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黄土地》经典影评10篇

时间:2021-04-17 来源:考试类 点击:

《黄土地》经典影评10篇

  《黄土地》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薛白 / 王学圻 / 谭托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土地》影评(一):第五代的觉醒与呐喊

  《黄土地》的出现,让第五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陈凯歌初露峥嵘,看第五代导演们的早期作品,像《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无论从摄影风格、关注题材与现实表达,总能得到同样的时代影像感受。

  看完《黄土地》,深深被影片的影像风格和厚重的表达所震撼,影片聚焦黄土地,一群几千年来与黄土地为伴的陕北农民,其实这一群人背后放大的何尝不是一个千年旧时代、一个旧中国。影片关注现实题材黄土地下的人性表达和思考,旧时代土地人那一张张饱经岁月的脸,嫁女也好求雨也罢,折射出这片土地的人们封建与愚昧、传统守旧却又暗含质朴。

  旧时代土地下的人们来讲,生存是最大的生命诉求,几千年下来造就了麻木的生存惯性。影片的八路军人物代表的是觉醒的新时代新主张的一群人,与土地下的“大叔”代表的另一群人的对话,在沉稳和颇具思考性的画面构图下的镜头和摄影,总能带来一股游魂般无法捕捉的巨大冲击。无论是老汉的小女儿渡河一段还是娃娃在求雨中的人流逆行一段,都流露出巧妙的构思和影像寓意,小女孩的人性意识的苏醒在滚滚的黄河水代表着的一个时代、一种时空和封建秩序面前时那样无力并最终归于堙没。

  影片沉稳的摄影风格和手法,一动不动的镜头已经一字不漏的诉说了这一切。颇具棱角的倾斜线性构图,都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黄土地》影评(二):沉重的肉身

  陈凯歌的《黄土地》虽然拍于1984年,但至今看来那种沉重仍让人有想哭的冲动。

  1937年,一个有文化的八路军战士顾青,从延安来到一个黄河边上的村子里搜集民歌,企图将其改编成可以传唱的革命歌曲。虽然他能够和借住的农民一家和睦相处,甚至后来像亲人一样,但他始终是一个他者,对黄土地以及黄土地和农民的复杂关系和情感缺乏某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因此,他的搜集工作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那千沟万壑、广袤而苍凉的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他们热爱敬畏这片土地,同时黄土地的贫瘠也束缚了那些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人们,使他们变得如这种脚下的土地一样沉默,木讷,相信宿命,安分守己。辛勤耕作,娶妻生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对他们来说才说生活的正理。生活的艰难使得人们沉默木讷,即使家人之间也冷漠的让外来者顾青有些难以忍受。他不了解农民对于那种敬畏,对翠巧父亲在吃饭前向空中洒小米粒向老天爷祈祷的行为觉得好笑,就好像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对地震发生后不顾生命危险抢回两筐猪草的农妇的行为不能理解一样。生长在城市的知识分子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土地和猪草对农民意味着什么,总是以其所是非其所非,从精神层面上枉加揣测。其实那些具体而常见的东西对农民来说才是真实而富有意义的。

  在顾青认为具有极大价值的信天游,在绝大多数当地农民看来不过是酸曲,根本不值一提。当顾青问及翠巧的父亲会不会唱歌时,那个面容沧桑的农民说:“没喜没愁的,唱啥歌呢?!”顾青认为具有极大价值的民歌,在当地人只是一种表达悲喜愁苦等情感的手段,但生活的艰难,肉身的沉重让他们把情感深藏在心底,不肯轻易表露。但即使这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始终存在。翠巧家由于没人识字,因此春联只能画一个个圆圈代替文字,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让人动容。看到这一幕,不禁想起小时候国家前三天父亲就要开始给全村的人写春联的情景。

  虽然顾青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些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的沉重和苦难,但他所代表的世界和生活却在不经意中打动和吸引着翠巧和憨憨,他讲的婚姻自由观念让从小被定了娃娃亲的翠巧看到了一丝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他教的革命歌曲也让很少说话的憨憨开了口。但故事终究要有结尾,没完成工作的顾青最终返回延安了,只留下翠巧年轻而孤独的歌声在广袤而荒凉的黄土地上回荡。

  鲁迅先生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翠巧希望跟着顾青到延安去参加革命队伍,但顾青以组织有规定婉拒了她,说先要回去请示组织。当他回到延安时,人民正在为即将上前线去抗日的人送行,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当他再次回到小村子时,翠巧已经在成亲的当天晚上企图逃往延安时被淹死在黄河中了,当地的所有男性村民在进行一场虔诚而狂热的祈雨仪式。这两个场景以同样的狂热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互文关系,不管是前者的民族解放的宏大叙事还是后面的民以食为天朴素信念其终极所指都是土地而已。

  大概人总要被什么东西所奴役,要么是肉体的沉重(法执),要么是精神的枷锁(我执),可能绝大多数事后这二者都是合二为一、相互依存的。我们的问题却在于经常以精神去抹煞肉体,总是以一种非此即彼的态度来简单地对待复杂的生活。

  《黄土地》影评(三):《黄土地》经典之作

  我第一次看《黄土地》时,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情节那画面多年后一直印在脑海中。

  《黄土地》,是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影片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为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通过一段时间生活、劳动,翠巧一家把这位"公家人"当作自家人。顾青讲述延安妇女婚姻自主的情况,翠巧听后,向往之心油然而生。爹爹善良,可又愚昧,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顾青行将离去,老汉为顾青送行,唱了一曲倾诉妇女悲惨命运的歌,顾青深受感动。翠巧的弟弟憨憨跟着顾大哥,送了一程又一程。翻过一座山梁,顾青看见翠巧站在峰顶上,她亮开甜美的歌喉,唱出了对共产党公家人的深情和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她要随顾大哥去延安,顾青一时无法带她走,怀着依依之情与他们告别。四月,翠巧在完婚之日,决然逃出夫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去追求新的生活。河面上风惊浪险,黄水翻滚,须臾不见了小船的踪影。两个月后,顾青再次下乡,憨憨冲出求神降雨的人群,向他奔来。

  里面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让你一直看下去,因为是悲剧,所以看后感到心痛悲伤,演员的表演非常印象深刻。

  影片还有令人难忘的是摄影,后来知道该片摄影是张艺谋,那画面到现在都会经常出现,非常震撼,为影片增色。这是一部非常有突破的电影,是陈凯歌的经典之作。

  《黄土地》影评(四):翠巧的爱情和反抗

  电影《黄土地》根据珂兰《深谷回声》改编。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影片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黄土地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此第五代导演正式进军中国影坛。

  八路军文工团团员顾青,采集民歌来到翠巧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了黄土地上普通的一个家庭的故事,其中家中的女儿翠巧的形象尤为深刻。顾青在翠巧家与其父聊天的场景出现过两次,父亲静默,木讷,但是也巍峨的坐着,穿红衣的翠巧蹲着地上拉风箱,弟弟更是沉默地站在黑暗中,和背景融在一起,顾青问他们姓名,翠巧沉默了后回答了顾青,弟弟却没有说一句话。

  翠巧的父亲在影片中没有名字,其是长久以来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典型代表,他忠厚善良、勤劳本分,同时贫穷愚昧、因循守旧。长期以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和一穷二白的困苦生活使得老汉禁锢在固有思维之中,且完全没有希望,人为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影片中的农民就遇到了干旱。生活太过艰难,可是并直面的面对死亡和毁灭,在这种情景之下,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生存而已,恐怕所谓爱情,只有在温饱之后才会有。这个道理(我们姑且把它当做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多年极贫乏的处境中总结出的道理,尽管我们并不能理解。)父亲明白,但是翠巧并不能接受,在遇到顾青之后,她接受了新的思想,并直接导致了其最后的结局。

  顾青是翠巧爱慕的对象,但是在翠巧生命中产生更大意义的是顾青给她带去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此她知道了男人可以缝缝补补,女子可以画画写字,这个世界存在自由的爱情。顾青是翠巧的启蒙者,而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爱上了顾青。在我中学时期我们班来了一个自小在云南读书的转学生,格外的受欢迎,因为他带来了新鲜的东西。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翠巧为什么会爱上顾青。

  于是翠巧在这种爱情,同时也是在了解新的世界之后,不甘如此苟且一生,在这两种情愫的共同驱使之下,她最终选择了反抗,但是其反抗也是静默无声的,她没有娜拉那种出走的决心,没有彻底和自己身份撕裂的决心,这点也反应出其身份对她所产生的局限性,娜拉出身中产,自小不担心吃穿用度,所以她的自信心可以让她出走,但是翠巧不能,她反抗只能是自我毁灭。

  黄土地其实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看,情节缓慢,一个超级长的镜头只拍了一个人在黄土地上慢慢走远,但是如果可以静下心仔细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其中的韵味和美学。之前说到长镜头我会想到史蒂夫麦奎因,想到贾樟柯,想到真探第四集,它们都有极大的张力,需要一个长镜头让我们感觉酣畅淋漓或者直敲人心。但是这在黄土地里面是另外一种美。

  最后我发现自己早就跑题了,本来准备从黄土地说到第五代导演,顺带把他们和台湾的一些老导演做一下对比,再说一下为什么现在他们的风格有如此大的改变,而且似乎永远也回不去了,是不是好大一盘棋?但是真正到写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跳脱电影去谈任何东西,这个可能就是真正伟大电影的魅力。

  《黄土地》影评(五):我爱黄土地

  我爱黄土地

  生活不苦,苦的是欲望。

  没有字幕,勉强听懂的陕北话,没有踩过那片裂缝交织的黄土地,也没有穿越过那段令人泣血的历史,但我深知,有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体,曾经在那样的苦难中生离死别。历史已经过去了,但苦难并没有过去。

  翠巧她不顾一切的追随(打好的包袱也不带),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就是绞辫子也无所谓)。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我要请示上级的决定”。一个女子,一艘木船,翻滚的黄水,河东到河西,谈何容易。但是翠巧都没有放弃,因为他有顾大哥的启蒙,有弟弟憨憨的再三叮嘱,这些就够了。波涛的黄河抵挡不了做公家人的渴望,若为自由与梦想故,生命、爱情皆可抛。

  憨憨无神的眼睛就像贫瘠的黄土地,天生就这样,改变不了,但在他塞干粮给顾大哥后目送他离开时,在偷偷送姐姐过黄河时,他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最有感情的。就像只有“圈圈”的对子,没有文字只能写入感情,而没有文字,原因在没有思维,似乎也没有必要思维,所以也没有说话的习惯。他半张着嘴,有着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替姐姐实现梦想。

  父亲看上去像有绝对权威的一家之主,但却对自己女儿的婚礼无能为力,儿子的嫁妆钱也要靠女儿订娃娃亲的一半婆家钱。就像婚宴上的木鱼,不可以填饱肚子,只能饱“眼福”。在他问顾大哥“南方女子人念书,识字,当真?”时,知道了父亲也是想守护儿女的梦想的,但是父亲在家当爹又当妈,庄稼收成不好,因为他不是公家人,只能靠天吃饭。

  当翠巧没有跟顾大哥打招呼就离开时,走到下一个山坡他们看不见时,偷偷回了下头,我就知道了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黄土地爱的深沉。

  《黄土地》影评(六):桎梏着却又哺育着人们的黄土地

  第五代导演可说是开创了影像美学阶段,他们的早期电影不仅注重影像的本体意义,还注重创造性的影像语言表达。这是第五代电影超越传统的电影特征。第五代在第四代奠基的新时期现实主义精神土壤中汲取营养,受惠于此,发展出了更为自由的,更为真实的现实主义。

  陈凯歌便是新现实主义的表达者,而黄土地则是其中极其典型的影片之一。陈凯歌早期沉溺于对现实的文化思索,并且一直坚守此道,但是随着张艺谋等五代的代表人物的风格转向,以及电影越来越商业化,坚持艺术个性愈来愈小众。使他不得不转变艺术追求的思想。我们可能只得感叹人事的变迁,怅然一番了。

  但这些是磨灭不去 黄土地 本身的艺术价值的。

  影片中对人文思考的深度是震撼人心的。片中大量的黄土的色块,铺展出一副厚重感很深的人世画卷。

  成亲时,除了新郎以外,男子全部穿着深色或无色的衣服。更突出了鲜艳红衣的新娘子,与同样整部电影里始终穿着红衣的巧儿。鲜艳的红色,是对其无法逃脱的命运的同情,是对其希望冲破规矩的赞赏,是对女子蓬勃生命力的表达。

  黄土地中运用大量的大全景,中近景。表达出人之于天地的渺小,人依存与这片黄土地,也希冀与老天的甘露。人们在这片土地耕种生活,好像是一个永久的生存状态。这里不成文的规矩,桎梏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而人们无知的祈求上天降雨,也是这片土地里存留已久的问题。有很多个镜头,甚至将土地前置,人都顶出了上框,更说明黄土地在这些人心中的位置。虽然厚重,富含哲理,却是将人禁锢其中,甚至要将生命挤出去。

  场景重复,那扇拱形的窗下,左下方一扇透着光亮的门。一扇自由,让人向往的门。巧儿在屋内与顾青谈话,开始向往部队的生活。但是之后,媒婆了,巧儿从光亮的门前看到一切,希望破灭。转而坐在了黑暗之中,面前的门却无法再出去。

  老汉的台词里,大部分都表明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女儿嫁人开心不过是因为有一口饭吃。唱酸曲儿,不过是因为日子苦。人们在黄土地中生活的不易,人和天和地的依存关系,使影片在表达突破封建,寻找希望的同时,又添加了对人们生活的关怀同情之意。之后出现的腰鼓,跳动着,如同生命一般,生生不息。在黄土地上,扬起尘土,留下回响。悦动感十足,这是对生命的赞扬,对黄土地的热爱。

  结尾求雨时的凝重,与憨憨逆着人流最后留在银幕里的一只手。为影片的凝重,悲怆,却又充满希望的情感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为寻求自由死去的巧儿,慢慢觉醒的憨憨。还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冲破桎梏着他们的命运,逃离让人禁锢与其中的“黄土地”。

  《黄土地》影评(七):《黄土地》的悲与诚

  1984年横空出世的《黄土地》,是第五代导演的标志性作品。导演陈凯歌,摄影张艺谋。 該片主要讲述了公家人顾大哥到陕甘地区收集民歌,而后借住在翠巧家所发生的故事。 影片一开端就是大片的黄土地,寸草不生干涸开裂的土地,表现了该地区的荒凉落后。黄土地以后的镜头是一场婚礼,大块的红色。婚礼上的木头鱼以及沉闷的气氛无一表现出这桩婚礼的荒谬,这种荒谬感在见到年纪很小(14岁)的新娘以及邋遢年长的新郎后达到顶峰。 顾大哥尽管与翠巧一家相处愉快,但凭借一人之力并不能阻止这家的悲剧。他最终还是要回部队复命,离别时憨憨一送再送,最后将一块珍贵的黄米糕揣进他兜里;翠巧在黄土地更远的地方等待,她徒劳的请求落得一个来不及实现的承诺。翠巧终于成为落后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在她新婚之夜出现的那双掀盖头的黝黑的手以及翠巧爹所说的年长但实诚的人暗喻了新郎是怎样一个粗鄙邋遢的形象。我们对于翠巧的同情与惋惜在她急促的呼吸声、恐惧的眼神、以及慌张后退的身子中达到顶峰。 翠巧终于选择在新婚后的几天离开,她对兄弟憨憨说爹娘给我的要还回去,我要作公家人,憨憨你定婆家要靠自己,如果能我就回来照顾爹。她选择划舟,憨憨连声劝姐姐从土路走、天明让船家送。憨憨或许不懂如果那样姐姐就走不掉,或许他懂但唯一能做的只有这么劝一劝。湍急浑黄的河水吞没了翠巧和她未完成的心愿,她甚至未来得及唱出歌儿的最后一个字。 翠巧生前对憨憨说,姐苦啊。 她的苦是她明知划舟凶多吉少也得为了渺茫的命运而尝试,她的苦是即便最终要走为了不给爹添麻烦也得挨过婚礼那痛苦的一遭。 翠巧是这个悲剧时代悲剧人物的缩写,她的悲剧命运是万千个深受束缚与压迫的女性的悲剧命运。 当然所有人都逃不过这悲剧的时代,片子的结尾处万千个男性光着膀子、头戴草环,跪在土地上祈求老天降雨,他们干瘦黝黑的身体、他们可怜的话语、他们卑微的姿势都体现出人的悲剧。 憨憨看见了顾大哥归来的模糊身影,他逆着人流冲向顾大哥,这个弱小但执着的身影被一次有一次冲开。电影在这里落下帷幕。 《黄土地》震撼人心的是它人文思考的深度,它的另一重艺术价值表现在对影像语言的自觉把握。包括注重色彩的表意作用(大片黄土地的色块、婚礼铺陈的红色、乡民组合的黑色),构图对内涵意义的凸显以及影像表现的文化意味的寄托等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陈凯歌的电影本身充满思辨色彩,他擅长在传统的故事层面加上象征或隐喻。《黄土地》就由一个简单的故事深化到对本民族落后思想习俗的抨击,也思考了人在时代面前的卑微与渺小。

  《黄土地》影评(八):时代的印记

  每个时代总是有每个时代的印记。近代历史上的中国,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国共内战,经历过文革,留下的伤痛总是不那么容易抹去。我们忍受于时下的艰辛,我们屈服于所谓的命运,我们,该是多么伟大的一群人。

  在这片黄土地上,在这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地方,我们不能去责怪谁,只能是这个时代,它太残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靠天吃饭,靠地为生,在那个时代,一切显得都是合理的。翠巧的命运,早已被安排好,意识觉醒,不甘屈从,在这个大环境中,她仍然无法逃脱悲剧的下场。黄河养育了她,最后却也归于这奔腾不息的滚滚黄河水中。的确,就像那歌里唱的,“山歌也救不了翠巧,,,”的确,她最后真的是唱着歌被淹没在这浑水中,没有吐出那最后一个“党”字。她是唱山歌的一把好手,可八路军的纪律却横亘在了她面前,终究摆脱不了黄土地上的女子早早嫁做人妇的命运。

  老父亲,八路军,这部电影中两个突出的成年男性,他们有错吗?不,谁都没错。老父亲,在翠巧最终点头答应嫁人之后,说“你妈放心了,我觉着你比你姐命好" 父亲的想法是质朴的,固守着黄土地上庄稼人的规矩。女儿的彩礼钱一半花在了翠巧妈的丧葬上,一半存着给儿子憨憨娶婆姨,其实作为一个父亲来说,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可厚非的。黄土地上的女子,唯一的出路只有嫁人,才能维持生活。八路军,就是那一抹春风。来到这片土地上搜集民歌,恰巧住在了这户黄土地上最穷苦的人家。在这户人家身上,他体会到了许多。即使后来回到了延安,最后也实现了承诺,一定再来看望这户人家。可早已经是物是人非,大旱光景,使得男子纷纷在土地上祈求龙王天降雨水,泽被万物,翠巧也已经等不到他,永远地呆在了这片黄土地上。只有憨憨,在逆着人潮往他奋力跑去,姐姐纳的鞋底还没有交到他手上,,,

  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那是属于那片黄土地的印记。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只能尊重并且去接受它。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长史,虽然充满了血与泪,每天都在上演那些在我们至今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可这就是事实,就是他们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承受着,他们默不作声,以成年人的方式来应对这些苦难。

  生活在当今社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不用再为温饱而担心,不用再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感到痛苦,我们真是幸运的一代。可以选择自由的职业,可以选择欢喜的对象,可以走出大山,只要你还有理想,还有前进的动力,你都不再会被轻易地束缚。时代在变,我们每代人所承受的也在变化。当今社会,虽然已经基本满足了衣食住行的需求,可这个时代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灰色的石头森林,人与人的淡薄疏离,被边缘化的人群,异化现象愈加严重,我们仿佛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一般,网上订餐,家门口的服务,使得我们走出家门都已经显得不再需要。这个密闭的空间,杂乱无章,我们吃饭,睡觉,看碟,游戏,做爱,我们无所不作,我们需要这种安全,我们习惯了不与外界交流。

  历史的车轮一直在前进,留下了道道车辙。

  《黄土地》影评(九):我爱黄土地

  我爱黄土地

  生活不苦,苦的是欲望。

  没有字幕,勉强听懂的陕北话,没有踩过那片裂缝交织的黄土地,也没有穿越过那段令人泣血的历史,但我深知,有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体,曾经在那样的苦难中生离死别。历史已经过去了,但苦难并没有过去。

  翠巧她不顾一切的追随(打好的包袱也不带),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就是绞辫子也无所谓)。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我要请示上级的决定”。一个女子,一艘木船,翻滚的黄水,河东到河西,谈何容易。但是翠巧都没有放弃,因为他有顾大哥的启蒙,有弟弟憨憨的再三叮嘱,这些就够了。波涛的黄河抵挡不了做公家人的渴望,若为自由与梦想故,生命、爱情皆可抛。

  憨憨无神的眼睛就像贫瘠的黄土地,天生就这样,改变不了,但在他塞干粮给顾大哥后目送他离开时,在偷偷送姐姐过黄河时,他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最有感情的。就像只有“圈圈”的对子,没有文字只能写入感情,而没有文字,原因在没有思维,似乎也没有必要思维,所以也没有说话的习惯。他半张着嘴,有着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替姐姐实现梦想。

  父亲看上去像有绝对权威的一家之主,但却对自己女儿的婚礼无能为力,儿子的嫁妆钱也要靠女儿订娃娃亲的一半婆家钱。就像婚宴上的木鱼,不可以填饱肚子,只能饱“眼福”。在他问顾大哥“南方女子人念书,识字,当真?”时,知道了父亲也是想守护儿女的梦想的,但是父亲在家当爹又当妈,庄稼收成不好,因为他不是公家人,只能靠天吃饭。

  当翠巧没有跟顾大哥打招呼就离开时,走到下一个山坡他们看不见时,偷偷回了下头,我就知道了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黄土地爱的深沉。

  《黄土地》影评(十):恩爱的前提是吃饱饭,不喜不悲唱啥子歌!

  黄土地

  一踏上这千沟万壑就充满着悲凉。看着那数不尽的山川,蔓延不绝的黄河,总让人萌发日子到不了头的可怕,看着走起路来随时扬起的黄土让人怕极了自己生活在那里。这种话带着偏见和歧视,但对于未曾从小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却是真实的想法。这里的中年父亲行的是老年的面貌和语调,一开始总称呼女儿翠巧为死女子,几乎没什么多余的交流,后来在媒家来后终于吐出了一段宽慰,他盼着望着女儿能活的好,他知道女儿不愿意嫁人,但现实是聘金已用,泼出去的水,最后那声颤颤巍巍的“翠巧”,是无奈,是哀求。这位老父亲说的话是实实在在,恩爱的前提是吃饱饭,不喜不悲唱啥子歌,但他最后仍然给顾青唱了一曲,许是听了这些曲儿个能让年轻娃娃唱了好有劲打鬼子,许是怕这个公家人回去不好交差。父亲的内敛,体贴,行动多语言恐怕是这片黄土地上很多人的写照。同样的,认命的态度,固守老理的态度,也让人害怕,这种方式不对的爱,一代代传承,有多少这样的儿女恨着恨着又自己变成了这样。回想那一条送亲的队伍,红轿子在灰绿的沟壑中十分扎眼十分讽刺,里面坐过多少个不愿出嫁的女儿呢?等待的又有多少是乐意迎娶的男人呢?想着自己的婚姻是家里弟妹的牺牲,这份心情充满苦涩吧!

  弟弟憨憨送顾青的那一段让我最为感动。一段段路跟着,不舍得分开,两个一大一小一前一后在这沟壑中前行着,没有特写,就在这黄土地里你也能感受到他们谁都不想停下来。一句话不说,也让人心酸。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二人停下,顾青扯扯憨憨的衣服,搂了搂说咱回去,我不走了。憨憨反而像个大人,揪揪顾大哥的衣服,从怀里掏出一直捂着的黄米糕,放到衣服口袋里,又拽了拽检查放踏实没。就好像父母每次在送我走时总要扯扯包,看看拉链坏了没有一样。两个人眼神里充满着不舍,憨憨的心里许是想着,顾大哥不会回来了吧!顾青呢?这个不爱说话但什么都懂的小兄弟就要见不着了吧,何时再见,他也不知道。过去的日子车马慢,邮件慢,所以人与人的感情更为珍惜。现如今,让我们难过的不是没有办法知道爱人的状况,而是有无数方法,但却置若罔闻。回想憨憨最初的呆呆凝视,到顾青摸他头时的嘿嘿一笑,再到后来分别时的面无表情,和最后见到顾大哥的急切,都让人记忆深刻。人情变化,恐怕是最有趣的了。

  在看这部影片前刚看了《百鸟朝凤》再看影评中有人质疑里面小伙的白衬衫白净一新好不真实,也让我想到之前《平凡世界》播出后,老师(陕西人)嘲笑那里的羊又白又干净,一看拍的人就没去陕北好好看看。我对农村不了解,所以看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这些细节。再看《黄土地》恐怕十分写实了,男人们头巾的颜色,衣服的补丁和破烂的窑洞,吹唢呐的老汉,人们打腰鼓扬起的土,还有几个黒牙的特写。这些真实的细节它就不悲不喜的留在观影人的脑海里,当碰到刺激点时,一起涌出,那时的感情十分纯粹。

  对于翠巧,实在不愿多想,看着那张脸似乎就开始为她心疼。记忆中好像只有憨憨学唱歌时她笑过,其余都是满目愁绪,她是勇敢的,她试图让顾青带她走,却被顾青的一句公家有规矩给挡下了。当时我冒出了一个画面,是新版还珠里萧剑带晴儿飞身上马,带离京城的画面。只要是追求自由幸福,还要规矩做什么,我心里这样想着。翠巧没有多说,她不愿为难顾大哥,不愿告诉她自己要嫁人的苦楚,不愿说也许等不到了。最后翠巧不是甘于屈就,而是决然的自己离开,即便身没黄河,我想是讲述者想表达可以被打死但不被达到的信念吧!

  黄土地,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的儿女们不断走近走远。

  写完又看了其他人的影评,觉得自己的是如此浅薄和局限,但至少感情真挚,期待以后对这份土地的新理解。

【关于《黄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黄土地》经典影评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87532.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