导有很多的主观意识在里边,比如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侠客式的英雄主义情结,并带有阴郁的自我毁灭式结局,愤慨中夹杂着悲壮,悲壮中夹杂着彻头彻尾的绝望。你也可以联想到《低俗小说》《通天塔》的叙事结构,很多个偶然将人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这也是创作者上帝视角的有趣之处。

  刘震云的《一句》常被说成描绘小人物的孤独,其实孤独是公平的,并不分大小人物(个人反感大小人物这种说法),只不过大多人是矫情和无病呻吟,只所以孤独是找不到一个说得上知心话的人,这话听起来矫情,却是比比皆是,人生得一知已足矣,人过半百,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人到中年,很多人都开始有意识的缩小“朋友圈”,没事清理手机通讯录,太多与自己真正生活无关的人,真正遇到难路,困惑,翻遍手机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而同时知心的话却都是最凶险的,正因为在乎,一旦有变量,有冲突交恶之后,之前说过的知心话有的也许能引来杀身之祸,就像小说里两个交情将近20年的官员,彼此都握有对方影响仕途的秘密,因为争一个职位,揭露彼此,从此关系破裂。

  说到知心朋友,最好不要一起合伙做生意,电视剧《猎场》中林拜跟郑秋冬商量合伙时就说:硬要把生意往友情上扯,就是无赖。

  曾有一位观众向窦文涛提问:为什么朋友往往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

  窦文涛说:我的感觉,这跟个人性格有关系。比方说我的性格不太爱跟人交往,所以我说了甭说见大家,连我自己的好朋友都经常抱怨,说我不肯出去。我这样也挺好,就是说这个共苦的时候很多时候咱们能共苦。同甘的时候往往不能同甘。但是问题是我有时候觉得我也不需要跟别人同甘。活自己的就完了,很多时候咱们当年一起奋斗过,奋斗完了。

  你讲那个饭局,我们做节目还讲,为什么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永恒的,因为他讲了一个中国人的哲理。就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中国文化里一个情结就是各个圈子里的人都不断地在回忆当年的黄金时代、当年的创业年代,包括明朝的这些移民,回忆当年十里扬州、风花雪月,但是到今天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这恐怕就是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很多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同甘?我们共苦也很有意思。至于说很多时候可以同甘,我对人性有点偏悲观。同甘也不会长久,所以还不如自得其乐。

  就是这样,不必强求,也强求不来。

  说回到刘震云,个人认为早期他的长篇《故乡》三部曲不如中短篇小说《一地鸡毛》《单位》等写的好,后来的《手机》《我叫刘跃进》因为被拍成电影,提升了很多个人影响力,真正集大成的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沉稳大气,可以说是巅峰之作了。

  刘震云和莫言有很多相像之处,首先两人在国际文坛都特别有影响力,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也经常受邀去国外演讲,国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组团来中国旅游,特地到了莫言和刘震云的故乡,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曾多次以自己的故乡山东高密和河南延津为背景,只不过刘震云是体制外的作家,莫言则是体制内的,同时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更符合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国度的想象,贾平凹也是诺奖热门人选,只不过贾平凹的文风太古典,有点像古代的文人,翻译成外文不占优势。而且很无奈的是好多人说贾的中短篇和散文比长篇更好。

  已经有网友开始猜测刘震云这部新作是否会搬上荧幕?那么看过这部作品的朋友我们不妨留言讨论下你能想到哪些明星更适合饰演小说中的角色?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八):某某某被抓,某某某被杀,你我只是吃瓜群众

  最近看了诸多小说,有沪派的《繁花》,有悬疑的《无人生还》,还有肯福莱特的旧作《圣殿春秋》。发现,还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吃瓜群众的儿女们》看得最为畅快。也许看多了内地的影视剧不说人话,突然发现说人话的刘震云新作竟然像发现了久违的美食,自然饕餮为快。

  小说不长,有四个主人公,河南农村妇女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副局长马忠诚。四个人,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阶层,竟然发生了生死攸关的联系。很不可思议,但小说就让你可信。

  农村妇女牛小丽想给单身哥哥找个媳妇,不惜借高利贷作彩礼给外来媳妇。结果惨遭诈骗骗婚,不甘心命运的她毅然决然踏上寻人之旅,当然也有高利贷的压力。这一路上吃了多少苦,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体会。最后在中介的介绍下,下了海,做高价妓女卖身还债。

  省长李安邦,正值中央考察的重要关头,却面临内忧外患。儿子无证驾驶遭遇车祸,车内裸女身亡。妻子晕倒住院,却借此机会大肆敛财。一手提拔的下属突然被双规,下属掌握其不少秘密。无奈的他只好找商人好友帮忙,找大师消灾。

  公路局长杨开拓在重大桥梁事故发生时,正在亲戚家狂饮。匆匆忙忙感到事故现场,在领导的质问下竟然一笑回应。“微笑哥”红遍了网络,他被停职。好事者竟然把他参加各种活动戴的各种名表放在网上,“微笑哥”成了“表哥”,他由停职变成了双规。

  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由于同事间内斗,意外得到副局长的官衔。在外地旅游被领导叫回去值班,在车站等车却遭遇足浴店仙人跳。还好破财免灾,保住了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李安邦找大师消灾的方法是找处女睡觉,于是睡了伪处女牛小丽。杨开拓靠处女增强能力,也睡了伪处女牛小丽。马忠诚虽然遭遇仙人跳,但为自己打飞机的竟然是李安邦的老婆。这个荒唐的世界,诡异的现实,让你思考,让你拍案叫绝。

  我们翻遍电视台,发现电视台除了你侬我侬就是家长里短,除了仙侠奇幻就是偶像抠图。除了《人民的名义》你会发现反腐题材的几乎没有,就连《人民的名义》也在支线注水,还红了一心GDP的达康书记。我们的现实是,现实一再上演这样那样的事件,但你不能评论不能转发,更别谈拍成影视剧了。不光现在的反腐不行,以前的越战各类运动都不可以。

  也许是某些人从残酷的历史中吸取了教训,所以他们开始拍商业大片,写官样文章,唱赞歌。前一阵华东政法的教授对《监察法草案》提出了几点学术质疑,竟然有司法界同仁说“为什么不唱赞歌,每次改革都有人唱反调”。这样的言论,体制的奴才,可悲至极。

  思想的独立,是做学术的基本素质之一。类推于写小说,拍电影。简单直白一点,请说人话。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九):好像很近,又好像很远

  “ 马忠诚又感叹,联防大队几个人,又拿嫖如当鱼钓,是荒唐套荒唐。啥叫荒唐?事情荒唐不叫荒唐,把荒唐当工作做才叫荒唐;把荒唐当工作做也不叫荒唐,联防队员把钓鱼执法的钱拿回家,他老婆又拿这钱去过日子才叫荒唐。你也荒唐,我也荒唐,大家共同靠荒唐过日子,荒唐可不就成了正常?”

  上次刘震云在锵锵谈《我不是潘金莲》时就说过这话。 好像很近,又好像很远。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十):世上所有事全连在一起

  刘震云不愧是刘震云,讲故事的功力可谓登峰造极。《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长篇小说,三十万字,中间不必换气,一口气读完。开篇就是快速的人物速写、对话,字字在刃上,干净极了。读这种纯粹到只有故事的文字极具快感,如同被作者载着在高速路上极速飞驰,方方面面还照顾得极为妥帖,畅快。

  那一代作家当中学历高的不多,名校毕业更少,刘震云算一个,高考状元,北大中文系毕业,根正苗红的文学接班人,还是人才济济的老三届,人中翘楚。大学时,全国文学热,刘震云全班同学都在搞创作,刘震云也不例外,不算出众;毕业后其他人渐渐放弃了文学这条路,只有刘震云一个人坚持写,只有他写出了头。

  《一地鸡毛》发表,全国报刊争相转载,在各大媒体创了好多个「十万加」之后,刘震云算出名了。有人介绍王朔给他认识。王朔当时红遍大江以北,拳打琼瑶,脚踢金庸,贩夫走卒无不人手一本,风头一时无两。见了刘震云,王朔说,如果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有威胁,那只有他了。那是作家的黄金时代,写作是为数不多提高社会地位的体面方式,几乎所有作家明里暗里都憋着拿诺贝尔文学奖,王朔、刘震云也不例外。但后来得奖的,是莫言。

  刘震云的小说写得很苦。老实说,八十年代以来的作家,凡是有追求、有出息的,写得都苦。天才这东西,或许在其他行当有,但写作这行基本没有,大多数人都经过退稿、重写、再退稿的痛苦过程。刘震云也不例外。那时他在报社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往书桌前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天气热,他就穿着裤衩背心,汗水湿透了稿纸。这些事作家本人没说过,他妻子郭建梅说的。

  王朔也很少提写作的事,有印象的,有两件。一件事是说他连续写了七八年,出门吃饭看别人,像看鱼缸里的鱼,和社会基本脱节;后来有一天,他突然得到神启,于是改了笔路,这是后话。另一件事只能算一副画面,在他小说里提过,说写作没什么印象了,就记得黑色的夜,一盏台灯,一堆稿纸,埋头写到窗边鱼肚白。以上两件事全凭记忆,没时间翻书佐证,如有闪失概不负责。

  市面上刘震云的作品,我基本搜罗出来全看了。刘老师笔力雄健,短短三十年创作生涯,足有几百万字,读起来却不费力。刘老师的小说不拽虚的,亲民,接地气,不像纳博科夫那样沉迷比喻,也不像乔伊斯那样爱好神话,把小说几乎写成了摩斯密码,转换后也未必能读懂。刘老师的小说是萃取过的,基本只有故事,一个故事接另一个故事,接连不断一路牵连下去,几乎可以把世界上所有事全连到一起。胸中雄兵百万,而且个个有名有姓、有样貌有性格,刘老师就有这样的本领。

  刘老师最好的作品当属《一句顶一万句》,出版当年,震动文坛,直取文坛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有段时间,我逢人推荐这本书,直到别人见了我赶紧别过脸去,生怕我凑不要脸又聊刘震云。后来自己也疲了。常常看到许多人在网上推荐《一句顶一万句》,心里默默为他点个赞,另眼相待,引为知音。如果王朔写完了《我的千岁寒》,或许能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战,但鉴于王朔老师一直敝帚自珍,不肯放出他的「红楼梦」,所以以目前出版作品看,刘震云领先半个身位。

  刘震云老师之后的作品,全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余波。就像这本《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无论是找人的情节,还是主角难觅能说知心话的苦恼,读着读着就有吴摩西的意思。但毫无疑问,叙事和文字更上一层楼,隐隐有宗师气派了。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串联了近年的几樁大案要案、影射了几位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借用了几个热门事件,刘震云处理相当老道,令人拍案叫绝。这里我就不作剧透,自己买书体会。近年来中国社会愈发魔幻,作家编的故事往往不如真实来得精彩,莫非真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以至于作家不得不屡屡向现实取材。也难怪这几年非虚构写作比虚构写作火热。但我敢保证,这本虚构的小说远比新闻好看。

  刘震云笔下人物常说:「世上所有事全连在一起」。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看似不相关的人物总能通过一根看不见的线联系起来,多渺小的人物也有可能改变大人物的命运,起于青苹之末的风,威力足以吹尽雾霾,令天地为之一新,我姑且认为这是樁美好的愿望。我相信这个愿望。否则,苍茫大地,如此多小人物,却注定是被奴役的蝼蚁,真真是极可悲了。

【吃鸡战场】《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读后感精选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jwk/35605.html

推荐访问: 吃鸡下线 吃我压路机

扩展阅读文章

经济著作热门文章

经济著作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