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之境|《无人之境》经典观后感10篇

时间:2021-05-29 来源:考试类 点击:

《无人之境》经典观后感10篇

  《无人之境》是一部由西恩·马提亚斯执导,伊恩·麦克莱恩 /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 欧文·蒂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戏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人之境》观后感(一):这是只想喝醉的我们,能一饮而尽的所有

  《无人之境》是一出对于观众很是挑剔的剧目,过滤粉丝的功效极强。

  譬如,当日在我左手边的两位中年女士,从落座起,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在播放纪录片的时候也不体面地错过“把剧场当作她们家客厅”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在话剧正式放映后也不舍得收声,害得我只好顾不得长幼有序地拉下脸来:伐好意思,勿要讲闲话了。当然,从并不愿主动耳窃的谈话内容来看,我估计到她们也是撑不了全剧的。果然上半场两人再也没有开腔过一句话,或许是被并称不上什么“有情节性”的对谈搞懵了。而中场休息之后,懂礼数的女士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真的,上个月十六号下午的大剧院主剧场,也许不适合她们。

  衰老和青春、历史和记忆、清醒和梦境、溺水和搭救……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从《无人之境》的不拘一格和使人费解来看,作者哈罗德·品特的诗人属性是昭然若揭的:人物大过故事,情节隐于对白,营造取代讲述,不亲昵,很晦涩,高冷和慢热。起初,由于委实懂得不彻底,于是想了又想,自发拆了又拆,好像在脑袋里念念不忘,便生出了某种奇异的瘾。或许一旦观者着了道,其催发的后劲就浓足得像Spooner在上半场不肯撒手的那瓶麦卡伦12年威士忌。

  这部属于品特创作中期的话剧,大致呈现的依然是剧作家大多数剧作的典型场景:一个房间,两个人,进行着平静对话。外人进入房间,屋内局势伴随对白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光视觉指向的编排和引导已显露端倪。在开场的短片里,导演把四个演员的走位描述成“怪异的舞步”。迎合着四人间和“真切”无缘里夹杂变化的关系,他们的步伐也在一言一语中集散、偏移与腾挪,在看似随性中达成形式上的平衡性,又不失“杂乱”中那微小而奇妙的艺术感。

  自然,不光是“信足踏来”的脚步是经过精确计算、筹备和排练的,还有背后那半圆形的灰蓝色层层方格,辅以有节制的灯光把房间闭合成监狱;也如工作人员切下和码起的弧度饱满的黄油卷,以彰显英伦贵族引以为豪的早餐品味。两位爷爷的服装也颇有意味,一方的西装皱得像纸,材质粗劣,另一方布面挺括,简洁精神。Ian爷爷脏兮兮的小白鞋甚是瞩目,Patrick爷爷锃亮的皮鞋不必说是绅士必备。表演场地小,演出阵容小,切入视角小,并不意味着敷衍,反而更考验花在“精致”上的功夫。

  本剧在一溜高高低低的酒瓶中,从琼浆玉液里探出头,又最终沉落醉隐到底。

  开篇那一团和气的对杯畅饮,Spooner那赞不绝口的“善良”,只是他意不在此的过门。“力量”,话题如他所计,落入重点。投向酒柜的过剩打量和对美酒觊觎的眼神,他的整张面孔密密麻麻爬满了“馋”字,彻头彻尾是一只掉进米缸的老鼠。“有洞察力”、“让我平静”、给自己“知分寸”姿态的设立、对“自由”的宣称…… 这长篇大论,这满嘴火车,听似掷地有声,封住了“善良人”掉以轻心的气口,把对面的老爷子堵得不得不“寡言”。他抢夺的,自然不只是柜子上的威士忌,是为争当一大段对话的“领导者”。

  接着,被一杯又一杯的威士忌灌到酒气汹汹,Spooner便放弃了表面上所剩无几的约束,更天花乱坠起来。为了一圆耸人听闻的‘It changed my life.’大话,故事中的“夏日夜晚”、“公园漫步”、“安宁”等等元素,无疑是故事背景的现实触发了另一个情景复刻,他借机绘声绘色了一场即兴的虚幻。借“比我年长”,刻意在微乎其微的年龄差距上扒拉出哪怕一点点的优越感;“下三滥的文人骚客”,大加讨伐对于同僚的蔑视;‘How bald he was!’,对眼前这个老头的放肆攻击…… 尽管Spooner前言不搭后语,还是走漏了大把零星。

  他也是敏锐的人,对于暮年人士的孤寂深有体会,尤其是Hirst这样一个把生人“捡”回家的酒鬼,那脾性上的空冷和饥饿简直晃不开眼,所以绕至“有没有被爱过”的抛问,是手到擒来的敌方软肋。又来一番语不惊人死不休,Hirst惶惑不解的表情达到了他预料的效果。试探地回盼一瞥对方的反应,继续开始买弄起艺术、两性、财富方面的虚拟胜利,并对Hirst表示“旗鼓相当”的应答再三追问,‘What happened to them? What happened to our cottages? What happened to our lawns?’,出落成诗歌韵律上的吟咏,以及言外之意的反复确认。

  面对离奇的风俗,Spooner将信将疑,掏出铅笔击打着玻璃杯,暗含挑衅。等对方气势偃息,又一次夺过话题,刺探进对方婚姻生活隐私,那猥琐无耻的、近乎于逼问的抬杠,把敌人逼到眉头深锁,到面露苦色,到破口大骂,到气愤难耐地砸碎玻璃杯。“缺乏男子气质”这种毫无立场的臆判,粗俗地放大和捏住对方弱点,转而又递上做朋友的提议,一边还庆贺着让Hirst哀恸的失去,旁观着他的摔倒和爬行,纸笔记录着‘No man"s land...does not move...or change...or grow old...remains...forever...icy...silent. ’这一转瞬即逝的感悟,却绝不伸手相助,毫无任何关心,只有忙不迭合上房门任君迷失谷底,在别人家中悠然自得地鸠占鹊巢,滑步起舞,口哨阵阵…… Spooner这个来客的恶毒指数,太过骇人。

  而Hirst从始至此,却犹如有什么难言之隐,数次负气地和着烈酒吞咽苦涩。之后的一系列过激反应,更是无助的极端化表现。他和Spooner,一位失忆,一个无德。后者带着居高临下的心态,站着调侃着端坐的人,又毫不过问主人的意见,自说自话勾出椅子,不论站或坐,都极尽支配空间之能事。他最初在兴头上四处打探,到了‘Expectation’一字一顿,简直在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个期冀着借用他者善意乘虚而入的投机主义者形象一时就丰满起来。之后再将“林间窥视者”当作何种雅号予以澄清,大言不惭把对于空间的攫取当作是哲学理念,以投合于自我品味…… Spooner不但穷酸到底,更实在太奸佞丑陋了。

  Ian爷爷的表演大概是无法复制的。Spooner安分难耐至极点,一刻都停不下来,保持一个动作或表情不会超过两秒。尤其在走位方面,不断小幅变换着,随心所欲地进退攻守,又忽而醉到如螃蟹般横行,还得意洋洋独舞起来。而老辣独到的手部动作处理亦最大限度赋予了表演在文字之外的内涵和价值。爷爷的嘴部动作也是一绝,就算他不说台词,也绝不会空闲下来,砸吧着,努起着,嚅动着,好像杯中物喝也喝不够,再快活一些就会口哨声婉转欢悦,满满的都是戏。此般精细入微的肢体投入,并不比大张大合的招式省力多少,照旧鲜活流动。

  Foster一上场就显出了神经质。不但步伐飘飘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喋喋不休,又疑神疑鬼,让Spooner一下子接不了招。Briggs就盛气凌人多了,并一下戳穿了来客自称是主人“朋友”的真面目。两人一来一去,形成了使Spooner左右为难的对垒,他的脚步后退摇晃。但好似为了阻挡Foster难以控制的自恋,他搬出了阿姆斯特丹的经历抢过话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乞丐和狗的荒诞故事,联手Briggs奉上了硬币把戏的戏弄。Spooner在这两人身上,暂且并没能捞到什么好处,还不得不躲着好像随时都会将他驱逐的Briggs。

  Hirst醒了。也有了看客。这次虚伪的Spooner也假模假样清理起玻璃渣,他先前的口水仗胜利也一同被弯下的脊背打回原形。四人间的关系重新构建。Hirst的梦直达他口中的“安静”本质,死寂的湖泊无疑比冲撞的瀑布静默,可一方面寻求安静的他,另一方面又渴望“陪伴”的亲近。那本迷失在记忆中的相册,是他念念不忘又束之高阁的财富。They can take the future that we"ll never have the chance to waste, but they can never take our yesterdays away. 可昔日耸然的骄傲与坚持,或许也敌不过对于逝去无能为力的绝望。

  抛弃颜面,举着酒瓶猛灌,Hirst的窘迫溃散,令Spooner表情鄙夷又同情,可那一瞬间,他似乎开始明白,反感的也分明是自己的同类,只不过换了种挣扎的姿态。而Hirst几度询问时间的焦急和忧心,那帮不上忙的记忆力,令观者也不免哀愁。在Hirst抽泣时,Spooner微微欠下了脑袋,或许眼前之景太残不忍睹了。当然这脆弱降临的鸿沟便意味着机会,他一方面为了安慰Hirst,一方面要继续未竟的讨好之举,于是声称溺水的人是自己,Hirst的真正朋友也是自己。

  ooner的故作亲狎惹怒了其余两人,引来的不仅是言语攻击,更是来自Foster圈绕电线和Briggs似要捏碎眼前卑劣的死亡威胁。被后者的如雷气势吓到魂飞魄散的Foster以惯常的自夸试图重塑理智,可身后的Briggs“神经质”、“无所事事”、“傻叉”等谩骂又把他贬低得吭不了声。稍后,Foster却惩罚性地将Spooner囚禁在了黢黑的空房间里。这一波接一波互相的攻击和较量,好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这四个人,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拉锯出关系的不懈角力。

  “囚禁”的这出警告只是另一个序幕。吃早餐是妙趣横生的一场戏,Briggs服侍进餐时一招一式的韵律感,Spooner晃悠西装的直勾勾眼神,还有座椅和餐巾位置的互相抵牾,两人火花四迸的不咬弦看得人嘴角勾起。期间,Spooner前一刻说“从不吃别人的东西”,后一瞬又反对浪费,在颠倒和矛盾中依然勉强着一种高高在上又不攻自破的道德高尚性,而他在进食前的自白也佐证了意识和行为的脱离。那接受施舍的满心愉快,对Foster和Briggs两人相遇过程的应卯反应,耳闻《泰晤士报》时难以置信的表情,关于第戎经历的杜撰…… Spooner本性依然。吃饱喝足的Spooner终于舍得拼凑出离开的借口,那丢在盆中叮铃作响的铜钱嘲讽出对于自我的估价。可Hirst作为“同行”的事实,让他的胜负欲又被急速激起。

  再登场的Hirst终于有了些贵族生龙活虎的样子。Spooner审时度势地守住Charles的人设,一语不发享受不属于他的夸赞。不用说,“他”的妻子出轨那段最为活色生香,堪称令当事者啼笑皆非的戴绿帽子经历。第一回合的笑料不断还来不及喘息,关于‘Stella’的提起简直是神来之问,使比赛第二回合的局面气象大变。Spooner那小人得志的表情,得逞得一如热衷于掐架的小孩,贱出一种新高度来。然而玩火终多半自焚,他对于“胜利”的执着把自己推入了不堪的境地。

  一边,Hirst尽管高度愤怒,却反而谆谆不绝,试图感化对方。自他的春风化雨中,可见他和Spooner两人又明显不同,后者夸耀的只是拥有,而Hirst回忆里真的有爱,口吻里满是对于回忆的温情眷恋。另一边,Briggs明明以对主人的温吞水态度忍无可忍,但迟迟又不戳穿入侵者的真面目。大概,他还是希望有那么一个谁,化作捉摸不定的因子,在三人固化的关系之间勾出一点涟漪和变化吧。所以Spooner也是他的稻草。就像三个人干杯时,背后那出其不意的玻璃撞击声,“叮铃”,给“恬不知耻”添上了清脆伴奏。

  而Spooner这条老奸巨猾的泥鳅,在胜局急转直下之际,也不光忙着顿时颓然。竟毛遂自荐地做秘书,以求找到稍微好看的姿势,为自己在此处的存在奠立正当的理由。自然,这样企图挽回尊严的方式,遭受到了爆发式的鄙夷。可Spooner的南柯一梦越做越雄壮,开始贩售起自我:口才、智慧、勤奋、诚恳、忠诚、求知欲、厨艺、洁癖、琴技、运动天赋…… 那信誓旦旦的下跪,其奴颜婢膝的面目已经被悉数看穿,故而关于读书会的提议会被冷眼无视。

  好在能够感谢苍凉的时间。在使尽浑身解数贡献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后,同样年迈的Spooner气数也真是不够了。满心自傲的人,哪怕不喝酒,也是醉醺醺的。他清醒地说了好久大胡话呢。一样是被绑架了的人,Hirst是被由病魔抹去了的时间,渴求的“寂静”使他听见了婉灵鸟鸣,但Spooner是被自己,他永远都找不到自己所谓的“安之若素”。被再三的失败袭来的虚无感彻底主宰,Spooner也最终放弃抵抗。四个人一起再次步于Hirst的梦境,在性烈的威士忌、凶猛的伏特加、醇美的香槟、虚构的茴香酒、解渴的啤酒、风味别致的麦芽酒等佳酿玉醴的猛烈洗礼后,把贫瘠、隔离、孤独和绝望,都一干为快。

  《无人之境》观后感(二):《无人之境》|掩埋在破碎对话中真实或是假扮的回忆决斗

  T Live是英国国家剧院在2009年开启的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戏剧直播项目。NT Live项目经由专业拍摄团队对话剧的现场演出进行录制,并将其保存为影像资料,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便利。

  2016年年末,《无人之境》就作为NT Live 项目的展映剧目之一,引入中国。万磁王和X教授同台飙戏,配角布里格斯的扮演者是《权力的游戏》中总和雪诺过不去的守夜人头子,这出戏的卡司可以说非常耀眼。

  《无人之境》观后感(三):圆型剧场

  去看了NT live的『无人之境』,伊恩和帕特里克爵士主演。保守的说,晦涩难懂,一开始像在看『去年在马里德昂』和『都灵之马』的结合物,半个小时之后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名词佳句迭出,演绎上佳,也还算有趣味。

  只看到夜晚里四个男人——本剧没有女性角色,他们彼此间权利的强弱互置。在一小段时间内,总有一个角色在操控全场,彼此间又有一对一的操控和虐待,在脱口而出、看似无意义的语言背后,你会看出人物内心真实的状态,梦魇一样的黑暗和深不可测。无可追忆的过去,死掉的同伴,青春的念想,不存在了的女人,突然的闯入者,盛气凌人与危险,汹涌的性暗示,和同性恋的蛊惑……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无法把握语言时,就要把握氛围。对话,哪怕谎言与掩饰,都在传达真实。

  下半场一开始就是白天,昨夜人物邪恶与混乱好像发生在另一个时空,你以为的无赖,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诗歌协会的主事;你以为懊悔的困惑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文学家;你以为的二流子是仆从,小心谨慎;你以为的暴力者,是厨师,毕恭毕敬。他们的对话带着滑稽,几乎是一出古典的荒诞派喜剧了,轻而易举就颠覆了上一幕留下的猜测,但你又震惊的发现,人物内在的状态,恰恰是夜晚(上一幕)所显示出的真实。

  中间又有若干操控与反操控的博弈,强与弱的置换,台词根据人物在优美纤细与古典有力间切换,服务着不知所云的恳求与哀怜——要多low有多low,这种手段的高贵与目的的下贱,仿佛一瞬间就要千百个观众发疯。结尾在絮絮叨叨的混沌中形成封闭的回环,一夜又一夜,周而复始,一切在重复上演。

  T live的映后谈非常有趣,伊恩爵士真是妙语连珠,帕特里克朴素的乐不可支,另外两位演员则脱下了暴力与油滑的外皮,显示出真正的人格。他们的话题涉及心里分析,75年首映,英国的巡演与做梦。让你对戏剧这伟大的艺术门类心生亲近,对剧目有进一步、却不会干扰思考的认知。我觉得,映后谈的价值甚至超越了戏剧本身。

  《无人之境》观后感(四):虚幻生活

  我曾经对一个年长我十岁的朋友说:"我很奇怪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喝酒。"

  朋友说:”我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们畏惧。“

  “畏惧什么?”

  “畏惧生活,畏惧真实的自己。酒精可以让他们暂时逃离自己,扮演另一个人。”

  这场演出的角色有有产者,有无产者;有成功人士,有潦倒人群;有老年人,有青年人;有主人,有仆人。对白里有或顺或逆的事业,有或惊或平的见闻,有亦真亦幻的回忆,还有不太光明的梦境。

  一切内容好像都不太笃定,但有一样的东西在剧里几乎是永恒的:酒精。

  从酒吧到居住,从老人到青年,无处不遍地是酒,无人不逢浆举杯。麦芽酒,威士忌,香槟…年轻人说到最后一个subject将是forever的时候,我在想,你在说的难道不是你们的酒吗。

  有秘书有男仆的老年人,沉迷于酒精,喝完睡觉,醒来接着喝。他会在午夜里难以抑制的悲伤,又会在晴空下意气风发的漫侃。他的生活陷入了does not move, or change,or grow, remains forever icy silence的境地。

  孑然一身的老年人,同样沉迷于酒精,与另一老人倾诉着过往,合作出不知真假的故事,呕气式的口舌之争,最后又峰回路转的请求成为其秘书。他对自己的生活恐怕没有上者那样对比式的失落与绝望,但他可能是长期压抑的,如果说上者是爆发的阴抑,如溺水般涌来的恐惧,此人拥有的应该是绵长的阴霾,盘绕而挥之不去。

  他们的老年人身份应当只是一个诱因,不过也是一项肆无忌惮的资本。但他们的根源都在于当代人对生活的彷徨和不满,试图在酒精里寻找慰籍,在酒精里可以扮演一个完全不足的自己,按想象去塑造往事,塑造自己的角色,塑造身边的人,一觉醒来又可以重新开始,多么理想的自救方式。如果一天中有一半处于醉酒,四分之一处于梦境,那清醒现实生活反而成了非主流的部分,不正是他们尝试着摆脱生活而能想要得到的结果吗。

  剧里,我没有感受到任何实在,一切可能都是只是一场幻境。作者要表达的也许是,生活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虚无。

  《无人之境》观后感(五):《神奇的舞台剧电影》

  “太老了,没有什么可以奢望”

  “已经永久的阳痿了,人生”

  “永恒和短暂,生命”

  “小孩到老人,变化”

  “生平从来没有被爱,英国的很多人”

  万磁王和X教授,这两位现实里也是真实好友的演员,在舞台上、回忆28岁时候的“舞台剧故事”。他们都老了的时候,回述去这个年轻时候的故事。

  年轻人们,别踌躇,英国的舞台剧故事,对英国的舞台剧观众如是说。

  “在英国乡村教堂里,屋顶的横梁上挂着一些花环,那是为了向教区那些,死于处女之身的年轻女子表示敬意,但是,花环并不仅仅是献给处女的,而是献给所有那些尚未婚配,佩戴着白花的清白无辜的生命”——讲真,不太能理解为什么编剧如此要求演绎,但是、有一种莫名的难以诠释的启悟,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产生,它不是直述的,而是交互的。

  非线性的,所以直接从舞台剧跳到电影的话题,电影需要努力,而努力不是一种展现,说是没有用的,只有做——而做,人会高升。

  舞台剧上,两个英国老头、优秀演员谈起了老婆,谈什么样的是好老婆,比如是否漂亮、是否温柔、是否真诚——这是现代“网络妇女”好有的禀赋和品质,所以你会看到社会新闻媒体报道、多少女人从年轻女子变成剩女妇女,要去相亲、都找不到好老公,还开口就提怎样怎样的要求——本质的弊病没有解决,她们又怎么能够成功。而年轻的时机已经过去,又还会有什么人生至幸的美满来临?

  身为男人好极,能趁年轻看到这样的英国老头杰作好极。男人容易成垃圾,不做垃圾。

  人来了会蜷伏,老头、老妇。年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简单的事实真理有多少人明。

  信任、诚实、聪明的人,对人是否公正——你对挚爱是真正的爱慕,或那只是错误地渴望——这剧本的思路、是舞台剧限定演绎勾起的思索。

  男人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做人不能光说不练。正解。

  就两个演员开展的舞台剧,不无聊、已经是本事。

  年老时的离婚,这部舞台剧的一个轴在这里。无人之境——扣题了。

  现在就是至幸的时候——这是从这部英国舞台剧非线性启悟得到的。

  落魄的老人——这是这部英国舞台剧的另一个轴。享受你所能享受的。【多到好到自己都想不清!】

  甘道夫爵士一生都是做演员,这种坚持他让世界变好了一点点,有魔戒。【过现在最好的人生。】

  “不要等,不要让灵感消逝”【生活是记忆】

  有子女的时候,11月27是李小龙先生的生日。【今天的午饭真美味。】

  这部舞台剧就在此般跳跃的转换中发展。

  这部舞台剧就在此般跳跃的转换中实现。【梦想趁年轻】明智之举。

  年老后:“多年前,年轻的男子们非常帅气,引人注目的相貌,非同凡响,这种场景说明了什么呢?或许是对同伴们的一种柔情吧,阳光明媚,可爱秀发的女孩,有黑色的,有红色的,漂亮的衣服下雪白的胴体,过去的魅力、倾倒!”【青春逝去!它存在过!它逝去!】舞台剧的魅力!爆发性的。它是真实的,真实存在的。

  有趣!~悄然声息的改变。生命。真{实的事}理。

  探究存在。日子。【一切在于焦点,注意力。】

  “那些都有毒,我们不能像那样活着”——天啊,就像讲着中国目前社会现状的少部分风气。

  288

  圆梦当今。

  而《无人之境》的剧本(演员演绎得给力)还是有问题的,是角色在转变立场的时候:僵硬。缺乏说服力。甘道夫直接走开就行了,这部剧就完事了。甘道夫没有,一直拖延着。为了维持舞台,而何必、有张弛,他们演员足够给力,可以撑得起。

  这部剧是关于生活、职业。幸福和表达。【不要浪费大把的青春年华!】这剧作讲人。

  “人生是一条绝路,一切都是徒劳”No~!成功和年轻。年老的人会有同辈都已经死去的时候。

  然后这部剧讲女人。讲不会背信弃义的好女人。讲女人人生的意义。而最后上年纪了什么都没意义。啊!人生,这部剧有人生之意!哈哈哈哈哈~精致的双手,1937年法国的剧情。

  只有优秀的演员,才可以让观众爱上舞台剧——这部作品,就是了。老年落魄真的很可怕,这部剧启示。人生是好东西,值得制做。

  “遗落在那里,长年累月,听天由命”大材小用,年轻人。【夜幕很快就要降临。】

  为什么?

  我年轻的时候——是真的。

  《无人之境》观后感(六):一个失意的“万磁王”,如何拯救一个失智的“X教授”

  感谢NT live和人艺剧场,上映Ian McKellen 和Patrick Stewart 版本的《无人之境》。大概是“万磁王”和“X教授”的号召力,此等晦涩的话剧全场爆满,80%的观众是年轻妹子,其中一个姑娘带着美国队长的挂饰。——而两位爵爷的个人魅力和艺术的感招力,征服了那些来追星的观众。三个小时只有一个场景、四个演员、几乎纯聊天的话剧,中途没有人离场,结束时响起掌声。

  故事简单概括,Ian爵爷演落魄不得志的文人斯普纳,Patrick爵爷演有钱有名但老年痴呆的文人赫斯特。(其实在《狼3》后,再看Patrick爵爷演阿尔茨海默患者,太扎心了)

  两人在酒馆相遇,酒未尽兴,赫斯特带斯普纳回自己的豪宅喝酒,其间两人各种胡言乱语,可以分为四段故事。第一段是潦倒的斯普纳为了获取免费的酒,讨好赫斯特,各种找话题,聊自己的过往,,聊到了这间屋子——赫斯特说,这里是“no man’s land, icy, silent”。——中文里“无人之境”四个字,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错觉,但这剧里的“无人之境”,指的更多是荒芜。斯普纳聊到了自己的妻子,进而询问赫斯特的妻子,这激怒了赫斯特,失控且喝醉的赫斯特摔碎了酒杯,跪在地上爬了出去。

  这里斯普纳(Ian)的举止有些小丑化的处理,破旧的鞋和帽子、揉成一团的外衣,不净的旧西服,和西服不配的领带,夸张的动作,紧紧抱住酒瓶,时不时偷窥酒柜企图喝更多的酒。而此段的赫斯特(Patrick)少言而谨慎,得体的西服,坐在舒适高大的真皮沙发上,一开始拿捏着风度,直到说到自己妻子,忽然被激怒的赫斯特骂了四字母,摔了杯子,甚至激动地像个孩子爬出屋子——种种迹象说明,落魄的斯普纳只是不得体,但真正病了的是犹如贵族般的赫斯特。

  第二段, 留在房间内的斯普纳见到了赫斯特的助理/仆人,年轻的、总想着远方海岛(享乐)、心不在焉的福斯特;中年的、瞧不起斯普纳(势利)、戒备心强的布里格斯(顺便说,布里格斯的演员是《权力游戏》里Alliser Thorne)。两位仆人质问斯普纳时,赫斯特穿着凌乱单薄的睡衣,只穿了一只袜子就冲进屋子,他做了噩梦。他梦到森林里,在湖边,有人溺水。死亡的感觉太强烈,赫斯特沉浸在梦境或者回忆梦境中,说了很多,他说他梦到有人溺水了,但也许没有人溺水,因为他没有朋友了,他的朋友都已经只在相册里存在(离去或死亡)。他拿起威士忌的酒瓶对着嘴喝麻醉自己,而斯普纳把自己的外套披在穿着单薄的赫斯特身上,布里格斯却嫌弃外套破旧扔在地上。(这一段可以看出,赫斯特两个下属,还没有一个来蹭酒的斯普纳关心他。)

  第三段是第二天,斯普纳留在这里过夜,却没有被邀请到卧室,而是在这间大房子地板上睡着。第二天早晨,布里格斯把给别人准备的早餐(那人没来)给斯普纳吃,斯普纳穷酸地傲娇了一下,就狼吞虎咽地享用了早餐和早餐香槟。然后,换了一身西服比昨天更加优雅的赫斯特出现,他根本不记得昨天发生的事情,也不记得斯普纳,他把他错认为“查尔斯”(对,Charles……)。赫斯特和“查尔斯(斯普纳)”回忆了当年他们在牛津读书的情形,很多读书竞争追女孩的轶事,赫斯特当年绿了“查尔斯”。文人都是清高的,明明不是“查尔斯”的斯普纳,看到如此得意的赫斯特,竟顶着“查尔斯”这个身份,也回忆自己在牛津的风光,说也绿过赫斯特。于是两人像小孩子一样,争论谁当年更受欢迎,谁更有才华,谁更受姑娘喜欢。这段争论很有趣也很精彩,明明不是同一个人,但回忆似乎可以重叠在一起,意气风发时的争强好胜,竟如此相似。

  最后斯普纳要离开时,他忽然毛遂自荐,想做赫斯特的助手。这段毛遂自荐极其澎湃而诚恳,述说自己才华,智慧,勤快,还不算太老,甚至连仆人的活儿也可以干,还可以下厨做饭……这段自荐诚恳之程度,放今天99%的找工作的娃绝对没这个口才文采也放低不到这么低的身段。斯普纳连他文人诗人的自尊都不要了,当着两个仆人的面,甚至单膝下跪给赫斯特(题外:单膝下跪求收留啊!!!这段要是小教授和小万演,我大概会飞奔出去)。

  然而赫斯特的回答是:“你刚才说什么?……我们换个话题吧。”——失智。麻木。根本没有什么回光返照,就算他偶尔回忆爱情有得失心带来的愤怒,回忆青春有好胜心而伴随的激情,但最终斯普纳唤不醒已经腐朽的大脑和垂垂暮老的灵魂。

  赫斯特也许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他有点慌张地问自己的仆人:“我刚刚说这是最后一次换话题?”布里格斯回答:“是的,最后一次。”赫斯特:“什么是最后一次换话题?”布里格斯:“就是当我们再次讨论一个话题,就永远不会改变,如果讨论冬天,以后永远是冬天,不会再有春天,也不会有夏天。”赫斯特:“那,我现在想问,我们刚刚已经换话题了吗?”布里格斯:“我们已经换话题了。”——也许赫斯特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布里格斯却只想驱逐斯普纳。

  斯普纳无法留在这个房间里,他失去了也许是最后一次获得财富和安稳的机会,但斯普纳在外面还有朋友开的酒馆,那里有四十几个年轻人和他一起讨论诗歌,和不切实际的梦想。而赫斯特永远留在了这个房间里,带着他的财富、名声、和两个仆人。这个房间是no man’s land,没有变化,没有迁移,他所有的朋友都进了相册,属于他的,只有永远的冰冷和寂静。

  ——这是一部荒诞剧,Ian和Patrick的演技令人震撼。首先要意识到两位加在一起超过150岁,而且都有爵位,有足够的名声和财富。他们排练了5个多月,背下整整2小时几乎全是对白的剧本,在小剧场摸爬滚打。一场下来差不多要喝掉4,5瓶酒(几升水),Ian爷有场狼吞虎咽吃早餐(一盘炒蛋+几大块面包黄油)的戏,他说巡演的时候一周要吃8次。他们对细节的把控太完美,首先全程是醉酒状态,保持着醉酒的站姿和走路方式。Ian爷为了还原70年代背景而佩戴了反战胸针和金属手镯(当时流行,用来预防关节炎)。他用了口音,和小人物轻佻的表现方式。他在台上的兴奋点极高,其中一幕系鞋带的时候,甚至顽皮地跳起来换脚。Patrick爷的表达则严谨、一丝不苟,坐椅子的时候身体尽量向后靠,眼神闪烁有不安全感,他爬出去的那一幕身体轻轻颤抖,你会想抱他一下安慰他。Patrick爷甚至去咨询过医生,老年痴呆和他演的是否相同;他连倒酒的方式都精心设计过,每一次倒酒酒瓶都抵在杯子上,发出碰触的声音,这样更有表现力。

  话剧后还附上了Q&A的环节,两位爷爷非常诚恳,观众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俩多年的友情(你懂),会不会让你们更默契”,而Ian爷说Patrick看向他的时候,偷偷微笑。

  《无人之境》观后感(七):不为之转移、改变、老去,只有永远的冰冷与寂静

  对原剧本一无所知,买了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票,只是冲着Ian和Patrick来的。

  刚好在话剧播映之前,有些许的“前情提要”,台前幕后的话剧参与者或多或少地为观看话剧的观众提供了相应的“观看须知”的花絮背景的同时,也让大家明白一出好戏的制作少不了每一个细节的专业度与专注力的倾注。

  观剧的前一周刚好重温了X战警的整个系列,再看到Ian和Patrick同台真是感慨万分。

  尤其是Ian,光是想起老爷爷之前朗读莎士比亚作品的片段,都回味无穷。

  ------------------------------------------------------------------------------------------

  o man"s land.

  嗯?什么是 no man"s land?怎样才是 no man"s land?为什么是 no man"s land?

  ……是谁,在 no man"s land?

  看着舞台设计得巧妙精致,黑暗中透着树林的摇曳,仿佛听得到风吹过的沙沙声。

  整个房间置身于广袤而寂寥的森林中,灯光一亮,室内又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带着人文气息。

  房间呈现半圆弧状,像是抱围着观众席,冷色调的室内墙体包裹着舞台的活动空间,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犹如监狱。灯光一暗,房间后树叶的剪影和冷风呼呼的声音让人感到孤独。

  四人即是全部的演员班底让我想到《屠神》(《杀戮之神》),小格局,大投入。

  正想着 no man"s land会不会只是单纯地理指代,话剧序幕就被拉开……

  Hirst和Spooner打开门走了进来。

  两人似乎是在外畅谈不过瘾,Spooner就跟着Hirst回到了他家,边喝酒边继续话题。

  ooner西装穿在身上略大了,有些皱巴巴的,脚上的小白鞋也灰得很,一副没落的文人模样——而Hirst完全相反,合身的西装,贴服的袖口,锃亮的皮鞋……阶级落差感扑面而来。

  俩人喝着酒,Hirst问道:“对了……我们之前说到哪儿了?” 他根本想不起来。

  ooner眼睛转了转回答:“……力量!我们说到了力量。”

  话匣子打开了收也收不住,眼睛离不开酒,倒了一杯又一杯,索性把一整瓶都抱在了怀里。

  两个人在房间聊着天,Spooner说天说地,Hirst只是偶尔严肃沉默,用皮鞋敲敲地板。直到被“爱”和“妻子”的话题触怒,摔砸杯子后匐着身子爬出了门。

  等到Hirst再次回到房间里,房间里已短暂发生过三个人的“拉锯战”了。Foster和Briggs登场——受雇于Hirst的“员工”,一进门就没给Spooner好脸色。Hirst穿着睡袍,脚上只有一只袜子,喃喃说着自己睡不着,叨叨絮絮了些过往与梦境,喝起了威士忌。“他是谁?”Hirst不认得Spooner了。这里才让人正式确认了Hirst的【病人】身份,对过往的事如数家珍,越近的事越是记不清楚,阿兹海默……

  紧接着又是酒、对谈、酒、对谈、酒……

  以Hirst和Spooner的对话为主轴的荒诞基调已然被营造的再明显不过,脑子里不由得想起了“等待戈多”,戈多是人是物还是某件事情的指代全由看客判断与想象,那no man"s land该不会...想到这里,回想起Hirst第一次提及no man"s land的“icy”和“ silent”……原来还是有确切的意指。

  《无人之境》观后感(八):我就是来花痴的~

  万磁王(甘道夫)和X教授(舰长)的无人之地,期待已久的老戏骨飚演技,虽然全场只有一个场景四个演员而且还是影院版,但是真心过瘾。剧本里各种梗,比如帕特里克爷爷对着伊安爷爷喊“查尔斯”,比如四百场演出中碎了四次的可怜玻璃杯,比如“已经永久ED了,人生”(诶?说好的“still active”呢![捂脸][捂脸][捂脸])。最惊喜的还是最后访谈里出现了Oliver Sacks的名字,帕特里克爷爷说为了演好患有失认症的主角曾经请教过他很多回,也了解了品特塑造的这位病态人格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什么叫做敬业?两位年龄加起来几乎有160岁的国宝级老戏骨都还在做巡演亲力亲为演出四百多场话剧,而且每场都当做新剧一样认真,这才是真正的敬业啊[可怜][可怜][可怜]

无人之境|《无人之境》经典观后感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90291.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