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特点是_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评析

时间:2021-07-27 来源:经济政策 点击:

  2008年5月21日,只有4年党龄的蔡英文接任民进党第12届党主席,成为民进党第一位女性党魁,民进党进入“蔡英文时代”。众所周知,在此前的3月22日,台湾民众刚刚用选票否定了推行“台独”路线长达8年之久的“扁政权”,民进党沦为在野党。蔡英文在就职时表示:“民进党未来不走深绿路线”,要“建立新的中国论述”。本文拟就蔡英文两岸政策沦述演变、特点及影响作分析与探讨。
  
  一、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的主要内容
  
  现年54岁的蔡英文涉足两岸政策研究与实务较早。1994年至1998年,她被聘为“陆委会”咨询委员,1999年至2000年被聘为“国家安全会议”咨询委员,2000年至2004年任“陆委会主委”,2006年至2007年任“行政院副院长”。从从政经历看,在李登辉当政后期及陈水扁当政期间,蔡英文在两岸政策的决策与执行方面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出任党主席一年多来,蔡英文在其发表的文章(主要如《我们为什么不欢迎陈云林》(2008年11月3日)、《以新本土观捍卫台湾》(2009年3月22日)、接受媒体专访、在出访日本、美国的演讲等言论,也每每涉及两岸政策。综而观之,蔡英文关于两岸政策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1、坚持“两国论”。1998年蔡英文参与台湾当局攸关两岸关系发展的“0816”项目,其中一项内容即为“特殊国与国关系” (后来通称“两国沦”)再研究。蔡英文实际上是李登辉“两国论”的主要炮制者之一。2000年,李登辉在卸任前向陈水扁极力推荐蔡英文出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任“陆委会主委”期间,声称“两国论现在不说,但仍是事实,是两岸在政治淡判前必须建立的基本对淡架构”。2002年8月3日,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实质上是“两国论”的变种。
  蔡英文出任党主席时表示:要“重新定义台湾本土论述、建立新的中国论述”。在《以新本土观捍卫台湾》一文中,蔡英文称民进党有三大责任:一是必须有承担守护“国家”的责任,二是必须坚持理想性,三是必须以包容性来扩大社会基础;并表示:“台湾主体意识匕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共识。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可以把‘本土’重新诠释为一个包容性的观念,让这个社会所有的新旧移民不分族群都能共享‘本土’,包容性的本土观可以跟‘主权’连结。我们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主权’是我们自己的”。2009年4月11日,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导的所谓“民间国是会议”闭幕致词时,向马英九提出七项“要求”,其,和第一项就是要马英九“收回台湾与中国是‘地区与地区’、‘两岸人民只是户籍不同一’的说法。由此可见,蔡英文所谓“新本土观”、“新中国沦述”仍是将“台湾与中国”对立,将两岸关系定位在“两国论”基础之上。
  2、否认“九二共识”。蔡英文任“陆委会主委”时即公开声称“海峡两岸一九九二年共识是一个不清楚的概念”;2001年11月,蔡英文表示:台湾当局承认1992年两岸在香港会淡的过程,但因各方对最后的结果解读不同。因此所谓的“九二共识”并不重要。出任党主席后,蔡英文仍表示:“国民党将‘九二共识’视如命根,也是其精神象征;但是在民进党的认知里并没有‘九二共识’,民进党无法承认‘九二共识一,宣称:民进党再执政时,可以不接受“九二共识”,若两岸以“九二共识”为前提签署协议,民进党执政后将不承认。
  3、坚持“台独”选项。2000年7月15日,刚出任“陆委会主委”不久的蔡英文表示:“台独是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的选项之一”。2008年9月26日,在民进党22周年党庆活动中,蔡英文表示:台湾在“主权”议题的处理上应该要确保三个原则:第一,未来任何的选项都应该开放,任何选项都不能预先排除,包括“独立”;第二,“台湾人民有权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决定”;第三,“台湾的未来,只应由台湾人民自己做出决定”。在《以新本土观捍卫台湾》一文中,蔡英文也表示:“要统要独,必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2009年3月15日,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中,蔡英文称:民进党过去执政8年来,确立了台湾“主体”意识、“主权独立”和由2300万民众决定自己前途的共识。
  4、反对两岸交流。蔡英文在“陆委会主委”任内即1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两岸“三通”与其他各项交流。2009年4月,她还洋洋得意地称:她当“陆委会主委”4年期间,是大陆方面认为最难对付的人。
  出任党主席以来,蔡英文对两岸交流与两岸关系发展仍是”一反到底”。2008年11月,第二次“陈江会”即将在台北举行,蔡英文公然表示反对,并发表《我们为什么不欢迎陈云林》一文,硬是把“陈江会”即将签署的4项经济性议题与所谓的“主权问题”挂钩,要马英九当局在“主权问题”上厘清疑点后,再邀请陈云林来台,摆明了是要为两岸关系改善与两岸交流设置障碍。2009年4月,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导的所谓“民间国是会议”闭幕致词时,向马英九提出7项“要求”,包括:马英九应该收回台湾与大陆是“地区与地区”、“两岸人民只是户籍不同”的说法;废除“国共平台”;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应该纳入“国会”监督;台湾与大陆之间任何超越WTO多边开放承诺的协议,应交付人民“公投”,并修正“鸟笼式公投法”;收回“ECFA势在必行、愈快愈好”的说法;要求大陆承诺放弃对台湾与其他国家签订FTA的杯葛;为防止私人利益凌驾“国家”利益,应全面撤换与大陆有利益纠葛的“国安”团队成员和淡判代表等,这七项“要求”实际上是要马英九当局全面中止两岸交流。2009年4月,第三次“陈江会”在即,蔡英文故技重施,大肆攻击马英九“亲中卖台”、“矮化台湾”、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手打压台湾等等;5月,蔡英文主导策划“5・17呛马保台”大游行,把游行的主要诉求设定为:“保台湾,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要公投”、“顾主权,唾弃卖台权贵”、“救失业,反对无能政治”、“护弱势,反对一中市场”等,这4项诉求中有3项涉及两岸议题,对两岸关系发展均持反对主张。蔡英文不仅反对马英九当局推动两岸交流,也反对民进党与大陆交流。2009年5月,蔡英文公然宣布禁止党公职人员参加在厦门举行的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海峡论坛”。
  5、图谋两岸问题国际化。2009年3月,蔡英文在访日期间呼吁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上扮演积极的领导角色;宣称亚洲国家有责任帮助台湾,以因应“中国的阻挠”,使得台湾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都能真正融入亚洲;“台湾对钓鱼岛主权的主张”,与中国完全无关,台口之间对此的“主权争议”是台日“两国”的问题,也与中国无关。蔡英文还说:“面对艰难的局势――包括中国对台湾‘主权’的主张、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威 胁’,台湾必须找到最佳的定位,以最有效地参与亚洲事务,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2009年5月1日,蔡英文在即将赴美访问时表示:到美国尤其是华盛顿地区,要让美国各界,包括政府、智库,清楚了解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不符合美战略利益。蔡英文极力“拖美口下水”、促使两岸问题国际化的图谋,与李登辉、陈水扁如出一辙。
  
  二、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的主要特点
  
  从2004年9月加入民进党,到2008年5月出任党主席,蔡英文党龄还不足4年。这位学者出身的都会型女性,相较于传统草根型的民进党,无疑反差极大。民进党内有评论称:“她有民进党现在最欠缺的特质,就是干净、清廉、超派系”,“无论在年纪、学历、从政纪录、形象、亲和力、国际观、外语程度、思路、决断力、操守等方面,民进党内根本就没有人能与她相提并沦”。显然,这些评论只看到了表象,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其实在政治理念与意识形态方面,蔡英文与民进党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蔡英文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一名学者,迅速成为“政治暴发户”,并不是靠她的“法律专长”和“经济专长”,而是因为她极力为李登辉、陈水扁“台独”言行出谋划策、挺身辩护。也正因为如此,就任党主席一年多来,蔡英文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带向“理性与务实”的道路,反倒是她的沦述逻辑与领导风格增添了不少草根性和“非理性”的色彩。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顽固性。蔡英文始终坚持“两国论”是其两岸政策最明显的特点。如前所述,蔡英文不仅是“两国论”炮制者之一,更是“两国论”的“最忠实执行者”;出任党主席以来,她虽然较少或不提“两国论”、“一边一国”等,但其所谓“新中国沦述”仍是将两岸关系定位在“两国论”基础之上,其所强调的“理想”、“国家”、“主权”、“本土”、“主体意识”等等,都明显是以“台独”为指向的。2009年3月17日,在东京一次记者会上,当被问到有报道指陈水扁批评她“不淡‘台独’、怕东怕西”一事时,蔡英文反击道:自己热衷的是对于“台湾主权”的确保与台湾人共同的“主权意识”的凝聚。她最后还不忘向陈水扁呛声:“我的信念很坚定,没什么好害怕的”。
  2、欺骗性。蔡英文有关两岸政策的论述从表面上看并没有赤裸裸的“台独”主张,其早期主张“两国论”,近期则主张所谓“新本土观”和“新中国沦述”,强调要用“台湾本土”、“台湾主体意识”“台湾生命共同体”来捍卫“台湾主权”。其实这些论述其本质上都是变相的“台独”主张。蔡英文在《以新本土观捍卫台湾》一文中,主张“要将本土和主权链接”、 “主权是自己的,是否独立要自己选择”,“面对愈来愈复杂的两岸情势,必须以新的本土观来凝聚台湾,才能够捍卫我们的主权、民主、自由,与生活方式”,这些沦述字里行间虽没有“台独”字眼,但“台独”主张却是不言而喻的。又如对马英九当局改善两岸关系、推动两岸交流的举措,蔡英文则紧扣“主权退让”、“亲中卖台”、“矮化台湾”或“国共联手打压台湾”等论调,这对台湾泛绿选民甚至中间选民具有一定欺骗性和煽动力。
  3、“为反对而反对”。民进党沦为在野党一年多来,为巩固泛绿基本盘和寻求与国民党的“政策区隔”,竟然以台湾“主权”捍卫者的角色自居,全然不顾马英九当局推动的两岸政策是否对台湾经济复苏有利,对台湾人民有利,对台湾未来发展有利,采取“逢中必反”和“一概否定”政策。一年多来,无论马英九当局提出什么样的两岸开放政策,如开放陆客入岛旅游、开放两岸“大三通”、参与IHR、签订CECA或ECFA、两岸金融合作、陆资入岛等等,蔡英文和民进党均一律反对。就连前民进党“立委”李文忠都无法忍受当前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他说:“民进党是怎么面对主权与两岸经贸这些没题的?直到目前,台湾社会看到,我们所做的,就是反对”;“民进党的中国政策是‘屁股面对敌人一’”。
  4、暴力倾向。民进党在野一年多来,先后发动了“8・30百日呛马”、“10・25反黑心、顾台湾”、“11・06台北围城”、“5・17保台湾、顾主权”等多场大型街头运动,作为策划和领导者,为了煽动更多的支持者走上街头,蔡英文常有“火爆”言论。以2008年“11・06台北围城”为例,在民进党中常会和“因应陈云林来台行动方案小组”会商抗议行动的会议上,蔡英文亲自定调要“文场”论述和“武场”抗争同时并举;在接受《自由时报》专访时。她又表示:“为了捍卫人民权利必须冲撞”、“不保有革命性格就无法改变与抵抗”。“11・06台北围城”最终酿成台湾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流血暴力事件。2009年4月,为了策动“5・17保台湾、顾主权”游行,在新竹县新埔义民庙,对支持者要求在5月17日那天把机场、“立法院”和“总统府”都烧掉,蔡英文竟然回应说:“不排除任何可能”。针对ECFA(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在下半年可能启动一事,蔡英文语带恐吓地说:民进党一定会举办“公民投票”,“如果国民党不顾多数民意及台湾社会对ECFA的疑虑,相信他们会付出很沉重的代价”。此外,对于少数民进党“立委”或党员制造的议会或街头暴力事件,作为党主席的蔡英文也基本上持默许和包庇态度。如在“立法院”内,叶金川被勒脖子,洪秀柱、李庆华被掴巴掌,在大街上,张铭清被推倒、郭冠英被迫打等事件,蔡英文的态度或则“视而不见”,或则“轻描淡写”,或则“推三推四”,或则干脆扬言“打人无罪、推人有理”。
  
  三、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的主要影响
  
  蔡英文就职党主席时表示:要“建立新的中国沦述”;“民进党未来不走深绿路线”;“民进党要回到民间扮演好反对党监督制衡的角色”。但事实上,一年多来,蔡英文却是�一套做一套,其所谓“新中国沦述”,实际上丝毫没有改变民进党的“台独”基本教义,其所谓“从来不反对两岸交流”,实际上却是“逢中必反”,其所谓要做“有执政经验的在野党”,实际上却是在“为反对而反对”。蔡英文如果继续沿此思路领导民进党,显然对台湾社会和谐、民进党未来走向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将产生负面影响。
  1、不利于台湾社会和谐。民进党“在野”一年多来,先后组织策动多场大型街头运动,动辄则数万甚至数十万之众。在去年“11・06台北围城”之后,蔡英文即扬言“以后会常常在街头见面”。2009年2月,民进党临时中常会为呼应蔡英文2009年作为“社会运动年”的主张,把“社会发展部”更名为”社会运动部”。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说,因为国民党在“立院”拥有四分之三的席次,仅拥有27席的民进党议会路线势必会减弱,既然要成为有力量与领导能力的反对党,取而代之的就是群众路线。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扬言:民进党未来将采取“焦土抗争”。更为 严重的是,民进党在策划所谓的“社会运动”时,还往往利用“统独”、“省籍”、“蓝绿”、“主权”等议题,使得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已被严重撕裂的台湾社会难以得到修复。简言之,民进党如果不能扮演“忠诚的反对党”角色,也不修改“深绿路线”,就不可能成为对台湾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在野党,台湾政局稳定与社会和谐仍有待时日。
  2、不利于民进党未来发展。2008年初的两场选举,台湾人民用选票否定了“扁政权”和民进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扁政权”过度操弄“台独”议题,无法有效因应大陆崛起的客观事实。正如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所言:民进党最严重危机就是将“台独”当作最高价值。遗憾的是,蔡英文并不以为然,而是继续打着“台湾主权论”旗帜,“反中”、“反马”、反国民党、反两岸交流,颇有与陈水扁一较高低的之势。因而岛内有媒体称:蔡英文走的是一条“没有陈水扁的陈水扁路线”。殊不知主张“台独”的人毕竟是少数,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反对“台独”主张是台湾的民意主流,“台独”已经成为民进党的包袱和负资产,也是民进党跌入失败深渊的主要原因。民进党若想重新出发就必须抛弃“台独”这个包袱;反之,民进党若从“有执政经验的在野政党”脱化成专搞“台独”的政党或政团。也就注定民进党将永远失去重新执政的机会。
  3、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海紧张局势立即获得扭转。一年来, “两会”共签署九项协议,解决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直接通航、通邮等一系列两岸交往与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经济合作和两岸同胞往来。迄今,马英九在两岸关系方面的绩效,是各项政绩中民意评价最高的一项。然而,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却逆势操作,无论马英九提出什么样的两岸开放政策,更不管这些政策是否对台湾发展、对台湾人民有利,统统一律反对,张口就是“卖台”,闭口就是“主权流失”,不仅在“立法院”暴力杯葛,还煽动支持者走上街头闹事、制造冲突。蔡英文及民进党的所作所为,对马英九当局推动两岸各项交流正常化以及两岸关系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牵制和破坏作用,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负面因素。
  综上所述,蔡英文作为“两国论”的始作俑者之一,更是“两国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坚决执行者,其出任党主席以来提出的所谓“新本土观”和“新中国沦述”等,也都是以“两国论”为立论基础和出发点的,“两国论”始终是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的灵魂与核心。面对两岸关系改善和两岸交流的快速发展,蔡英文和民进党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的是“为反对而反对”和“一反到底”的政策。由此以观,蔡英文和民进党若继续违背主流民意,死抱“台独”基本教义,扮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破坏者”角色,则民进党在“蔡英文时代”将难以走出困境。

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特点是_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评析

http://m.cubkforchild.com/jjwk/101922.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经济政策热门文章

经济政策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