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电影】《十三太保》经典影评10篇

时间:2021-04-17 来源:考试类 点击:

《十三太保》经典影评10篇

  《十三太保》是一部由张彻执导,姜大卫 / 狄龙 / 金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三太保》影评(一):千山复来去

  最近怀旧得很,不知道这算不算衰老的加剧。

  我的童年恰逢录像带和录像厅最后的风光,于是香港电影成为时代的产物排山倒海而来,让我们这代人成为港影最铁的粉丝,除去情结偏执不说,胃口也着实被养得刁钻。

  还是晚生了几年,那时候录影带市场最流行的已经不是古装而是黑帮和警匪,而最初识得邵氏(基本就是张彻)便是彼时作为老片穿插在当红的小马哥陈家驹当中。

  不到十岁的小孩,初看张彻的电影第一感觉就是“怕”。好在那些年张老师的片男女感情线都很淡漠,因此父母完全不阻我看,只是在预计到“盘肠大战”即将开始时提醒我捂眼睛。后来自己看出经验来,每次男主角(大部分是狄龙)被坏人包围,我就倒数5秒,基本5秒后他就开始脱上衣,光了膀子开打后我再倒数,约15-20秒后开始捂眼睛。因为我知道离“血溅当场”不远了。

  这就是我童年类似巴普洛夫实验的经历,屡试不爽。

  后来上学了,再后来初中时VCD,DVD开始流行。那就是我正式“完整”“观摩”张彻的开始——年纪长了胆子也大了,又觉着那时的狄龙实在是好看的紧,便不再舍得捂眼睛。

  迁延至今,我觉得最好的张彻仍是《报仇》,我最喜欢的是《新独臂刀》,但自己重看最多给别人安利最多的,是《十三太保》。史敬思血战太平桥那一段,光芒万丈都不足形容,我在最昏聩矫情最伤春悲秋的14、5岁的年纪,被这种极端的阳刚热烈和轰然毁灭击得体无完肤。

  所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年始终不喜欢《卧虎藏龙》,哪怕没有zzy也不会喜欢,尽管我觉得它客观上还不错。

  因为我被张彻和之后的徐克变成了一个偏执的看客,我乐意看的江湖,恩仇要直接,是非要明确,输赢要买账,生死要快意。那些人性欲望纵然不错,看上去也目眩神迷,终非我所喜。

  前几年在友邻阿眉的文中得知,倪匡所写《双侠》的原著剧本,与最终的电影南辕北辙。于是又疑惑了:那个已经辞世的老人,那个当年欲将青春付乾坤却最终把成就定格在荧幕上的老人,那个飙了无数番茄酱“惊吓”了我的童年又“惊讶”了我的少年的老人,他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这世界从来不少偏颇,不少龌龊,然而这老人明知如此(至少倪匡对这部戏的走向是明确的),仍然不按剧本拍出了乍看略显浅显的《双侠》。可想这些年他曾敛下多少无法更改的卖友求荣、壮志未酬、忠良被害、帝主苟安……仍是让他电影里最清俊年轻的生命,因为至正确却可推脱的理由,流尽鲜血。没有皱眉,没有二话。没有什么是不能相信和托付的,包括江山社稷;也没有什么是不能看淡和舍弃的,包括自己的命。

  和光同尘是暂时的,曳尾涂中是不许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别说匡正义报恩情酬知己,哪怕只是路见不平,也是要提了兵器去赴汤蹈火,刀锯鼎镬的。

  少时戏里戏外看到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故事,那如今面对着那些男男女女为了些宠爱权力当然也有大项目比如江山归属,算计来算计去,且忙不迭地宣扬诸如“我们那么良心都已经区分出了男人女人叩首时左右手哪个在上”的电影戏剧,又怎能生出好感?

  当然,各人口味,各人偏好,再正常不过。只说自己的喜好,无关对错,无关好坏。 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道,希冀这种粗粝的天真和戾气。反之,自然也会有很多人觉得那些东西过时又浅显,远不如标榜腹黑弄权的影视剧好看。窃国者侯,从来奸雄与策士俱难得,若能窃得高明算得周全也就罢了,万不要明明标榜谋略却又bug丛生,这样就真的是略显尴尬了。

  后来我看张彻的电影越来越多,我才大致觉得,他并非说教,更非刻意隐瞒那些到头来也没有得到伸张的正义、没有伏法的奸人、以及那些扼腕的遗憾和刻骨的不值。因为放开看,这就是他自己,和无数后来者们必将或已经面对的东西。

  他大概只是希望,在这样的世界面前,不仅仅有老辣的弄权者和消极的评论家,也应该有无谓看不看透都能放开怀抱奔入风雨洒出热血的砥砺之人。

  他是有抱负的。可惜,托付不了万里江山,只能寄意这24格胶片。

  张彻之后,他的后辈们做的如何呢?

  吴宇森用几部黑帮片立起自己的大旗,说的还是混沌乱世里的兄弟情谊,但是吴还是被动的入世者,心仍是小了点。如果说最相像的地方,反而是师徒俩都不怎么会拍女人和感情。

  徐克大抵是不太消受这样的表达方式,纵然那部脱胎张彻的《刀》将暴力阳刚与妖冶性感mix得超出想象得好,老怪也终归是志不在此。徒孙李仁港同样迷恋着这个断臂题材,《94独臂刀》集结了三个我眼里的超级男演员,怎奈想说的太多能力又有限,反显累赘凌乱。

  倒是毫无关联的王家卫,这辈子至爱的《阿飞正传》里,刘德华的甫出场便狠戳了我一下,从帽檐下阴影中抬头露出半张苍白冷峻的脸——那一刻我满脑子想起的都是《报仇》里蓦然回头的关小楼。

  所谓电影的因果,便是电影人的眼界、志气和风骨决定了他们要拍什么样的电影,而天赋、智慧和经验决定了他们怎样拍电影。我们曾经一度被惯得哪样都不愿妥协,而到了今天,现在的孩子们却哪样都看不到,并且将来也一样。

  所幸他们若是愿意,可以回头看。

  那是光芒万丈的年代,虽然抵不住时而有之的剧本乱来、情节跳脱、布景简陋、表演浮夸……但是它所传达的意义和留下来的名字,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灿若辰星。

  而今戏里的少年老去,看戏的孩子也早已不复最初害怕又凛冽的心境……

  只是那些刀光血影,终于还是刺伤了我们回望的眼睛。

  《十三太保》影评(二):十三太保经典戏剧

  1)张彻的电影很经典。

  在bilibili上看的此片,弹幕都是关于姜狄CP的内容,这是另外一说。

  2)唐末军阀,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

  本片中,历史,家国,军争,打斗,演技,剧情,阴谋,阳谋都在水准之上,并且合情合理。

  在这个背景下,正是青春年少的狄龙姜大卫,饰演英雄猛将,勇猛如天神下凡,死的美如残血斜阳。

  狄龙红袍不倒,姜大卫五马分尸。

  “敬思,你已肚破肠流,速速离去,还是我来应战。”台词真是。

  独战太平桥,力保李克用的镜头真是经典。

  3)狄龙和姜大卫遇到张彻这样的大师真是幸运,张彻遇到狄龙姜大卫也是如此。

  4)有些东西靠缘分。

  5)争名夺利,互相残杀这个层面,要有水之德的觉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十三太保》影评(三):最浪漫的毁灭

  张家班弟子1989年为纪念张彻电影生涯40周年而拍摄的《义胆群英》,从许多角度来看都是一部有特殊意义的电影。它不仅是第一部得以在内地影院公映的香港英雄片,同时因为它“纪念”和“总结”的特性,它又可以当做港片复习提纲和考题,隔些日子重温,总能看出些以前未曾明白的伏笔。

  就拿电影开场不久,黑帮老大曹先生带着一班手下听戏那段来说,台上的角儿开口唱道:“昔日有个三大贤,刘关张结义在桃园……”要到距初次观看十几年后,我看这段戏时才明白了编剧倪匡先生的深意:这出戏是《珠帘寨》,唱的是十三太保的故事,倪匡先生在此是在向张彻先生的《十三太保》致敬。

  《十三太保》,上映于1970年的张彻名作,以晚唐时期,晋王李克用带自己的十三个义子十三太保大破黄巢为历史背景,表现的依然是张彻永恒的主题: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片名《十三太保》的所指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既指的是李克用麾下的十三位太保,又指的是排名十三的太保李存孝——在正史野史戏曲中都赫赫有名的悲剧英雄。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照此定义,虽然张彻电影里大部分主角都会在结尾时壮烈就义,但这一部,才堪称真正的悲剧。

  史书中骁勇善战力大无穷的李存孝,出场时只是个熟睡的少年。城下敌将孟绝海前来挑战,城楼上李存孝怀抱兵器睡得正香。节度使朱温早和李克用心生嫌隙,先出言不逊以“沙陀胡儿”叫起李存孝,挨了李存孝毫不客气的迎面一拳后看这体型瘦削的少年无论如何都不像城下膀大腰圆孟绝海的对手,又挑衅道:“像你这样的人,能生擒孟绝海?我愿以腰间玉带和你打赌,你和我赌什么?”李存孝满不在乎一拍前额:“就与你赌这颗脑袋。”随即连城门也不开,从城头一个跟头翻身轻盈落下,嬉笑间如约在午时前生擒孟绝海,绳索一绑拖至雅观楼。

  京戏里有剧目《雅观楼》,唱的就是李存孝生擒孟绝海,张彻电影里生擒孟绝海这段,亦可单独当做一出折子戏来看。少年的锋芒毕露,少年的意气风发,少年宝剑出鞘般的灿烂炫目,影史上几无出其右者。

  雅观楼上的庆功宴该是最美好的场面了,李存孝的身边是宠信他的父王、尚且友爱的十二个哥哥,就像陈奕迅在歌中唱的:“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1970年,戏里戏外他都是被偏爱的那个。整部电影,从服装、摄影到剧本,在在让人想起香港女作家西西对张彻电影的评语:“张彻拍片如一种教师,只眷顾班上他心爱的那个学生,其他发生些甚么,一概不理。”

  最美好的时光过后,一切不可挽回地走向毁灭。

  十三太保攻克长安,李存孝屡建战功令四太保十二太保妒火中烧,本有嫌隙的朱温更恐李克用势力太大于己不利,买通四太保和十二太保设计诱杀李克用,被李存孝领兵救回后,四太保和十二太保又生一计,假传父王旨意,将全无防备的李存孝缚于帐中,五马分尸。

  五马分尸一幕,就算只看过一遍,也必然如金石般刻进脑海——惨叫声中,七彩帐篷轰然倒下,五匹马拉着五道血痕奔向五个方向……这个镜头,主角姜大卫在多年后接受采访回忆时用的形容词是“浪漫”,导演张彻自己也相当自得,在《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一书中写道:“观众至今仍记得“五马分尸”的镜头。我自问这个镜头也拍得好……”

  是,拍得真好,前面一个多小时所有的情节,其实都在为这一个镜头服务:全力塑造出一个钻石般璀璨夺目的李存孝,在这一个镜头里用最惨烈的方式毁灭。“暴力”而“美学”,这一幕,当之无愧是最早的经典之一。

  镜头最后给了李存孝一个特写,他残缺的身体被帐幕覆盖,除了唇边一抹鲜血,安详得竟像睡着了一般,宛如当初城楼上倚枪而睡的少年,只是,永远没有任何人可以唤醒他了。

  看过这部电影后,偶尔再听《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一段,每每到最后几句都惆怅不已:“贤弟休回长安转,就在这沙陀过几年,落得个清闲。”——虽然这句唱词和李存孝其实并无关系,然而……若真能如此,该多好。

  《十三太保》影评(四):5300:十三太保

  5300:十三太保

  受到小时候看的残唐五代史演义影响,本人对电影里李存孝的形象很不满意,李存孝在历史上就是超级猛将,文艺作品里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类似李元霸和项羽一样的类型,让瘦小的姜大卫来演实在太不合适。

  剧情方面也不好,按照历史来也行,按照演义来也行,可是张彻却不是李翰祥,这戏编的也太糙了,要说能看的,也就血溅太平桥以及五马分尸这两段。

  凭记忆写两段花絮

  1.为了拍五马分尸,张彻搭了一个高楼,没想到附近的村民跑了来,说这个高楼坏了此地的分水,村子里连续死了好几个人。一下子来上百村民,可邵氏也不是好惹,龙虎武师就不说了,光木匠泥水匠也有百多人。好家伙,这边项锄头扁担耙子,那边项没开刃的片刀,木头长枪,还有斧子铲子,眼看着就要发生群体斗殴。还是张大导厉害,一边压制住邵氏厂里的人,一边劝慰村民,最后找来几个道士,做了几天法事,算是平息了。

  2.有一天狄龙打电话给李丽丽,叫李丽丽去他那里玩,当时狄龙已颇为出名,而且人又帅气,想到孤男寡女共处一屋,李丽丽即可如燕子般飞了过去。过去之后,狄龙很严肃的对李丽丽说,你现在拍武打片,所以要多练功,我现在来教你练木人樁,然后开始练功,李丽丽同学没什么基础,打几下就疼的不行,狄龙同学还在一旁问:疼不疼啊。李丽丽心里想,这个样子你都看不出来吗,你比木人樁还木。然后.....然后就没有喽。狄龙再打电话李丽丽,李丽丽是死也不会去了。

  《十三太保》影评(五):如何在酒后仍然保持一颗清醒的大脑以及事后风险分析

  整篇故事围绕着统一不变的主题就是“饮”。饮酒占了大部分的篇幅,谁让道具杯子是牛角杯呢?牛角杯乘了酒不能放桌上啊,因为没底放不住,只能喝完再放。哈哈,仿佛多年前的国产电视剧疯狂拼接吸烟场景,戏不够,烟来凑嘛!

  1.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酒,饮归饮,高度清醒的革命斗争意志不能丢。

  2.你看李存孝,酒后在城楼睡觉,呼呼的,说起拿下孟绝海,照样身轻如燕,蹦蹦跳跳的完成了任务。。总体来说就是时刻保持着随时战斗的高超革命意志。酒,回来继续喝嘛。而且还是连喝仨牛角杯。

  2.李克用就不一样,会朱温,一见酒就没了魂儿。敌人就是让你丧失高度清醒的革命斗争意志。而且弄的平时办事相当靠谱的史敬思也完全放松革命警惕,老大如此,下面一班手下更是无所顾忌,在敌人提供的酒肉中不知不觉丧命黄泉。史敬思更是弄得内脏狂喷。

  3.李克用不仅不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痛失爱子之后反而借酒买醉,这下可好,更是让敌人钻了酒后难醒的空子。不算叛徒在内,又连失四子,十三太保终变成了五虎将。

  4.按兄弟反目这个路子往下走,更可以再发展个叫五虎将决裂的续集。

  《十三太保》影评(六):[十三太保]別談

  邊看片邊寫的,狄嘟嘴和囧雜史

  “他叫我胡兒”,大衛一聲嗲死人……

  大衛拍片時天氣正熱,熱死了兩匹馬。多年後他抱怨說:自己穿著毛背心扎著毛頭巾,熱得人都沒生氣,一天只能拍幾個鏡頭,全身都濕透了。他從城樓上下跳的一幕——那是什麽年代,不興什麽鋪墊,硬是跳下來,疼得呀,兩層樓高呢(他還特愛跳來跳去的)。

  出門時,他換了件灰褐色的羊倌背心,本就是一個牧羊兒嘛——配上黑色小蝴蝶結,可那雪也似白的背心,怎生就改呀改的套到了狄龍身上?唯他二人穿的衣服最匹配。

  狄嘟嘴果然名不虛傳。李麗麗給了大衛手絹耶。狄嘟嘴就拍著肩膀催他走,醋海翻波啊——此處可對比[刺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雙俠]的頭兒屋。

  嘟嘴啊,你整日價敞著衣服,不冷嗎?火燒汴梁。嘟嘴站在太平橋上死的——此處很[雙俠]——紅艷披風裹身,大衛幫他合上眼睛,他就躺倒了。

  酒入愁腸,很父子愛。

  囧被兄……弟斷了手腳筋,五馬分尸了。

  [刺馬]的小坡兒。最後以悲劇收場,唯剩五人,片末淡出十三太保騎馬回營場景,唏噓。

  王福齡音樂做得甚妙

  ---------分界線————————————————

  幕後訪談(扒的粵語,所以有些部分遺漏,或有疏忽):

  囧:

  十三太保裡面,我是最吊兒郎當,最遊俠般,做乜嘢都無所謂啦。其實我是忠君,守著我那十三個兄弟仔,叫我做乜都勇往直前,一個好勇的人來的。個角色都好過癮啦。

  張徹導演在片場工作,其實是又好玩又靓,因為他拍戲的方法呢,他不是用一個導演的身份和我們去做的,是一個朋友的身份,所以在片場開工,大家都好尊重他。也都以一個家長的身份去教我睇的。所以我在片場是好敬愛他的。但是他始終是個大導演,他一來呢,全場都靜嗮。導演會問敢不敢啦,所以大家都好開心的。我和他拍了這么多戲,首先他不會教演員怎么樣做戲,他會話給別個聽這個角色是點樣的,你要自己去揣摩,要自己去做,自己去表達。當然除了某些太過或者太過離開的部分呢,他都儘量給我們盡情發揮的。他的電影陽剛美是好重好重的,英雄啊、義氣啊……最緊要每部戲是講一個“義”字,是當時暴力用得最多的一位導演,但是當時觀眾在商業方面也是中意的。我覺得五馬分尸雖然拍得好暴力,但是好靚,都攝得好浪漫的(姜叔叔,瞧你那得意的樣子),當時都用了好多好多血漿,都見不到我樣,只是個個遠景上、個個視覺上,給觀眾感覺好暴力。但是他用的鏡頭啊、各方面啊,其實真是攝都攝得好浪漫的那場(瞧你笑的)。

  講到[金燕子]遇張徹事,省略不計,太爛熟了。

  李麗麗(漂亮):

  岳楓看中我做第一女主角。

  其實我最欣賞的是張徹導演,因為他非常認真他的工作,而且他是一個非常識演員的導演來的。

  姜大衛是比較酷,真的好大俠的啦。如果你不認識他的話呢,你對住他十五個鐘頭,你都不會聽到他講乜嘢。但我自己好中意講嘢。[十三太保]是第一部戲我做張徹的女主角,也是他第一部戲做男主角,就變得我們有好多愛情的戲,就一齊啦,咁就變得熟絡了,熟絡了以後他就好講了。他都好好玩的,其實他好中意玩的,是不是他外形那么酷的。

  狄龍自身的功夫犀利過好多人,犀利過陳觀泰。一有時間他就會打電話給我:“你好不好來我渡練功?”我話:“練乜功啊?”一屋子有好多機器啦,好多刀刀劍劍啦。我話:“我不是拍戲都要練功?我好辛苦,好痛。”(嘟嘴你太老實了= =)但是他話:“你平時不練的話,到時候拍戲你就不記得。”因為我本身不是有識好多打,所以那個時侯他教我打木人樁,我都不知怎么打,邊個是手,邊個是頭,他叫我打乜嘢我就打乜嘢。打到我手腫,他就好驚,問我痛不痛。“你話痛不痛?”當然痛啦,點可能不痛呢(超可愛的表情和語氣)。

  如果我自己可以睇返我以前的戲,可以話是一個好美麗的回憶。好開心。不單看到我自己的戲,也看到好多我中意的戲,那個是非常之好的。

  吳彥祖(英文)

  重點:認為張徹電影是講關於對錯是非的。姜大衛演藝世家的有趣,以及看狄龍老片時的奇怪感受。

  方保羅(英文):

  介紹邵氏歷史。

  龍比意(Bey Logan):

  邵氏功夫實打

  《十三太保》影评(七):黄泉路上若相见,笑问君惨或我惨

  小黑羊的噘嘴卖萌神技在这一部里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起“他叫我胡儿”,果然更喜欢小十三“啪”一下拍自己脑门儿。这么可爱的小白羊,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吧。

  酒池肉林里头,黑白两只小羊之间的互动,甜得叫人想起一句老歌“今朝有酒今朝醉,爱不释手你的美”。

  父王眼睛上面贴的是用来粘双眼皮的胶带么?那一对飞扬跋扈眉毛,硬生生瞧出了二十年后殷白眉的风采来啊。

  乡村野店里头,小尊一碗酒哗啦泼表哥脸上,表哥昨晚宿舍里头扰了你什么?

  饼嚼了两下子,觉得太难吃,吐出来还沾在了自己的羊毛背心上头……这么不讲卫生的孩子,怎么还是叫人很想捏一把呢……

  发现小十一没台词说、眼睛不知该往哪儿看的时候,就会看向小十三,且每看必笑。“如果这都不算爱”在我内心呼啸而过~~~

  欺负丽丽姐的那一场,表哥你就不要裸上身了吧,这样瘦,看惯了小十一真心觉得没萌点啊。而且衣服也不穿,就这么开门裸着走了真的大丈夫吗?

  十三BG戏弱得来,狠狠盯了半天才皮笑肉不笑一下,你把她想成十一哥不就好了么?

  小十一偷听了外面追兵说话又潜回来,与小十三对视一眼,不着一语便已会心;紧接着是姑娘同小十三的BG戏,安排的是小十三对姑娘笑一下,你在后边儿虚化着瞧见尊笑了便也抿嘴一笑头半垂,这是要闹哪样?

  姑娘第一次送手绢的时候,小十一还能正宫脸宽容笑笑,第二次又和回头张望的小十三对看时,小十一就一脸不爽的上去拍十三弟肩了,扁嘴的意思大概是:男人家逢场作戏倒也罢了,而今容你一次,你还蹬鼻子上脸了呀。

  跳城墙脱险的背景乐实在出戏,有一种要将本来所谓的大制作历史武侠片往奇幻鬼怪片拐带的感觉……

  小白羊杀进长安,重履故地时候,甩发带的那一下子不要太销魂。

  父王坐中间,你俩对坐两边,眼神噼里啪啦全落在彼此身上是几个意思?到了第二次三人同坐一席戏的时候,还是这般,小十一,父王说话呢,看着父王好吧,待会儿回营帐了再看小十三好不好?

  应邀赴朱温殿内看歌舞时,十一哥一亮相,好一个目不斜视的伟光正青年啊。朱温帐中龙套大将来劝:“醉了便拥美人高卧才是英雄本色。”

  真真好笑,我龙哥要你来说道什么是英雄本色?到了他英雄本色时,那一个曾经念兹在兹的美人,却再也拥不得了……(狠戳自己数十刀的我啊,泪目……)

  仔细看了看跳舞的群演,我龙哥禁欲小脸轻松艳压。这么美的男子你也舍得暗算,你不崩溃啊你个猪瘟!

  敌兵袭来,忽见美色当前,说!是谁趁小十一醉卧扒了他的衣服?干得好!

  发现父王的近身护卫之一好像是80年代老版四大名捕里头的楚相玉诶,我到底是看了多少老剧……说起来里头的无情是伍卫国演的,嗯,就是大内群英里头那个十四爷,嗯,就是尊的曾静的那个大内群英……总算把偏掉的题又绕了回来。

  那个一抬头看火箭就被砍的侍卫,你就不能专心一点儿跟人短兵相接?你有那么高吗?那箭射过来,你就是跳起来也碰不到你的发髻好不好……

  看了三遍,都不忍心看小十一盘肠大战这一段的细节,硬生生拖至他倚枪而亡,然后哭之。最是人间留不住,少年横死英雄路。

  小十三带兵来救,叫了十一哥,然后蒙眼处,包括之后抬回营中,以披风蒙面时,不得不说,小姜同学,你悲得不够啊……我知,说到底是晓得真人没死,而且戏份完了就可以安心为你买夜宵、探班、炒牛肉了是吧?

  十三救父王那场的配乐叫人想起《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里头蜈蚣出来的配乐……略诡异。

  著名的五马分尸戏,长期在宿舍里忍受二人……的表哥真是什么仇都报了。马撕人什么的,还好之前西片看过更加震撼版本的,不然绝对心理阴影啊。

  心尖上的小姜挂了,这部戏对我来说也就完结了,虽然死得很美……让我哭一会儿去先,反正表哥和老四也跑不掉。

  .s. 尊唇角带血真心艳绝天下啊,黛玉转世妥妥儿的。

  《十三太保》影评(八):十三太保:兄弟情与家国大事

  偷闲看《十三太保》,实则是更想看下《上海滩十三太保》,小时候在录像厅里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于深刻。对于《十三太保》反倒稍微淡一点,只记得五马分尸那一段,还有最后兄弟搏杀那段,连狄龙血战太平桥那段都记不起了。但重温之下,还是很惊讶也很感动。

  电影拍摄于1970年,现在看来,虽然那些打斗及演技看似有些蹩脚,但回到那个时代,依然是大片的感觉。故事情节足够曲折,而且大致路数还遵循了历史的框架,并未过分演绎,其对于历史的态度,比金庸、梁羽生严谨多了。演绎的部分,只是将家国大事化作了兄弟情仇。这倒是温和了导演张彻一贯的路数。作为电影来说,这样反倒更好看一些,没有那么虚空。

  对于电影本身的优劣,不做过多探讨,我更兴趣的是则是电影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小时看片时一无所知,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李克用及他的三支箭遗嘱,则多处看到。还有他与朱温的纠葛,也是再三看过。

  话说电影片名的《十三太保》讲的就是唐末乱世枭雄李克用手下的贴身十三位臣子。所谓“太保”,就是指古时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但作为国君辅佐之臣,其位自也不低。李克用与朱温作为唐末及五代十国初期最重要的两股势力,各有一批臣子辅佐,然朱温的弘股之臣不彰于世,反倒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显赫一时并流传千古。而对于这十三太保,历来演绎极多,有多种说法,张彻沿用的基本契合历史,分别是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以上十三人都是历史上实存之人,切多为当时名将。其中又以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审最为有名,都是中兴之臣,其余像李存信、李存璋、康君立,正史上着墨不少。但相对于正史,在野史及后世戏剧中,被演义更多的则是李存孝,他勇猛有余,是一位类似于李元霸一样的人物,纵横军中,屡立战功。

  电影《十三太保》主要聚焦于李克用起事早期,与朱温刚成对立之时,个人势力尚未达到顶峰。方其时,十三太保都还健在。十三太保,看似大部分姓李,其实大部分都是赐姓,其中只有李存勖是他的亲生儿子,其余皆为义子。像大名鼎鼎的第十三太保李存孝,本名为安敬思。还有九太保本名则为符存,后其子符彦饶即改为原姓,而其第四子符彦卿最为有名,一声战功赫赫,13岁能骑射,25岁当吉州刺使,讨王都于定州,大破辽兵于嘉山,击退围攻阳城的辽兵,累官天雄节度使,拜太傅,加封太师,官做的比李存审大多了。其有三女贵为周世宗皇后,恭帝后,宋太宗皇后,其中恭帝后符后一度垂帘听政。次子符昭愿最能继承父业,也以战功著称。由符存审起一家三代三朝人出了两王三后众将军,符氏家族又多于宋代宗室联姻,符氏家族成为著名的外戚家族,五代宋初符氏家族也发展到鼎盛时期。

  即便是李克用本身,也为唐宫的赐姓,李克用父亲,本名朱邪赤心,复姓朱邪,乃少数民族沙陀人。沙陀实为西突厥的一支,由于驻地有沙碛,且名为沙陀碛(今新疆古尔班通古沙漠),所以对外号称沙陀部,并以朱邪(音爷)为姓。相传他们的先祖出生于雕窝之中,酋长因为他生得怪异,便让各族轮流抚养,因此得姓“诸爷”,即不是一个人抚养,后来传成了朱邪,即“诸”变成“朱”,“爷”变成“邪”,但读音没有变。朱邪赤心父亲为朱邪执宜,任蔚州(今山西灵丘)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父亲本名朱邪赤心,任朔州(今山西朔州)刺史,因带领沙陀部讨伐庞勋起义有功,得赐姓李,名李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868年,庞勋领导桂林戍卒起义,声势浩大,纵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唐招朱邪赤出征镇压,李克用随父出征,军中称为“飞虎子”,其时,李克用年仅15岁,因镇压起义有功,被授为云中牙将,几年后升为云中守捉使。唐乾符三年(876年),代北水陆发运、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削扣军食,军中不满。李克用当时是云中边防督将,被李存审、李存璋等人拥戴入云州,讨伐段文楚并杀之。并打算以此为要挟,让唐廷任命李克用为云州防御使。结果唐廷不允,反派兵攻打云州。但这次黄巢起义爆发,牵制了唐廷军力,于是在断断续续的对峙后,当黄巢威胁唐都长安时,唐僖宗急忙下诏命李克用勤王救援。李克用由此一振而起,成为天下名将。在此过程中,另一个崛起的势力便是朱温。

  在唐廷征伐黄巢的过程中,朝廷势力迅速没落,朱温与李克用逐渐做大。两者当时同为朝廷重臣,为了镇压黄巢,也常有合作,合作同事,龌龊亦见长。电影《十三太保》中观雅楼一节,实为历代戏剧《观雅楼》的再现,当时黄巢大将孟绝海(孟觉海)来犯,众皆不克。李存孝正在抱着兵器酣睡,当朱温见到他时,禁不住开口叫其“沙陀胡儿”,惹得李存孝大怒。随即,朱温以自己身上玉带为注,赌李存孝能否在中午午时将孟绝海擒来。结果李存孝轻松搞掂,让朱温相当没面子。朱温与李克用的矛盾由此生出。电影中如此,是为了情节的流转更顺畅一些。历史中是否有此事,并不知晓。而朱温与李克用真正闹翻,则是电影中十一太保史敬思战死的上源驿太平桥段落。历史中,李克用当时年仅28岁,朱温32岁,都是正当年之时。当时李克用接连大败黄巢军,在休军路过汴州上源驿时,朱温盛情款待了他。但酒席之上,两位枭雄,一时之气,话都说大了。结果在酒醉后的夜里,朱温派人在天黑之夜放火烧了李克用的住处。结果导致李克用仅少数人逃脱,手下大将史敬思为护主,血战而死。片中十一太保史敬思由狄龙扮演,太平桥上一战,肠破血流,甚为壮观,也是张彻电影的名段落之一。无论电影还是史实,朱温与李克用由此彻底闹掰了。但电影的剧情,却由此一变,李克用不再成为重点,十三太保之间的恩怨反成了中心。其中四太保李存信与十二太保康君立都是小人,离乱兄弟之情,结果就是害得史敬思战死。然后李存信及康君立投靠朱温,用计害死了第十三太保李存孝,并用五马分尸将其杀害。然后大太保带领其余兄弟围歼老四及十二,最终十三兄弟经过血战只剩下7人。

  而历史之时,李存孝的确是死于李存信之手,李存信确也是教唆他人的小人。不过他教唆的是让李存孝背叛李克用,惹得李克用大怒,将李存孝擒来,并施于车裂之刑,跟五马分尸差不多。

  电影中的十三人,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十一太保狄龙饰演的史敬思及姜大卫饰演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其次是作为小人的四太保李存信及十二太保康君立。李存信算是小人,历史上的康君立则是被冤枉的,他可是最早为李克用出谋划策,用力李克用反水段文楚的大将之一,可以说是李克用兴起的大功臣。其后一直跟随李克用,但他与李存信一向交好,也是史实。当李存孝谋反,背叛李克用,派出讨伐李存孝的人也正是康君立。但李克用虽然车裂了李存孝,后来却非常后悔,再三念及他的好,后来在以此宴席上,李克用再次提起李存孝,并为之垂泪,结果康君立说了几句李存孝的坏话,让李克用大为火光,随后便用毒药毒死了康君立。再之后,李克用再一次表示了后悔,并追封康君立为太傅。

  十三太保中,三太保李存勖是李克用长子,也是文武双全之人,文治武功都名声显赫。随着唐朝的瓦解,朱温正式结束了唐的统治,建立后梁政权,其时,李克用却继续沿用唐年号进行征战,拒绝当叛臣。成为了曹操一样的人物,但随着李克用的去世,李存勖接班之后,便称帝建立了后唐政权,并基本扫荡了朱温势力,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地区。但随着成功而来的是骄肆,政纲错乱。即便有八太保李存璋等人的悉力辅佐,仍然内外交困,终于使得大太保李嗣源起兵反水,灭了李存勖,自立为王。而李嗣源做了皇位之后,反成了一代明君,整理朝纲,整饬军纪,国运大开,成为了五代十国中为数不多的有为帝王之一。

  但李嗣源原名邈吉烈,无姓氏,沙陀人,他并不通汉文,虽然在当政初期,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使得朝纲大振,但文字的原因,毕竟无法通晓所有朝政,最终还是埋下了祸根。对了,他的女婿石敬瑭,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位。为了做皇帝,出卖燕云十六州,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契丹王为义父,成了有名的儿皇帝,为后人所讥笑。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的乱世之际,李克用一家及后代,因为身为沙陀人,在汉人写作的历史书上,一向也并非什么好人,但考究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们的文治武功,其实,都不算差,可以一正。像《十三太保》里,就把身为汉人的朱温弄的很猥琐,李克用及十三太保们,大都是大英雄。这很好,香港文化里,包括金庸的武侠小说,都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进行淡化,进行了很好的铺垫。不像大陆,到目前,还在不自觉地奉行着大汉族主义。

  最后,及李存勖的几首非常唯美的词作结尾吧:

  《一叶落》

  一叶落,搴珠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往事思量著。

  《阳台梦》

  薄罗衫子金泥缝,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阑丛,亸金翘玉凤。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忆别伊时,和泪出梦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忆仙姿》

  赏芳春,暖风飘箔。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杏桃红,开繁萼。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夏云多,奇峰如削。纨扇动微凉,轻绡薄,梅雨霁,火云烁。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露华浓,冷高梧,凋万叶。一霎晚风,蝉声新雨歇。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繁阴积,岁时暮,景难留。不觉朱颜失却,好容光。且且须呼宾友,西园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

  《十三太保》影评(九):《十三太保》——谁的江湖

  记得早先,北大、清华、复旦、中山四大名校在香港面试入围考生,北大教授出了一个让考生为难的题目:把“江湖”译为英文。考生答以“Brotherhood”,被考官拒收,而考官提示的译法为“Underworld”。前者意为“兄弟会”,后者意为“地下社会”,差异不过在伯仲之间,但都难传中文“江湖”之神。或直译为“Jiang Hu”呢?只要解释得好,是不是也可以过关?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那么究竟该怎么解释“江湖”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里,到如今都变成了好神秘的一种符号。

  旧时武侠小说里称武人身处的社会叫江湖,类似于一个小众团体,相同价值观的人们结在一起成立门户,或称帮派,据我看每次的打杀不过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见笑)。江湖中的人是要讲究义气的,“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江湖中人要求自己要正义,要对自己的门派自己的主家效忠,是可以用生命去考验的一种道义,一种不容质疑的情感。其实这不过是对江湖对江湖人众多特征中的一个很微小的解释罢了,但就只这种情感也往往很能打动人。生于现代社会的你我很多时候总是会通过文字和影像来了解那旧时代的江湖和江湖人,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江湖还存在,不过在我看来,今日所谓的“江湖"很多时候多了一分市井之气,不及过去来的豪放大气。

  武侠小说中的故事多半来自真实的故事,经作者加工放入了自己的情感之后成文,读起来真实热烈。以此来说,若没有对江湖有几分情感的人,拍起武打片来是会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若有情感,便会拍的让人心驰神往或唏嘘不已,亦如张彻的那部《十三太保》。

  电影开场还未见字幕时,只见十三名勇士意气风发,策马扬鞭。十三人同为晋王一人效力,这是忠孝之义,这让人心生畏惧也有敬佩。功高莫过救主,这给予他们一份骄傲,我们看到桌前的肆意饮酒,调戏请兵而来的文官。在这段的处理中,张彻把最大的骄傲给了第十三个太保,李存孝,欲显先藏,待众人来到城楼才方见李存孝真身,何等劳师动众,何等的骄傲不屑,然后又是打赌又是擒贼,李存孝无限的风光。此后进城行刺,有交代伏笔,老四与李存孝不睦已久。之后一系列的故事安排都让人感觉李存孝是有勇有谋之人。在攻下长安之后,李存孝又来到之前曾掩护过他们的人家,给了他一块手帕的燕姑娘已然不在,不知是死是活,手帕是对李存孝解救(老四和老十二想强奸燕姑娘)的报答,也有敬佩和爱慕的心意,但都被战争冲散了。张彻在那段给了还在着火的庭院一个空镜头,看得人落寞感叹。而后老四和老十二因受罚而更加嫉妒李存孝,在对文官的抱怨中甚至对赐名这事都耿耿于怀,擒黄巢贼子的刚正,对晋王的忠孝,李存孝都有,何来不让晋王爱护?自然会遭人嫉妒。围杀晋王的段落,张彻让十一太保史敬思死得壮烈。一人护晋王至太平桥,遭了暗算,肠穿肚烂而不败退,身披红披风力战而没,死而不倒,晋王不得救不瞑目,敌人胆怯不敢前,直至李存孝赶到,合了双眼才倒地。这一幕看得好生唏嘘,红色代表忠义,史敬思死得壮烈忠义。而后张彻又安排了李存孝的死,死得惨烈,是老四与老十二设计,被五马分尸。张彻给了一个全景,五匹马奔跑时留下的五道血印全部且清晰的出现在了一个镜头里,震撼,愤恨,心痛,一齐涌出,然后是晋王抱着李存孝痛哭,真是一出悲歌。大太保带众人去寻叛逃的老四老十二,众人厮杀,这是兄弟之间的事情,老四与老十二终于被杀,视为不忠不孝,不为正义出力之人的最终下场。大太保见老四和老十二的狰狞挣扎而后死去,又望见自己这边死去的四个兄弟,感叹两句:十三太保,十三太保。甚是悲凉。

  张彻将这种悲凉升华了,是复仇也是杀戮,因着这战争,爱人不得,兄弟反目,虽保得晋王周全,但彼时的姿态已荡然无存,只留此时此刻的长叹。结尾镜头又切到十三太保聚在一起策马奔驰的画面,真留给了人一种无以名状的追忆,或者只留哀伤。这是张彻在《十三太保》里讲述的江湖,他将江湖里的义气给了李存孝和史敬思,让他们活得骄傲狂妄;也将江湖的残酷给了李存孝和史敬思,让他们死得悲壮哀伤。有人说好傻好没有逻辑,但那个年代义气就是逻辑,没有痴傻只留忠贞。

  《十三太保》影评(十):邵氏+张彻的《十三太保》

  其实本来是想找一部叫做《慈云山十三太保》的电影的,据说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巫启贤主演。结果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慈云山十三太保》没找着,找到这么个电影。

  一看是大导演张彻的片子,主演又是狄龙和姜大卫两位老熟人。印象中的狄龙就是从《英雄本色》中头发微秃的宋子豪开始的,而姜大卫在我印象里是个带点阴郁气质的老美男,真不知道他们年轻时的样子。

  果然,这两位堪称当年邵氏的美男啊,他们的相貌在整部影片中和其他演员简直就不在一个水准之上,这相貌你要说做配角都没人信了。狄龙当年那身板,那英气勃发的样子,确实有几分“大哥”的雏形,也注定了他之后不是演老大就是演皇帝啊;姜大卫当年的角色则是自傲中又有点顽皮,用现代的词语形容就是萌啊!

  最后那五马分尸的场面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那五条被残尸拖出来的血痕。。。。。。想想那么一位在战场上无敌的勇将就这么死了,真的很悲壮。

  本片基本是写实的,包括史敬思是因为掩护遭到朱温暗算的李克用力战而死,李存孝是被五马分尸而死,但是细节上有点不同,特别是李存孝实际是被李克用五马分尸处死的,虽然是受了李存信的挑唆。

  本片还是短了点,感觉没有完全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名将李存孝的气场。所谓“王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能将吕布、李元霸这些人物都PK掉,该是个什么样的猛将啊。

【《十三太保》电影】《十三太保》经典影评10篇

http://m.cubkforchild.com/jcjf/87528.html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考试类热门文章

考试类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689号

时光文档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